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電子簽名 方興未艾

覆蓋多行業多領域,規模超300億元

電子簽名 方興未艾(大數據觀察·加快建設數字中國)

數據來源:賽迪研究院、艾媒諮詢

製圖:張芳曼

核心閱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電子簽名技術正在多行業多領域落地開花,已基本覆蓋金融、電子政務、醫療、房地産等行業,應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借助電子簽名,線上預約汽車試駕;啟用電子簽約服務,商品房買賣實現網簽備案不見面;通過電子合同,遠端委託平臺購買理財類産品……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電子簽名技術正在多行業多領域落地開花,應用於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電子簽名,通俗來講,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通過各類技術對電子文檔進行電子形式的確認與簽署。近年來,我國電子簽名行業快速發展,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惠及日常生活

  助力降本增效

登錄電e簽平臺,只需在電子合同上直接點擊確認並蓋章,便可完成合同線上簽訂。

“第一次聽説高壓供用電合同可以電子網簽時,感覺眼前一亮。”浙江凱達門業公司負責人説,能隨時隨地辦理的電子簽章,與線下簽訂具有同等法律效應,效率高還可靠。

引入電子簽章,不僅流程更便捷,還有效降低企業成本。國網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算過一筆賬,使用電子簽章後,按目前當地高壓業務量計算,預計每年為企業節省成本超100萬元。

利好企業同時,電子簽名也在惠及日常生活。今年6月底,江蘇南京市全面啟用商品房買賣合同電子簽約服務,購房人只需在相關APP平臺或微信小程式下載電子合同,進行電子簽名,便能完成遠端網簽備案。

“電子簽名通過生物特徵識別、銀行卡要素等多重身份驗證技術確保真實身份,在簽名時採用加密登錄、短信驗證等方式保證簽署人真實意願,最後引用時間戳技術,實現簽署內容可追溯、不可篡改。”賽迪網路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權説,這些技術特點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解決了異地簽署、代簽冒簽等問題,為電子簽名拓寬了應用領域。

目前,電子簽名已基本覆蓋金融、電子政務、醫療、房地産等行業。在金融領域,主要應用於信用卡業務、按揭服務、融資租賃等多場景,既優化用戶體驗,也推動實現金融安全;在人力資源領域,通過電子簽名做到了面試登記、錄用確認等環節的無紙化管理,還實現了勞動合同的高效批量簽署。

多方因素影響

持續穩定增長

近年來,我國電子簽名行業規模實現持續穩定增長。賽迪研究院發佈報告顯示,2017年到2021年,我國電子簽名行業規模從220億元增長到308.6億元。

“總體看,目前我國電子簽名行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上下游産業鏈不斷完善,包括軟硬體提供商、電子簽名服務商和終端用戶在內的主體快速成長壯大。”在劉權看來,電子簽名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一系列因素的多方助推。

從外部看,政策支援和技術成熟,為電子簽名的規範化應用掃清障礙。

2005年我國電子簽名得到法律認證以來,相關法規及政策陸續出臺,從“取消買賣商品房合同不能使用電子簽名的限制”到“推動完善電子合同、電子發票等數字應用的基礎設施”,再到《“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身份統一認證和電子證照、電子簽章、電子公文等互信互認,政策利好下,電子簽名與各行各業結合更為緊密。

5G、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不斷突破,也為電子簽名提供了更為可靠的落地路徑。人工智慧與電子簽名的融合,實現了電子合同的自動化管理,5G技術為電子簽名的雙向傳輸提供了良好的網路環境。

從內部看,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日益強烈,使電子簽名的行業潛力得到持續釋放。

劉權説,電子簽名關聯企業管理、採購、交易等諸多環節,不僅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還有利於打造企業間的信任閉環,推動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電子簽名的應用場景不僅是電子合同、電子票據,還能對這些電子數據進行數字資産確權,如果發生糾紛,可以提供電子憑據。”南京壹證通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聖東舉例道,前不久給一家大型集團做供應鏈管理方案發現,線上系統處理完成後,有大量單據、文件、合同需要紙質列印,簽字、蓋章、寄送一整套流程下來,不僅沒提高效率,還增加了工作量。“使用電子簽名後,上述業務全程線上操作,降本增效的同時,還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得益於遠端辦公需求激增,2020年我國電子簽名簽署次數突破500億大關,較上年同期增長超317%。隨著更多用戶對電子簽名的使用頻次及認可度的提升,將持續為行業增長注入動力。

推動健康發展

仍須完善監管

經歷市場起步期、邁過高速發展期後,當前我國電子簽名正步入應用深化期。

“據測算,目前全球電子簽名滲透率約為5%,而在我國,這一比例更低,僅為3%。”業內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廣闊的市場增長潛力,特別是在數字化浪潮下,企業降本增效的需求持續釋放,加之政策助推及綠色發展理念推廣,我國電子簽名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增長。

當然,推動電子簽名行業快速成長,要持續發力技術研發。

“倘若沒有新技術賦能,電子簽名應用的便捷性和數據安全性將無法得到保障。”在馬聖東看來,隨著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傳統電子簽名行業的盈利空間將進一步下降,只有通過自主創新,加快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配套技術的研發,擴大電子簽名行業高端産品市場份額,才能保持市場領先優勢。

促進電子簽名行業健康發展,也要不斷加強行業管理。

“近年來,電子簽名糾紛案件數量顯著上升,主要集中在電子簽名認證證書申請流程不規範、受理證書申請前向申請人告知有關事項不充分等問題,亟須對行業進行規範化管理。”劉權表示,此外,跨平臺和跨領域電子簽名互認仍存在壁壘,部分平臺設置準入門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行業發展壯大。專家建議,相關部門通過出臺、完善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明確電子簽名在實際應用中的法律效力,優化電子簽名應用環境,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記者 韓鑫)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電子簽名 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