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

北交所創新型中小企業活力迸發

截至10月3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121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三季報披露。北交所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其三季報數據折射出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季報顯示,北交所上市公司立足科技創新,努力克服疫情反覆及複雜國際形勢等諸多挑戰,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穩步增長,體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活力。新能源、高技術製造等行業創新驅動成主流。

專精特新企業聚集

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732.07億元,同比增長33.25%;實現歸母凈利潤69.26億元,同比增長19.43%;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62.23億元,同比增長21.30%,整體業績穩步增長。

其中,第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7.39億元,同比增長36.48%;實現歸母凈利潤22.86億元,同比增長20.90%,增幅較上半年分別提高3.23個和2.06個百分點,第三季度業績增速明顯提升。A股板塊中,北交所前三季度營收增速領先。

從行業來看,多數公司具備較好長期成長空間的領域。前三季度,北交所110家上市公司實現盈利,盈利面超九成,67家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其中11家公司增幅超過50%,10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55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14家公司增幅超過50%,9家公司凈利潤過億元。同時,北交所上市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持續向好,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25.35億元,同比增長73.57%;增能擴産力度持續加大,前三季度購置固定資産等長期資産支出77.73億元,同比增長61.12%。

14家市值超20億元的公司前三季度平均實現營業收入29.76億元,同比增長74.37%,平均實現凈利潤2.91億元,同比增長44.33%,經營業績持續增長。其中,5家公司收入增長超50%,3家公司凈利潤翻倍。國內農化領先企業穎泰生物實現凈利潤9.2億元,同比增長208.76%;碳纖維原絲國內龍頭吉林碳谷實現凈利潤4.84億元,同比增長170.1%。

從業績增長幅度來看,共有55家北交所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錄得增幅,佔比為45.45%。駿創科技、中航泰達、穎泰生物、吉林碳谷、科潤智控、硅烷科技、邦德股份7家公司同比翻倍。“‘專精特新’屬性強的企業更易獲取更高産業鏈價值,即使在整體經濟收縮的大環境下,也更能保持較高業績增長。”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分析。

北交所總經理隋強曾表示,從資本市場建設規律看,北交所首先要聚集一批高品質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合理的市場深度,支撐市場功能發揮、生態形成,帶動廣大中小企業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創新發展。

當下,北交所標桿性企業初步形成聚集效應,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用持續有效發揮。北交所上市公司惠豐鑽石董事長王來福表示,借力北交所這個廣闊平臺,不斷提高産品品質和服務能力,為中國製造乃至中國創造提供更強更有力的科技支撐。

創新驅動成主流

從北交所的蓬勃發展,能窺見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功能得到強化。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産業研究會會長程鳳朝告訴記者,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場新增上市公司300家,首發募集資金超4800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註冊制下,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增246家,募資合計3600余億元。

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中小企業佔比超76%,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等佔比超八成,覆蓋工業材料、醫藥健康、“雙碳”、消費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以創新引領發展,專注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合計31.97億元,同比增長33.10%,研發強度達4.37%,約為規模以上企業的3倍。47家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八成以上公司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微創光電等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20%,連城數控等4家公司的研發支出達1億元以上。部分公司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發展動能得到充分釋放。利通科技研發推出超耐磨酸化壓裂軟管等高附加值産品,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8.58%;富士達主導制定的IEC國際標準發佈,標誌著公司在射頻同軸電纜組件領域保持著國際技術領先地位。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小而美”特徵突出,涵蓋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多元化創新形態。

事實上,從研發角度看,北交所、創業板、科創板均體現出創新活力迸發的趨勢。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研發支出達0.94萬億元,同比增長20%。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前三季度研發支出增速分別為32%、54%、43%,研發強度分別為4.59%、8.68%、4.30%。3個板塊中,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等15家公司研發投入在10億元以上,191家公司研發強度超20%,271家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速逾50%。前三季度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資本開支同比分別提升17%、42%、64%。

隨著北交所吸引力不斷增強,一些聚焦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券商開始在北交所賽道上初現優勢。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剛表示,要緊抓國家加強資本市場核心樞紐功能、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及北交所建設的戰略機遇期,積極參與北交所建設,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做到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

投資生態日益完善

10月31日,北交所首單鎖價定增落地。北交所上市公司武漢微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鎖價發行進一步完善了北交所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定價方式,凸顯了北交所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實力。

截至10月31日,12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計公開發行募集資金253.5億元。其中,今年以來42家新上市公司合計公開發行募集資金85.3億元。同享科技、蓋世食品等6家公司進行再融資,共計(擬)募集資金25.84億元。七成以上的募集資金用於産能擴建、研發中心建設等,近八成募集資金投向綠色低碳、數字經濟、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創新領域,企業研發能力及核心競爭力逐步提升。

北交所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資本市場工具,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今年以來,20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合計激勵1290名員工,涉及股數達6078萬股。激勵相關業績考核指標更加豐富多元,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此外,北交所上市公司通過實施股份回購、現金分紅及大股東增持等方式,積極與投資者共用成長收益,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和認同感。21家公司發佈回購方案,預計回購金額上限5.53億元,加大回報投資者力度。同時,88家公司發佈現金分紅方案,分紅公司家數佔比超七成,合計分紅金額達23.61億元。

市場預計近期北證50成份指數將發佈。專家表示,北證50指數的誕生具有深遠意義。一方面,北證50指數可以更加及時清晰地反映北交所二級市場的運作狀況、市場行情、品種優劣等,便於投資者更好進行投資決策;另一方面,指數的推出也將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品種,跟蹤北證50的基金將接踵而至,有助於提升投資便利性並降低投資門檻。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將持續增加北交所的市場活力。

目前北交所頭部公司集聚了一批在工業材料、資訊技術、醫藥健康、“雙碳”和消費領域等多元細分創新領域的優質企業,已具備編制發佈指數的市場基礎,對於篩選出市值規模大、流動性好、認可度高、最具代表性的50隻樣本股,已具備一定余量,同時依靠調樣機制將新上市的優質股票及時納入,為後續提供有力的基本面支撐,進一步增加北交所吸引力。

據悉,基於北交所確定性的發展預期,專業機構不斷加大佈局力度,交易持倉比例穩步提升。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長線資金均已入市投資,保持持續加碼態勢。銀河證券認為,北證指數的推出和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為北交所注入了樂觀預期;北交所上市公司擴容有序,拓寬了投資選擇。市場對北交所的關注度提升,投資熱情日漸增長,預期四季度交易活躍度有望保持高位。記者 祝惠春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北交所創新型中小企業活力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