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縣為6萬餘農民找到“第二職業”
由於地理條件差、自然災害頻發、産業基礎薄弱,務工成為白河縣脫貧群眾的主要增收渠道。
白河縣堅持把脫貧人口穩崗就業作為“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的根本舉措,充分發揮“財”的作用,合理安排財政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援重點,堅持多角度多層次推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增收,拓寬了群眾就業增收渠道,讓群眾端穩了“飯碗”。
築巢引鳳促振興
今年36歲的金輝是白河縣中廠鎮人。2007年,他大學畢業後,南下深圳致力於電力系統、機械系統和先進的控制系統研究。自2015年接觸和從事光伏行業後,他便與“陽光”結下了不解之緣。
2020年,在外創業打拼多年的金輝了解到家鄉正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對回鄉創業能人給予優惠政策的資訊。日益濃厚的“桑梓情”促使他將積攢的資源和資金帶回家鄉,創辦陜西紅石綠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清潔能源光伏産業項目。
創立公司初期,金輝面臨著資金不足、人手短缺、技術不成熟等問題。縣委、縣政府了解到他的情況後,迅速協商,積極出面解決問題。在白河縣主要領導親自招商、接洽下,短短幾個月時間,陜西紅石綠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近億元。同時,縣財政積極投放創業擔保貸款。經過多方合力,該公司成功建設400MW高效單晶光伏組件生産線項目。2021年,該公司已實現産值9400余萬元,上繳利稅200萬元,解決就業80余人,工人月工資3500元以上。
白河縣財政每年投放創業擔保貸款3000余萬元,由黨支部領辦“鄉村金融超市”,累計發放貸款5.34億元,優先用於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和脫貧群眾創業發展。
聚財興業搭平臺
10月26日,白河縣構朳鎮東坡村,村黨支部書記、構朳鎮東坡村勞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漢澤早早來到辦公室,打電話詢問村民家裏人員外出務工資訊以及勞動力和收入情況,並將資訊進行更新整理,建立臺賬,以便根據村民的實際情況為其介紹合適的工作。
村民羅太洲就是通過村勞務公司的介紹找到工作的。他説:“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出門不方便,加上身體的原因,就想在家門口找個工作。村上了解我的情況之後,今年幫我找到了一份建築方面的工作。”
“我們是全縣第一家村級勞務服務公司,這項工作的開展,使我們進一步掌握了全村勞動力資訊,同時也有助於我們更好把群眾凝聚起來,共同增收。”劉漢澤説。
在白河,像構朳鎮東坡村勞務服務有限公司一樣的公司共有134家。公司由村黨支部牽頭,由縣財政提供資金保障,建立起以縣勞務公司為龍頭、鎮勞務公司為支撐、村勞務公司為觸角的服務體系,持續做靚“勞務經濟”。
扶企穩崗就業興
在白河縣財政局社保股股長黃治坤的辦公桌上放著“白河縣2022年就業補助資金支出明細統計表”,上面清楚地記錄著白河縣財政局2022年的就業補貼資金支出情況。今年以來,該縣共支出就業補貼資金15項221.2萬元。
就業有補貼,群眾、企業都受益。白河縣在移民搬遷安置社區培育壯大新社區工廠,出臺了一系列穩崗就業政策。縣財政用銜接資金安排示範村社區工廠補助300萬元,為社區工廠紓困解難,幫助群眾就近就業。凡是在毛絨玩具企業上班,企業每吸納一名脫貧勞動力就業,且簽訂不低於一年期限勞動合同,財政就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同時由企業按程式申報,人社部門統一為其購買工傷保險。縣財政籌集6760萬元,依託市財政擔保公司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籌集資金3000萬元,設立企業還貸週轉金,解決企業融資貴的問題。截至10月,白河縣共為43戶企業擔保貸款23430萬元。
“十二五”以來,白河縣有2.8萬戶10.4萬人搬進了城鎮社區。為確保移民搬遷人口穩定就業,白河縣在移民搬遷安置社區創辦勞動密集型新社區工廠144家,提供就業崗位5000多個,有力破解了部分脫貧群眾務工在崗時間不穩定、接送孩子上學和照顧老人不方便、因疫情外出務工受影響等問題。
善技樂業保增收
白河縣足部修護師培訓工作自2017年啟動,主要圍繞康復療法、足浴技術、按摩技能、溝通技巧、服務禮儀等方面授課,通過“黨政主導+基地培訓+定向就業”模式,將培訓和就業緊密結合。針對新招錄員工簽訂不低於一年期限勞動合同的,由企業組織開展“以工代訓”培訓並取得相應工種職業等級證書的,每人每月補貼600元,最長不超過6個月。為此,縣財政籌集資金落實“三包兩免一補”政策,即:包吃、包住、100%包就業,免學費、免資料費,補交通費。5年來,白河縣累計開展足部修護師技能培訓113場次,培訓考核合格學員8000余人次,培訓後就業創業3800余人。用銜接資金安排技能培訓費用230萬元,安排致富帶頭人培訓費用10萬元,全力保障技能培訓資金需求,推動人社部門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做到“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培訓什麼;什麼有市場,我們發展什麼”。截至9月底,全縣已開展各類技能培訓94場3046人次,其中脫貧勞動力1495人,就業1631人,培訓就業率53.5%。
今年以來,白河縣通過各種渠道為6.38萬農村勞動力找到了“第二職業”,其中,實現縣內就近就業2.26萬人,其中社區工廠就業4928人。“勞務經濟”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本報記者 張斌峰 通訊員 袁長青 唐國慧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白河縣為6萬餘農民找到“第二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