讓古老漢字煥發年輕光彩
北京751時尚回廊二層,“字道——漢字設計的現代之路藝術展”于日前落下帷幕。這是該展覽巡展的第四站,此前已在河南安陽、江蘇南京、浙江寧波展出。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敏表示,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在現代印刷技術以及現代資訊化技術語境下曾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漢字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字體是漢字的視覺表現,也是時代的表徵,漢字字體設計的發展與中國的社會發展、技術的發展、出版的發展、文化傳播的發展息息相關。
“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
在展覽現場,一台標注産于上世紀70到80年代的雙鴿牌中文打字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你看,這些放置在字盤裏的金屬字模有2000多個,要想從中找出你需要的漢字並不容易。但它雖然使用不便,卻凝結了無數前人的智慧。”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字道——漢字設計的現代之路藝術展”策展人劉釗指著打字機説,“其實,在雙鴿牌中文打字機出現前,已有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周厚坤、紐約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祁暄發明的中文打字機以及林語堂發明的明快中文打字機等,這些都是前人使漢字書寫適應現代世界而做的努力。”
展出的雙鴿牌中文打字機的收藏者是邢立,一直從事印刷行業。在他看來,中文打字機雖然沒有進入個人使用領域,但它承載著歷史文化資訊,是漢字走向電腦資訊化時代不應被遺忘的重要工具。
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漢字與電腦的擁抱面臨巨大挑戰。漢字字數多、字形複雜,存儲、處理和輸出等問題使得漢字進入電腦成為世界性難題。
為使電腦“接納”漢字,國內外許多科研工作者潛心鑽研漢字資訊處理技術。1974年,中國設立了“漢字資訊處理系統工程(簡稱748工程)”,經過多年努力,以來自北京大學的王選為代表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漢字資訊處理與鐳射排版系統,投入市場推廣應用。就此,古老的漢字終於“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在資訊化時代煥發青春活力。
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常耀華表示,鐳射排版為現代漢字字體設計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援。
傳統文化激活漢字魅力
漢字記錄了中國的社會、民俗等,反映了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變遷。
劉釗認為,漢字的研究創作和中華傳統文化一直密不可分。“舉個例子。我們的字體設計團隊正和古文字專家等幾個團隊合作創作一套甲骨文繪本。常耀華老師作為古文字專家,對每個字都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在合作溝通的過程中,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也被文字承載的文化資訊深深吸引,從而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字道——漢字設計的現代之路藝術展”策展人岳潔瓊表示,隨著印刷工業的發展,漢字字體設計飛速發展,設計師們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比如,將中國書法中的用筆韻味和刻刀的硬朗結合形成新的字體美感。
相關專家表示,不少設計師正將目光聚焦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挖掘,通過創新的設計方法激活古老漢字的文化魅力。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楠設計的“漢儀陳體甲骨文”字庫,便是讓甲骨文從遠古走進現實的嘗試。
為漢字發展調出絢爛色彩
從青銅鐘鼎上的金文到“一片甲骨驚天下”,從活字印刷到鐳射排版……正如常耀華所言:“凡一代有一代的貢獻,我們這一代將為漢字的發展做出怎樣的貢獻?又怎樣為漢字的未來發展調出絢爛色彩?”
岳潔瓊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技術將賦能漢字發展,漢字字體設計也有可能在數字化時代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讓漢字綻放出新的魅力。
王敏也提到了同樣的觀點:“人工智慧技術用於漢字字體設計將是發展趨勢。字體設計發展的動力將更多源自文化的尊重、審美的訴求和社會的賦能。值得一提的是,未來漢字字體設計也更需要加強對字體美的感知力,增加對技術的掌控力,增加文化和社會的責任心。”
在常耀華看來,漢字字體設計不可能顛覆漢字結構,可調整的只是外在形貌。“當下是數字時代,電腦成為字體設計的主要工具。然而,無論未來如何改變,漢字的骨架是漢字字體設計的根柢,漢字的精魂是漢字字體設計的源頭活水。”
“在展覽的第六部分,我們展示了‘中華字庫工程’的部分成果。該工程收集和匯聚歷代文獻、文物資源中出現過的漢字和各少數民族文字,辨析其源流衍變,確定標準形體,是引領中華文化步入資訊化、數字化時代的奠基性工程。”劉釗説,“可以説,這些豐富的文字資源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也讓我們將視野放到更廣的範圍去看漢字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讓古老漢字煥發年輕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