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文脈悠長 亮點頻出 武威持續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進入11月份,武威市榮獲“最具文化魅力城市”榮譽稱號的好消息傳來。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武威市緊緊圍繞“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産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和諧武威”的總體思路,以建設文化旅遊名市為目標,統籌文化旅遊兩種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實現了新突破。

文旅産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武威市成立文化旅遊産業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完善工作的制度。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設立武威市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5000萬元,重點支援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建設、文化旅遊規劃編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投入。

制定實施《武威市文化旅遊産業鏈發展實施方案》,明確“5+N”文旅産業鏈發展重點,為武威市文化旅遊産業鏈發展指明瞭突破方向。今年以來,實施重點文旅項目22項,完成投資19.07億元。雷臺文化旅遊綜合體、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即將建成,涼州會盟紀念地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銅奔馬5A級景區創建進展順利,民勤通航小鎮、天祝華藏景區旅遊基礎設施、古浪戰役紀念館紅色景區商業設施、文廟儒學院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加快建設。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文藝作品創作成果豐碩

先後建成武威市博物館、市圖書館、市影劇院等文化陣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縣級以上獨立建制公共圖書館5個,文化館5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01個,美術館2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鄉村舞臺)1073個,民間自辦文化社團1146個。實現了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文化陣地覆蓋率100%。積極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建成以市級圖書館為中心館、縣級圖書館為總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為分館、村(社區)農家書屋為服務點的服務網路體系。

6集紀錄片《夢幻涼州》在央視播出,通過武威歷史文化的呈現與現當代武威發展的成就展現,表現了武威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舞蹈《涼州攻鼓子》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編輯出版的《流韻煥彩——武威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典》,運用新思想、新技術,真正實現了非遺保護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創排的大型歷史情景歌舞劇《夢幻涼州》,以史詩般的手法和大型歌舞劇的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展現了武威瑰麗的人文歷史。大型話劇《八步沙》、電影《八步沙》生動再現了“時代楷模”——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先進群體治沙造林的感人事跡,真切剖視六老漢質樸堅韌的當代愚公的風骨與情懷。

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多彩

文物保護水準不斷提升

依託深厚的涼州文化底蘊,常態化舉辦《涼州文化論壇》《五涼文化論壇》,先後邀請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等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並作主題演講。舉辦萬人吟誦《涼州詞》、巔峰誦讀等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廣場誦讀展演活動260余場次、誦讀比賽150余場次,編排各類誦讀表演節目近千個,有力推動了書香武威、全民閱讀品牌的培育。連續十年組織開展武威市民族民間文藝大賽,舉辦“我們的節日”民俗文化活動、“文化(戲曲)進鄉村校園”“紅色文藝輕騎兵”等群眾文化活動1162場次,推進了文藝惠民服務品牌化、常態化。

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被列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天梯山石窟2幅修復壁畫亮相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武威市博物館館藏大藏經保護修復項目獲“2021年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2020年以來,組織實施了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東大寺等一大批重點文物保護利用項目,文物保存狀況和周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投入8000余萬元,實施了歷史文化街區22處文物古民居保護修繕工程,李銘漢故居、五涼歷史文化陳列布展等一批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進一步擦亮了武威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雒煥素 

來源:蘭州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文脈悠長 亮點頻出 武威持續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