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三産融合”助力村民駛入致富“快車道”

11月9日,在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景陽鎮甘樹灣村,吃過午飯後,村民李蓮秀樂呵呵地在村廣場遛彎。她説,自從村裏辦起了合作社,多年在外務工的兒子、兒媳都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了,孫子不愁沒人帶了。

説著,李蓮秀遛彎走到大通豐谷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裏,黃澄澄的馬鈴薯和綠油油的蔬菜堆滿菜地,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清香味兒。兒子王生祥正忙著把一顆顆鮮嫩翠綠、圓潤飽滿的甘藍打包、裝車。談起現在的生活,王生祥用手背擦了擦汗,笑著説:“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能掙4萬元,我們兩口子就是八萬元,比在外務工掙得多。更重要的是,在家門口打工上能照顧老人,下能照顧孩子,心裏安心。”

近年來,景陽鎮堅持黨建引領産業發展,以“做強一産、優化二産、激活三産”為奮鬥目標,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引進“土地圖斑調查”“撂荒地復耕復種”的方式,流轉土地2467.9公頃進行規模化種植,鼓勵村民開辦家庭農場、合作社。在村民的踴躍參與下,全鎮農業生産合作社已達70余家,讓村民“在家能就業”“出門就上崗”。該鎮堅持“精準發力、科學施策”的原則,大力推進“産業一條龍”流程化發展,積極爭取項目資金1380萬元,先後建成哈門麵粉加工廠、甘樹灣綠色生産基地和農産品儲藏保鮮中心、加工中心、展示中心,實現生産、加工、銷售融合發展,為村民增收致富開闢新路徑。

在哈門村安和樂非遺刺繡專業合作社內,不時傳來一陣陣歡樂的笑聲。走近一看,原來是幾位婦女正仔細縫繡著刺繡樣本上的圖案,一幅幅美麗精緻的刺繡作品展示在墻上,供前來遊玩的遊客參觀購買。

今年是45歲的村民楊瑜英在合作社務工的第二年,只見她手持一根繡花針,飛針走線,動作嫺熟,每一針都絲絲入扣,讓人有些眼花繚亂。在手中花針的勾織下,五顏六色的絲線慢慢變成鮮艷的花朵。

“合作社免費給我們培訓,傳授給我刺繡手藝,白天跟村裏的姐妹們在合作社工作,既能照顧家還能掙到錢,真好。”依靠青繡,楊瑜英現在一年能掙2萬元,不僅改變了她的生活,還讓她結交了不少朋友,這樣的日子讓她感到很滿足。

景陽鎮在大力推進項目的同時,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如今,合作社不斷拓寬産品種類和銷售渠道,為60多名待業婦女帶來經濟收益,激發刺繡從業者的創業熱情,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同時,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旅遊業相融合,打造以甘樹灣百惠生態園、哈門食韻生態農家院為中心、娘娘山風景區為重點,集觀光、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圈,帶動周邊各村經濟發展,讓村集體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我們推行‘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戶’的一體化模式,加快建設一二三産業融合示範園,初步形成以馬鈴薯、小麥、樹莓為主導産業的特色農業格局,促進傳統人工種植向現代新型化農業轉變,讓農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景陽鎮黨委副書記陳斌説,接下來,景陽鎮將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以打造兩個鄉村道路産業帶、建設三個示範圈、建成一個農業科技示範園為目標,勠力同心、真抓實幹,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邁上共同致富新征程。本報記者 王 晶 通訊員 通 組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三産融合”助力村民駛入致富“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