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古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的見證

在古代,駱駝是遠行商旅的坐騎,也是馱運物資的工具,被譽為“沙漠之舟”。咸陽古渡遺址博物館中,有一組駱駝主題的珍貴文物——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其釉色光亮、保存完整,是唐三彩中的極品。

駝鈴傳響,踏破了荒涼。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是唐代中外貿易的重要見證,承載著厚重的歷史,喚起了人們對繁華的古絲綢之路的記憶。

11月17日,記者來到咸陽古渡遺址博物館,探尋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背後的故事。

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

名稱: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

等級:國家一級文物

出生時間:唐代

戶籍登記時間:1973年

現住址:咸陽古渡遺址博物館

壹 國內罕見的三彩單峰駝

1973年,在咸陽市渭城區藥王洞村北約400米處的一個居民區中,唐初少數民族將領契苾何力之子契苾明的墓葬開始發掘。儘管發掘時該墓已被破壞,但依舊出土了三彩器、瓷器及其他隨葬品等700多件,且品類齊全,檔次很高。

契苾明一生效忠唐朝,幼時由於父親契苾何力的功勳,授任上柱國,封爵漁陽縣公;後升任雞田道大總管。

唐三彩多用於陪葬,多發現于唐代貴族的墓葬中,少部分用於建築和生活陳設。《唐會要》載:“比者,王公百官,競為厚葬,偶人象馬,雕飾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禮。更相扇動,破産傾資,風俗流行,下兼士庶,若無禁制,奢侈日增。望請王公以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並陳于墓所,不得衢路舁行。”由此可見唐三彩厚葬之風的盛行程度。

事實上,在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駝俑中,形制為雙峰駝的不在少數,而形制為單峰駝的卻很罕見。駱駝是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主要運輸工具,可分為單峰駝和雙峰駝,在中國內陸看到的大多數是雙峰駝。那麼,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在咸陽被發現,向我們傳遞了怎樣的資訊?

咸陽古渡遺址博物館講解員苗陳介紹,單峰駝主要生活在印度、阿拉伯半島、北非等地區,進入中國內陸的駱駝隊伍基本上是雙峰駝。單峰駝和雙峰駝生活習性不同,裝載貨物的支架也不同,一般很難混合編隊。在絲綢之路西段,運輸任務由單峰駝隊承擔,到了一定位置便將貨物移交給雙峰駝隊來完成。

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在咸陽契苾氏墓出土,是唐代中外貿易繁榮的見證。契苾氏繁衍于古絲綢之路,對駱駝自然不陌生,在墓葬的陪葬品中出現了駱駝的形象,古絲綢之路上的貿易繁榮由此可見一斑。

貳 唐代藝術的極高成就

在美麗的咸陽湖畔,依託咸陽古渡遺址建立的咸陽古渡遺址博物館古樸精緻,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便陳列在該館內。穿梭在眾多文物之間,古絲綢之路繁華的場景便浮現於人們眼前。

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這組文物,在造型上非常生動。“三彩單峰駝高80釐米,長61釐米,胡人俑高48.5釐米。胡人俑外域特徵明顯,高額、深目、尖鼻,身穿大翻領燕尾胡服,作牽引狀,生動展現了中亞胡人的形象。單峰駝駝身大面積施醬黃釉,局部施黃綠色釉,駝頂、頸部、前腿根部做成凹凸不平的駝絨狀,單峰駝體態雄健,駝峰高聳,引頸昂首,作張口嘶鳴狀。”咸陽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王宣懿介紹。

“唐三彩不是瓷器,而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鉛釉陶器,‘三彩 ’其實是‘多彩’的意思,並不專指三種顏色。唐三彩的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為在第二次燒制的過程中,釉料中會加入鉛作為助熔劑,而鉛的熔點比較低,所以在燒制過程中釉料會相互熔融、浸潤,形成斑駁陸離、千變萬化的色彩,絢爛多姿。唐三彩在燒制過程中有不同的流淌狀態,所以世界上沒有兩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樣的。”王宣懿説。

王宣懿介紹,三彩單峰駝的形象本來就罕見,而展廳中展出的這件三彩單峰駝釉色光亮、體型高大、保存完整,是唐三彩當中的極品,也代表了唐代藝術的極高成就。這組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能在咸陽被發現,也從另一個側面向我們展現了咸陽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在當時乃至以後對中外貿易作出的貢獻。

參 古絲綢之路的繁華

2012年國家郵政局發行的《絲綢之路》郵票第一枚“千年帝京·長安”,郵票畫面上前景主圖為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著名的古絲綢之路,這是由長安通往中亞、西亞、阿拉伯半島以西的陸上通道。有著“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就是古絲綢之路上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當時駱駝通常由胡人牽引,滿載貨物走在古絲綢之路上。

時過境遷,古絲綢之路幾經興衰變化,到唐代,又出現了空前的盛況。契苾明所處的時代,正是唐朝貞觀之治以後國力強盛、百業俱興之時,牽駝胡人俑的出土,生動展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場景,而三彩單峰駝的出土,向我們傳遞出了更多的歷史資訊。

沿著古絲綢之路,絲綢、瓷器等通過駱駝的承載傳向中亞和西亞,同時,胡椒、亞麻、香料等在駱駝背上經沙海戈壁進入中國。這組出現在咸陽的唐代胡人牽三彩單峰駝,見證了古絲綢之路上貿易的繁榮。本報記者 劉坤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古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