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基礎設施:打造數字未來堅實底座
【烏鎮觀察】
11月10日,由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國際電信聯盟(ITU)聯合主辦的“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創新發展”論壇在2022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舉辦。
數字基礎設施是以數據創新為驅動、通信網路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體系。數字基礎設施主要涉及5G、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以及基於此類技術形成的各類數字平臺,服務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3D列印、智慧機器人、AR眼鏡、自動駕駛等新型數字科技,則廣泛拓展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範圍,擘畫了全新的數字生活圖景。
當前,人類社會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作為新型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已經像水、電、公路一樣,成為人們生産生活的必備要素,為産業格局、經濟發展、社會生態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作為數字經濟的堅實底座,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廣泛共識。
加速算網融合 打通資訊“大動脈”
數字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算力網路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載體。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呈現産業創新、技術融合、綠色低碳發展的特點,數據價值的探索更加深入。隨著網路的複雜度逐漸提升。網路頻段增多、應用場景細分、性能要求提高。多種多樣的消費與産業應用,都對電腦通信網路和算力節點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算網協同是高品質發展以及數字化轉型所需要利用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也是全面推進全社會數智化轉型,助力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最直接的抓手。
“算力網路是按業務需求,在雲網邊端間按需分配和靈活調度計算、存儲、網路資源的新型資訊基礎設施。隨著社會對算力需求的快速激增,算網協同有力支撐企業上雲用數匯智,雲網和算網融合促進産業鏈互利共贏。”鄔賀銓説。
中國聯通集團副總經理何飚指出:“算力網路是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效推動力,是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的重要生産力。”
而要推動雲網和算網的融合發展,必須從提升計算能力、存儲能力、演算法技能、協同管理等具體問題上出發,加強標準化技術開發工作。
中國移動集團副總經理李慧鏑在構建以雲網融合為核心特徵的智慧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助推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等方面,體會頗深。“我們突破了雲作業系統、分佈式數據庫一系列關鍵的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了以一體化的雲底座、分佈式的雲能力、可信雲平臺為核心的CloudOS4.0,形成了全棧的雲産品能力。”李慧鏑表示。
在他看來,算力網路是CT/IT/DT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包含創新技術和創新服務,是一次全方位的産業轉型升級。“在實踐探索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算力網路的發展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更深程度上匯聚社會各方力量。”
在數字化轉型歷程中,超前佈局算網融合能力等核心技術攻關,正加速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見效。建設以5G網路、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産業網際網路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慧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慧化綜合性數字化資訊基礎設施,將全方位、深層次地賦能數字化創新實踐,打通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動脈”。
釋放數字潛能 提升産業鏈價值
電商企業是融合數字基礎設施的“先行者”。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周明分享了阿里巴巴在融合數字基礎設施上的實踐經驗——電商企業早已通過數據預測顧客的消費傾向,提前進行貨物入倉,方便顧客下單以後快速送貨到府。周明指出:“近些年,傳統企業也開始通過採集數據,在生産的各個環節裏進行數據的計算、參數的調整,提升良品率。”
能源行業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能源行業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海表示:“在能源行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各自為戰的情況比較嚴重。建議在數據的分級分類、數據的指標體系建設、平臺的互聯互通、SaaS應用的一些適配等方面,儘快地建立行業標準或者是國家標準,這有助於更好地去推動數據産業的發展。”
數據是新型生産要素的一種。對企業來説,數據的交易和共用非常重要。王海希望下一步能夠從能源數據的確權、定價、入場、流通、評估、交易、監管以及信用等全環節、全流程來推動標準的建設,也希望能夠去探索能源數據的資源化、資産化、資本化的路徑,探索建立多方共贏的能源數據流通交易的一些新標準。
“但目前來看,我們的整個數字化基礎設施是相對薄弱的,距離智慧化基礎設施還比較遙遠。”周明分析道,“數字基礎設施仍舊是孤島化的‘資訊煙囪’,導致數據無法共通。數字計算或者智慧計算仍有門檻,建設成本高昂且利用率較低。”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攜手共進,離不開政産學研通力合作,充分釋放數字潛能,讓産業鏈實現價值最大化,打造産業共贏的新生態。
築牢數字底座 暢享智慧化生活
在工業領域,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工業缺陷檢測,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在安保領域,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提供快速便捷的基於生物識別的身份認證資訊;在藝術領域,AI寫作、AI繪畫火爆,人工智慧已經變成畫作、音頻、文本等資訊的“創造力輔助工具”。
人工智慧是現在數字基礎設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在整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中扮演著“最強大腦”的角色。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滲透是方方面面的,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隨處可見。
最近幾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的數字化進程在大大加快。思科大中華區首席架構師蔣星表示,在數字化時代,移動應用、雲應用正在成為企業的核心,企業的圍墻正在消亡,混合辦公成為新常態,新的網際網路正在成為企業的骨幹網。
“人工智慧可以提供智慧分析,幫助各個行業降本增效。與此同時,人工智慧行業本身也在越來越走向基礎設施化。”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田天分析了人工智慧在數字基礎設施融合、協同中的作用。
共啟“數智未來”,需夯實“點多面廣、站高望遠、配套齊全”的數字經濟底座,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與創新發展。騰訊智慧交通首席科學家張雲飛表示:“未來的數字中國建設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能夠把數字底座建好,納管是第一步。”(記者 王美瑩 王禹欣)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數字基礎設施:打造數字未來堅實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