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傳奇鳳椒 留香千年

“欣忻笑口向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採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這是宋朝詩人劉子翚所作的詩,大家猜這首詩描寫的對像是什麼呢?它,就是我們日常飲食中經常用到的調味料——花椒。

鳳縣大紅袍花椒,又稱鳳椒、秦椒,有著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被譽為“花椒之王”。2017年,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系統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單。

鳳椒從作為祭祀陪葬物品到製作椒酒、入藥,再到成為調味料的演變歷史,映射著因人們生活方式改變而呈現不同內涵的陜西傳統文化。對於鳳椒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既是對陜西人文活動、農業創造和歷史文化的拓展和豐富,也是對中華民族燦爛悠久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時,保護和挖掘鳳椒種質資源的起源、馴化、傳播和利用的歷史主線,也有利於從一個側面探索傳統農業的發展規律。

■ 獨具“雙耳” 歷史悠久

如果要選出東方餐桌上的代表性調味料,那一定有花椒的名字。它濃郁的麻香味是中國飲食的特有風味。

中國是花椒的原産地。漢魏以前,我國花椒一直處於野生狀態,被先民作為“香物”用於祭祀陪葬、製作椒酒等。魏晉南北朝時期,花椒作為“香物”的功能逐漸衰退,其藥用和調味的功能得到凸顯和強化,並開始有了人工引種栽培方法。之後,隨著社會的發展,花椒作為調味品的功用逐漸固化在了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中。

鳳縣地處秦嶺腹地,是我國花椒起源地之一。鳳椒粒大、色艷、味濃、肉厚,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秦椒,花椒也,金、鳳、商州皆産……大於蜀椒”,清光緒十八年《鳳縣誌》記載“金紅花椒,肉厚有雙耳……”

鳳縣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鳳椒鮮,鳳椒俏,若辨大紅袍,須把雙耳找。”一語道出鳳椒與我國其他地區花椒的不同:鳳椒的基部生有兩個小瓣,形似一對耳朵。而關於“雙耳”,民間流傳著一段有趣的傳説。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來鳳縣境內駐紮。夜裏,諸葛亮憂心戰事,難以入眠,便披衣出帳。忽然一股清香飄來,諸葛亮心中詫異,便順著香味尋去,不覺踏入一片椒林。再前行,只見椒林中有幾個頑童在追逐嬉戲。諸葛亮仔細觀察,發現頑童固然可愛,唯獨缺一對耳朵。諸葛亮動了惻隱之心,一一為他們捏出耳朵。頑童道謝後,在椒林中消失不見。後人皆言,諸葛亮夜遇鳳椒仙子,鳳椒從此形具“雙耳”,香飄十里。

鳳椒因其品質優越,在古代作為貢品進貢皇室,故又名“貢椒”。班固的《西都賦》中“後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借“椒房”一詞來稱呼皇后所在的房室,正是取其多子的吉祥寓意。

色澤鮮紅的花椒,在古代一直代表著富貴。魏晉時期,豪門望族石崇用花椒和泥塗抹在墻壁上,使得住宅香味綿延,來人聞之皆神清氣爽。如今,鳳縣當地居民也有在房前屋後種植花椒樹的習慣。民間也有習俗把鳳椒作為婚禮的禮物,取其日子紅火、溫馨怡人、子孫昌盛的寓意。

■ 科學管理 群眾增收

從鳳縣縣城出發,向南行駛約5公里,穿過一片白楊林,便到了鳳縣“花椒第一村”——雙石鋪鎮十里店村。這裡的鳳椒留存面積8000畝,挂果面積5000畝,年産量25萬公斤,年産值3000萬元。

每年到了鳳椒成熟采收的季節,十里店村的溝溝岔岔都被紅艷艷的鳳椒裝扮得格外妖嬈。村民簡九成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鳳椒。站在鳳椒園裏,看著自己栽下的一棵棵鳳椒樹,簡九成説:“我對它們都有感情了。”

簡九成種植有30畝鳳椒。他告訴記者:“以前鳳椒收購價格低,2010年以後價格上漲,最貴的時候一斤能賣到120元,屬於國內上等椒。今年我家賣鳳椒的毛收入達到20余萬元。這些年,好多村民靠著鳳椒增收致富,不但買了車,還在縣城裏買了房。”靠著30多年的花椒栽植經驗,簡九成成了遠近聞名的“土專家”。他經常受邀去省內外給當地椒農傳授花椒種植技巧。

記者在十里店村見到農民劉永平時,他正在鳳椒樹下施肥。只見他用鐵锨挖出一個約25釐米的長槽,然後將肥料撒進裏面。劉永平指著鳳椒樹的枝條説:“沿著滴水線的位置施肥是最好的。如果直接在根部施肥,不僅肥料無法吸收,還會對花椒樹産生危害。”

鳳縣椒農在栽植鳳椒的農業歷史活動中,不斷總結先人的智慧經驗,創新花椒生産技術,在栽培、採摘、加工、儲存、交易、食用花椒的過程中孕育了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系統。

鳳縣花椒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魏國銀介紹,為發展鳳椒産業,鳳縣實施鳳椒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標準化管理,定期開展培訓,針對新栽花椒樹的定植、新樹根腐病的防治、如何提高成活率、栽植後1至2年幼樹管理、初果期到盛果期壯年樹管理、衰果期老年樹病蟲害防治及修剪和施肥等技術,為椒農進行系統化講解,同時制定完善《鳳縣大紅袍花椒地方標準》《鳳縣大紅袍花椒栽培管理技術規範》。

花椒到了成熟期,如何及時有效採摘也是大問題。為妥善解決椒農用工難問題,今年鳳縣林業局成立採椒服務隊,為椒農和採椒工雙方建立勞務供需檔案,通過“椒友之家”微信群及時更新勞務供需數據,為雙方搭建起服務橋梁。同時,鳳縣林業局積極與鳳縣火車站聯繫,開通了K5485次“採椒”專列。該專列途經兩當、徽縣、略陽、陽平關等地,極大滿足了萬餘名來鳳縣採椒務工人員的出行需求。

鳳椒樹是鳳縣退耕還林、農田保護和長江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中的主要樹種。花椒樹能夠起到重要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的作用;椒園的管理及鳳椒樹與多種農作物的間作、套作,既保證了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又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目前,鳳縣大紅袍花椒留存7萬餘畝,共445萬餘株。今年全縣鳳椒産量達4200噸,産值達4.7億元,椒農每人平均收入6200元,産品主要銷往四川、重慶、河北、甘肅等地。

■ 強強聯手 後勁十足

10月10日,記者走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鳳縣花椒試驗示範站,看到不少花椒樹上結著鮮紅的果實。這裡是2012年建設的國內首個花椒專業試驗示範站,站內核心區面積有50畝,建有種質資源區、品種展示區、整形修剪區、病蟲無公害綜合防治區、豐産示範區等7大功能區。

該試驗示範站集聚了育種、栽培、植保、土肥、産品深加工等領域的20多名中高級科技人員,開展著花椒新品種引進與選育、良種繁育、優質高産規範化栽培、鳳椒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與推廣工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業科學研究院原院長、鳳縣花椒試驗示範站負責人魏安智帶記者來到花椒品種展示區。他介紹,目前該站共收集花椒種質資源50多個,有鳳椒、韓城無刺花椒、韓城大紅袍、黨村花椒、仡佬花椒、茂縣大紅袍等。

經過10年的種植試驗,魏安智團隊摸清了不同花椒品種的優缺點,並解決了鳳縣花椒生産中的很多問題。魏安智介紹:“首先,通過育種試驗,我們解決了鳳縣花椒品種單一的問題,審定花椒良種三個,包括鳳選1號、鳳椒和西農無刺。其次,通過嫁接的方式解決了根腐病。很多花椒樹因根腐病只能存活10至15年,該問題解決後可延長花椒樹的盛果期。在花椒保存銷售方面,我們和雲南的企業合作製作了專業烘乾機。此外,在除霜凍方面,我們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鳳椒的果皮、椒葉、椒根等富含麻味素和芳香油,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作為調味品,鳳椒更是有口皆碑的絕佳上品。現代醫學表明,花椒具有降血壓、抑菌、抗癌和麻醉止痛等作用。同時,花椒樹根系發達,是鳳縣天然林建設、退耕還林以及後續項目的生態先鋒樹種之一,可以有效減少水土流失,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

花椒作為我國傳統農業粗放經營期的作物,栽培至今,在農作物栽培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栽培技術的發展和對農業生産結構的影響不容小覷。魏安智介紹:“目前全國幾萬種植物中只發現50多種無性繁殖的植物,花椒便是其中一種。鳳縣是我國花椒的起源地之一,種植時間悠久。在這裡研究鳳椒的基因,有望改變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育種方式。”本報記者 師念 見習記者 李靜茹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傳奇鳳椒 留香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