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沃野平疇繪新景 鄉村蝶變展新顏

金秋時節,記者走進三原縣陂西鎮,只見田間地頭生機勃勃,入戶道路平坦整潔,人民群眾喜笑顏開,一幅幅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人勤秋收月,搶時播麥忙。最近正是小麥播種的關鍵時期,眼看著一顆顆孕育著希望的麥種被播入土壤中,陂西鎮王化村53歲的村民劉國強心中充滿了喜悅之情。“這幾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小麥畝産都在1500斤左右,更別提還有玉米呢。”劉國強笑著説。種糧收入加上各種補貼,漸漸鼓起了農民的“糧袋子”和“錢袋子”。

萬畝良田,只有精耕細作才有阡陌縱橫。陂西鎮依託平原地形優勢,通過政策、資金、技術和資訊等支援措施,發揮渠家村、王化村等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培育和發展“噸糧田”,深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讓“一季千斤,兩季噸糧”成為現實,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

作為農業大鎮,為實施好各項惠民惠農工程,陂西鎮農業站積極對接縣農業農村局,為農戶發放“西農511”“西農100”“金麥1號”等優良品種小麥,現全鎮年均玉米、小麥産量超5萬噸。

激活鄉村“人才引擎”

“我想以自身為例,努力為鄉親們提供致富模板,帶動更多農戶走上致富路。”返鄉創業青年胡新斌在談到返鄉初心時如是説。

陂西鎮堅持鼓勵人才回鄉大施所能、大展才華,以“鎮帶村、老帶新、強帶弱”的方式持續跟蹤培養、激發青年人才活力。2016年,在外打工的胡新斌回到家鄉創業,毅然加入渠家村家鄉情合作社,發展以芹菜、白菜、黃瓜等蔬菜為主的大棚種植,大棚佔地面積70余畝,年均收入15萬餘元,並帶動周圍群眾30余人加入大棚種植。致富帶頭的“生力軍”,為鄉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此外,蔡王村還以村集體經濟智鑫培訓中心為載體,成立三原縣鄉村振興幹部培訓基地,致力於培育更多鄉村振興領軍人才,通過組織農技人才培訓等,年均培訓20余場次,培訓1000余人次,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提升鄉村顏值

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陂西鎮將提升鄉村面貌作為建設幸福鄉村的有力抓手,在鄉村面貌的“形、實、魂”上下功夫,多措並舉推動鄉村面貌大變化、顏值大提升,讓群眾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有了新廁所,乾淨衛生又方便,這下好了,下雨天再也不用打傘上廁所了。”談起改廁後的便利,大華村80歲的村民王秀英讚不絕口,改廁的完成讓他們全家的生活品質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相比之前的露天廁所,這個帶沖水功能的衛生廁所,老人看在眼裏,喜在心頭。目前,全鎮累計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738座,有效提高了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

今年以來,陂西鎮以網格化長效管理為抓手,對轄區內溝渠、路邊、房前屋後等地的生活垃圾、秸稈等進行全面清理,清運垃圾42噸,農村人居環境品質顯著改善。

“村子這幾年變化可真是太大了,路寬了、景美了,鄉親們臉上的笑容更多了。等我大學畢業後,我也要回來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東堯村的大學生李錦瑤目光堅定地説。

“未來,我們將繼續靶向引才、廣開‘才’路,推進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農業,建強人才鏈、賦能産業鏈,促進‘陂’字號農産品‘走出去’,對症下藥提升鄉村顏值,為鄉韻圖景賦彩添色,串點連線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陂西鎮黨委書記周寶信心滿滿地表示。本報記者 楊小玲 通訊員 張曌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沃野平疇繪新景 鄉村蝶變展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