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元陽阿者科村:打通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渠道
當縈繞山梁的薄霧慢慢散去,哈尼梯田呈現出優美的曲線,元陽縣新街鎮阿者科村的模樣也漸漸顯露。像往常一樣,哈尼漢子高公後推開“雲梯小賣鋪”木門,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5年前,隨著“阿者科計劃”的實施,高公後辭去了工作回到家鄉。而在此之前,為了增加收入,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阿者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傳統文化保護一度面臨困境。
阿者科是紅河哈尼梯田遺産區五個申遺重點村落之一,也是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2018年1月,元陽縣邀請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為阿者科村因地制宜編制了“阿者科計劃”。以發展“內源式村集體主導”旅遊産業為重點,組織村民成立旅遊公司,同步推進鄉村振興、傳統村落保護、文旅融合發展以及農耕技藝傳承,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村民受益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當下,“阿者科計劃”結出的果實為村民堅定發展信心、遺産資源保護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
按照分紅計劃,村裏旅遊發展收入,三成歸村集體旅遊公司,七成歸村民。歸村民的分紅又以“民居、梯田、居住、戶籍”4個部分執行。“我家各項條件都滿足,目前獲得分紅超過1萬元。”哈尼姑娘盧愛文笑得合不攏嘴,她説,她喜歡留在村裏當講解員,人也變得更加自信了。
分紅的模式很快産生了連帶效應,村民回村發展的積極性與日俱增,如今已有近10戶村民回村創業就業。盤活自然資源資産,打通生態産品實現價值的渠道,沉寂已久的小山村煥發勃勃生機,實現了保護與發展的良性迴圈。
通過實施“阿者科計劃”,截至今年8月,阿者科村接待國內外遊客6.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72.97萬元,累計舉行6次分紅大會,村民直接分紅78.51萬元,戶均達1.2萬元。
每到收穫季節,梯田捉魚、稻麥收割、野菜採摘成為阿者科吸引遊客參與體驗農耕文化的項目,遊客還能根據需求“點單”。隨著鄉村旅遊的創新發展,村民的日子有了新盼頭。50余棟“蘑菇房”已全部掛牌保護,錯落分佈在青石板路兩側。哈尼族以木刻分水為代表的傳統生産制度,以摩批和咪咕為代表的活態文化傳承,以鄉土建築工藝、服飾製作和刺繡為代表的傳統手工藝,都通過遊客體驗和經營傳播得以保護和傳承下來。
“除了春耕秋播的農耕生活,慕名而來阿者科的遊客越來越多,有工作的地方也有家,好日子就在身邊。”高公後説,如今妻子在村裏開起了農家樂,傳統的哈尼風味得到了遊客們的肯定。
美麗的村莊可嚮往、可駐留,無論村民或是遊客,駐足阿者科的山水梯田,處處都是“詩和遠方”。(劉宇丹)
來源:雲南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紅河元陽阿者科村:打通生態資源價值實現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