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太大導致心理問題職業緊張該如何化解?
剛剛過去的九月和十月,是不少“萌新”入職的時間。在這些初入職場的畢業生中,有些人總是擔心工作出錯、怕被別人看不起,甚至不管做什麼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少人因為壓力太大會感到身體不適,這很可能是一種心理問題——“職業緊張”在作怪。
職業緊張也被稱為職業應激,是指在某種職業環境下,客觀需求與個人適應能力失衡所致的心理問題。
那麼,誘發職業緊張的因素有哪些?應該如何應對和化解職業緊張?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長期職業緊張后果或很嚴重
資料顯示,職業緊張在歐洲已十分普遍。在我國,有關職業緊張的報道也不勝枚舉。
重慶市的一項調查顯示,國內汽車製造企業54.89%的工人存在中度以上緊張反應;供電企業職工高度職業緊張檢出率為52.9%,勞動密集型企業女工職業緊張檢出率為19.4%至28.6%;網際網路企業34%的員工有職業緊張;醫護人員的職業緊張檢出率接近50%。
“整個人每天就像一張被拉滿的弓,弓弦隨時可能繃斷。”90後程式員小劉道出了很多勞動者的心聲,“心理壓力太大了,老闆比你更努力,優秀的新人一茬又一茬,怎麼能不拼命?但越是緊張,腦子就越遲鈍,簡直是惡性迴圈。”
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鄭廣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部分企業過度追求績效,甚至通過平臺軟體監控員工的工作狀態,導致員工一刻不敢鬆懈,身心疲憊狀態不斷積累。
職業緊張讓很多人深受其害,但卻敢怒不敢言。“我不敢袒露自己的緊張不適,這會被認為是心理素質差、能力不夠。”小劉説。
鄭廣懷分析稱,作為一種新型職業傷害,幾乎所有勞動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緊張,但工作具體會帶來哪些傷害很難明確,這讓職業緊張不容易被察覺,也給應對和解決該問題帶來挑戰。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郭伯堂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處於職業緊張的狀態下,會使人的記憶力減退、情緒變得不穩定,無法專注于學習和工作。長期過度緊張,若不能及時排遣,容易出現輕微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後果可能很嚴重。
形成原因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造成職業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
常見的外部因素是噪聲和高溫,在噪聲環境下,因工作、休息易被打擾,會使人産生不快感、煩躁感。特別是強腦力勞動者工作時需集中注意力,以消化吸收資訊,而噪音會分散注意力,對於他們的干擾相當明顯。
同時,高溫環境可以抑制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減弱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人體剛受熱時,會感到不適;隨著體溫逐漸升高,睏倦、厭煩等情緒及無力、嗜睡等一系列症狀就會紛至遝來,以致工作能力下降、差錯率增加。
郭伯堂分析道,從內部因素來看,職業緊張與人格特徵、應對外界的方式等因素都有關係。研究顯示,成就動機強、有好勝心、對工作極為投入的人,更易因被打擾而表現出極度的不耐煩,也更少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援;當他們遭遇莫名緊張時,或無法有效應對並從容化解。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預防職業緊張,企業是第一責任人。”郭伯堂表示,用人單位要從組織管理學的層面創造需求均衡、文化健康的管理架構,鼓勵全員積極參與到組織變革管理、崗位重新設計中來,以培育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確保從源頭上減輕員工的職業緊張程度。
他還建議,企業應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加強職場適應教育,根據每位職場人的優缺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式地開展不同類型的培訓教育。
郭伯堂説,從職場人自身角度來説,一方面,與領導保持良好溝通,合理安排工作;另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保證充足睡眠和均衡飲食,強化社會支援網路,遇到困擾及時向家人、朋友傾訴。如果壓力長期持續,而且症狀嚴重、自我放鬆無效,務必就醫或向專業機構求助。
“大家可以從個體性格特徵出發,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比如抽空跑跑步、做做操,到郊外踏青露營等。”郭伯堂補充道。
記者 李麗雲 通訊員 衣曉峰 郭瑞芳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壓力太大導致心理問題職業緊張該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