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

鐵礦項目建設回暖 增産還須提“質”

近年來,在經歷國産鐵礦投資低迷,鋼鐵業對進口礦依存度居高不下的“瓶頸”後,我國鐵礦項目建設開始“回暖”。國內最大的單體地下鐵礦山——鞍鋼西鞍山鐵礦項目近日開工建設,這一總投資229億元的採礦項目,提振了我國鋼鐵業健康發展的信心。但目前國內鐵礦還存在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效率不高等問題。業內人士建議,增産重“量”也須提“質”,進一步加強自有鐵礦資源保障能力。

一批鐵礦項目加快開工

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西南7公里的西鞍山鐵礦,因其資源儲量大、開採條件好、含鐵品位高,一直被業內高度關注。鞍鋼集團對外發佈的資訊顯示,西鞍山鐵礦保有資源儲量13億噸,設計年産鐵礦石3000萬噸、鐵精礦超1000萬噸,計劃2027年投産。

“項目達産後年營業收入將在80億元以上,年利潤總額32億元。”鞍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志浩説。

西鞍山鐵礦項目10年前開始謀劃,2021年重新啟動後便快速辦理了前期手續,取得了採礦權證,這與以往鐵礦山辦理前期手續的長週期形成鮮明對比。

“與國際礦業巨頭相比,國內鐵礦資源品位低、剝離比重大,不僅開採成本高,還要增加一道選礦工序,因而在市場競爭中並不具備優勢。當國際礦價降至每噸80美元以下,國內企業往往進入微利甚至虧本狀態,開礦動力會大打折扣。”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説,加之此前國內鐵礦開採項目的審批流程長、環保安全門檻高等因素,導致最近十多年鋼鐵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國內礦山的投入不足,建設相對滯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黑色金屬採選業投資額從2013年的1690億元高位一路下降,2019年跌破1000億元。來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11年至2020年,國內粗鋼産量增長55.4%,而鐵精礦産量反而降低11.9%。這使得中國自2016年以來連續6年進口鐵礦石超過10億噸,“十三五”以來,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連續6年超過80%。

在此背景下,這次西鞍山鐵礦以其大投入、快開工,提振了國産鐵礦的信心。事實上,從2021年起,國內已有一批鐵礦項目過審開工或加快推進,正悄然改變著行業投資低迷的態勢。

今年以來,建龍集團協調解決相關堵點和難點,快速推進遼寧思山嶺、黑龍江翠宏山等重點鐵礦項目的投資建設。今年二、三季度,河北省共批復鐵礦石相關項目51個,其中包括一批礦山開發和投資核準項目。這個粗鋼産量佔全國20%以上的鋼鐵大省,正尋求將更多鋼鐵“糧食”抓在自己手中。

多舉措提升資源保障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26.9%,今年1-7月份,這一指標增長59.2%,增幅位居採礦業之首。

諸多數據表明,國內鐵礦業在經歷一段時間“陣痛期”後,正在迎頭趕上。2021年,我國鐵礦石産量達9.8億噸,比上年增長9.4%。當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降至76.2%,自2015年以來首次低於80%。

出現這一積極變化,是相關部門多措並舉提升資源保障能力的結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明確提出,計劃用10年至15年時間,切實改變我國鐵資源來源構成。其中就包括到2025年,國內鐵精礦産量比2020年增加1億噸,從根本上補足鋼鐵産業鏈的資源短板。

圍繞這一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工信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建立協調機制,合力解決項目推進堵點。一些鐵礦大省也給予政策支援,上下合力推進鐵礦開發。

今年5月24日,安徽省發佈《加快推進鐵礦項目建設實施方案》,這個省將優化整合省內鐵礦資源,加快資源開發、礦業權投放和項目建設,通過明確相關鐵礦石項目建設的問題清單及任務分工,力爭到2025年新增鐵精礦産能200萬噸每年。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性是各地謀劃鐵礦增産的重要考量。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説,增産項目由企業自主謀劃、自負盈虧,要考慮在國際礦價大幅下降的極端情況下,新項目能産生現金流,能夠存活下去。

正因為如此,各地對增産項目的支援舉措,以快速審批、加強服務破除相關手續的“堵點”為主。以西鞍山鐵礦為例,去年重新啟動後,鞍山市就成立工作專班全力推進前期手續。“作為鐵礦所在地,我們千山區更是組建專項工作組,現場勘驗、反覆選擇用地範圍,僅用7個月就完成項目前期審批手續,實現了百億級鐵礦山大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的加速度。”在11月16日上午的開工儀式上,鞍山市千山區區長趙宇旭説。

增産重“量”也需提“質”

提升鐵礦資源保障能力不僅在於量,也要注重質。駱鐵軍認為,我國從老礦改造,到新礦建設,都將大量使用綠色、環保、智慧化工藝技術,提升礦山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西鞍山鐵礦就是這方面的代表。“我們將採用國內先進的充填法採礦,將開採過程中産生的岩石和尾礦實施井下充填和産品化處理,”負責西鞍山鐵礦建設的工程師李海峰介紹,這將從工藝源頭上解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國內一批老礦山也在向綠色、環保轉型。唐山首鋼馬蘭莊鐵礦近年積極開展閉庫尾礦庫生態治理及老排土場綜合治理,昔日呈沙灘狀的尾礦庫變成了林蔭綠地。

在剛剛閉幕的第五屆進博會上,中國礦産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與國際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均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方面的合作。中國礦産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安林説,集團將加強智慧化、低碳化、綠色化礦産資源開發先進技術的推廣。

“國內鐵礦還要加快重組聯合步伐,以規模效應形成抗風險能力;提高管控智慧化水準,全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時做好産品的市場化銷售,而不僅僅是面向主辦鐵礦的鋼鐵企業。”駱鐵軍説,我國形成較為完善的自有鐵礦資源保障能力,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業內人士建議,構建相對獨立的鐵礦業發展體系,可以從培植大型鐵礦集團做起。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説,在資源富集和鋼廠密集地區,如果能以資源資産化管理、企業股份制改造、區域集團化重組的方式,誕生幾家區域性、綜合性鐵礦企業集團,發揮其在資源掌控、資本運作、市場調控、標準制定、科技引領等方面的整體優勢和協同效應,則既能提高資源利用水準,又能在資源保障中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記者 王炳坤 白涌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鐵礦項目建設回暖 增産還須提“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