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

透視教師資格考試熱背後

不久前,2022年下半年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開考。今年的教資考試報名人數達到1100多萬人次,已超過2022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

教資考試持續火爆

10月29日,2022年下半年國家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如期舉行。當日僅武漢就有12.99萬人在46個考點參加考試,考生人數規模排在全國各城市第一位,創歷史新高。考試結束後不久,“教資”“教資科二”等詞條衝上熱搜,也反映出近年來教資考試熱度的持續攀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介紹,作為教師行業的“敲門磚”,教師資格的報考條件相對寬鬆。目前,我國教資考試一般每年組織兩次,分為筆試及面試,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含中等職業學校)的多層級、多類別,其中,中小學教資考試的參與面最廣。

不少受訪考生都表示,教資考試難度不是特別高。此前參加過教資考試的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池傲(化名)告訴記者:“考試對於很多專業的學生而言都比較友好。”今年已經31歲的考生嚴珠(化名)也表示,自己工作8年後又復習考試,“難度可以接受。”

記者調研發現,“教資熱”也帶火了與之相關的教材教輔、課程培訓等。在某網購平臺上,記者發現排名靠前的教資輔導書月銷量均在5000冊以上,多數資料內包括真題、考點詳解、面試題目等,一些商家還打出“非師範生或零基礎考生45天貼心規劃,一戰通關”等廣告。不少考生反映,尤其對非師範生來説,購買相關教材教輔已是考試“標配”。

教資考試培訓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多名教資考生表示,身邊有同學通過報班或觀看網課進行備考培訓。以教資考試為主要內容的手機App,下載量、點擊量不斷攀升。某考試培訓機構2021年財報顯示,其教師序列全年營收超過8億元,在公司全部營收中佔比11.61%。

熱度背後有“三變”

記者近期與多地多所高校師生交流發現,當前“教資熱”背後發生了三重變化。

——報名人群變廣,非師範類學生佔比變高。多位高校教師觀察到,近幾年考教資的學生數量與專業都發生了變化。某外語院校一位教師表示,語言類專業、小語種專業學生參加教資考試的人數有所增長。池傲説,身邊理工科同學參加教資考試的也越來越多。

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劍萍認為,教資考試沒有將非師範生“拒之門外”,這吸引了相當一部分考生參與其中。“從統計數據來看,近幾年我國報名參加教資考試的考生中,約三分之二是非師範生。”

——應考科目變多,已不限于“一人一證”。“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滿足部分學校招聘需求,一些師範生不再滿足於只考取某一科教師資格證。”廣西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學生周佳樂告訴記者,班裏約一半同學會報名參加多學科考試,擁有兩門以上科目的教資證。

甘肅蘭州一所高校的輔導員也表示,一人拿多科教資證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學生過去都是選擇擅長的科目考試,但這幾年有些學生産生‘能多考幾個就多考幾個’的想法。”據了解,目前教資考試對所學專業並無限制。

——拿證目的變多元,提升自身就業保障。記者發現,隨著教師地位進一步提高,一些考生把當老師作為就業的重要選擇。還有一些考教資證的學生只是為了“技多不壓身”。“希望找工作時多一重保障。手裏多個證,心裏更有底。”一名考生説。

“教資熱”仍需“冷思考”

記者調研發現,“教資熱”的背後是“教師熱”。隨著我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政府不斷出臺惠師、利師政策,教師職業吸引力逐步增強。“教資熱”對整體教育品質的提升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有利於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李劍萍等受訪專家認為,社會對教師需求量較高是教資考試熱的主要原因。目前,教師行業仍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領域。據中央編辦介紹,2019年以來,各地推動解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學段之間人員編制配備不平衡、編制調整不及時、人員流動不順暢等問題,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省市縣三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已如期達到或高於國家基本標準。教育部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專任教師總量增幅達到26%,其中大多數是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都需要考取教師資格證。

教師待遇、福利保障的提高,符合當下不少學生的就業預期。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提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準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並逐步提高。

“教資熱”現象也折射出當前的就業形勢與學生就業心態。儲朝暉、李劍萍等認為,一些年輕人在就業比較緊張的形勢下,更願意選擇比較穩定的行業,這和高校中出現的“考公熱”“事業編熱”等趨勢同步。此外,畢業生規模擴大、就業難度提升,也讓大學生們在激烈的競爭中選擇“多一張證多一條路”。

南開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軍提示,目前教資考試仍面臨“冷熱不均”問題。不同地區教資考試和教師招聘的“熱度”不同,發達地區、大城市更受歡迎,貧困邊遠地區則比較冷清。去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的通知,要從源頭上解決師資來源問題。“高校在開展就業觀教育的過程中,要鼓勵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時,也要進一步提升貧困邊遠地區教師待遇和職業發展空間。”李軍説。

受訪專家提示,基於“七普”數據的預測結果表明,未來十五年我國各學段學齡人口規模將持續減少,學齡人口結構將由“兩頭小、中間大”的紡錘形結構逐步向“上寬下窄”的倒金字塔結構轉變。這將對教育資源的供需關係産生顯著影響,教師資源配置也必然受其影響。大學生要明確自身職業規劃,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教師隊伍需求和教師職業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明確自身能力、性格、職業傾向和發展規劃是否與教師職業需求匹配,避免盲目跟風從眾。記者白佳麗、胡浩、劉惟真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透視教師資格考試熱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