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威寧:做大做強林下經濟“大文章”
近年來,貴州省威寧縣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奮筆書寫“生態大文章”,加大造林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下養雞、林下養蜂、林下種植等林下經濟,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林下飛出“致富雞”
11月2日,貴州省威寧縣金鬥鎮衝子村孔家墳梁子,松林蒼蒼鬱鬱,七彩山雞養殖大戶顧濤和養殖人員正在忙著給山雞添加白菜、玉米等食物,毛色艷麗的山雞或上下撲騰,或低頭覓食……
38歲的顧濤是威寧縣金鬥鎮紅石社區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2016年,顧濤依託家鄉廣闊的山林養殖七彩山雞,帶領鄉親們一起發財致富。
經過幾年努力,顧濤在280畝山林下累計投資120萬餘元養殖七彩山雞13000羽、土雞1000羽,每年養殖山雞毛收入在120萬元以上,解決五六名當地群眾在養殖場實現穩定就業。如今,顧濤成立了威寧縣同盛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許多鄉親們紛紛向他學習養殖經驗,20余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成為山雞散養戶。
“林下養殖的山雞在市場上是搶手貨,公山雞每只130元,母山雞每只100元,主要供應威寧、六盤水等周邊城市餐館,早早就被商家預訂了。”顧濤樂呵呵地説。
不僅如此,顧濤還在養殖場開起了農家樂,為遊客提供山雞燒烤等鄉村旅遊體驗,不斷延伸養殖産業鏈,把山雞養殖發展成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致富産業。
近年來,威寧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林下養雞,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著力培育農村養殖致富帶頭人,組建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林下養雞産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昔日荒山野嶺,如今“綠色銀行”。一片山林,飛出“致富雞”,讓當地群眾依靠山林實現致富夢想。
蘑菇撐起“致富傘”
11月1日,威寧縣石門鄉石門坎村林下經濟産業園,基地負責人陳榜軍正在查看破土而出的赤松茸。一朵朵赤松茸伸著圓圓的腦袋、頂著紅紅的菌帽,東一簇西一叢,甚是惹人喜愛。
據悉,該基地採取“公司+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運營,由當地政府提供林地1100畝,貴州省銳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種植和接納群眾務工,既保護了生態,又能增加群眾收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由於經濟效益不錯,該基地從去年種植500畝擴大到今年700畝。
據貴州省銳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柳濤介紹,赤松茸每畝産量在6000斤以上,每畝産值預計可達3萬元左右,主要銷往雲南省昭通市、昆明市等地。
“目前我們基地穩定帶動40余人在家門口就業。我們林下種植的赤松茸比大棚種植的品質好,在市場上深受商家青睞,根本不愁銷路。”柳濤説。
但柳濤還有更大的“野心”。“我們將走林旅融合發展路線,在赤松茸種植基地修建農家樂,外地遊客來基地可以體驗星光露營,還可以採摘新鮮的赤松茸,讓當地村民享受林下經濟帶來的紅利。”柳濤説。
近年來,威寧縣以生態發展為主線,充分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發展模式,積極引導群眾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大力培育林下種植赤松茸産業,走出了一條林下“掘金”、生態富民的新路子。
一朵朵小菌菇,真正闖出了大“錢”景。
林上花開林下蜂
時值深秋,陽光灑滿威寧縣石門鄉石門坎村中寨苗寨,讓這個森林環抱的村莊格外靚麗。養蜂人潘克富一邊曬著陽光,一邊查看他養殖的40余桶蜂房,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38歲的潘克富,不僅是一位手藝不錯的泥水工師傅,還是一位養蜂達人。這些年他養殖的40余桶蜜蜂,每年收入不下3萬元,再加上泥水工師傅收入,日子越過越甜蜜。
“我們寨子就建在山林裏,養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十多年前我就開始養蜂,隨著有了豐富的養蜂經驗,我也因此賺到不少錢補貼一家人的生活開銷。”潘克富説。
在威寧,正是得益於威寧林下經濟獎補項目的實施,許多種養殖戶群眾像潘克富一樣依靠養蜂實現了增收致富。
今年以來,威寧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實現55萬畝的林下産業,充分釋放生態恢復後的“綠色紅利”;其中林下種植天麻、林糧、林菜6萬畝,林下養蜂、林下養雞16.4萬畝,林産野生菌採集26.6萬畝,森林景觀利用6萬畝。同時,通過實施林下經濟以獎代補政策,獎勵補助林下養殖、種植實施主體,推動全縣林下經濟産業加快發展。
“今年以來,我們通過林下經濟以獎代補政策,獎勵補助林下養蜂4700箱、林下養雞20000羽、林下魔芋183.4畝、林下種菌687.24畝、林下天麻650畝、林下黃精60畝,累計獎勵資金125.51萬元,直接帶動256戶林下經濟實施主體增收。通過林下經濟獎補項目實施,有效提振了林農發展林下經濟的信心和決心,為威寧縣林下經濟做大做強開闢了又一捷徑。”威寧縣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丹介紹説。(陳武帥)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貴州威寧:做大做強林下經濟“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