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縣“農業+”拓寬群眾增收路
10月20日,平羅縣靈沙鄉光明村北京菊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包裝北京菊成品。“我們與各村合作社聯合種植中藥材,涵蓋種植、收購、加工等環節的‘一條龍’産業鏈,構建技術指導、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高峰期用工260人,每人每天收入200元,産品銷往國內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安徽亳州。”寧夏瑾瑞源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鄧海龍説。
今年以來,平羅縣堅持黨建引領做強産業,形成“農業+”多業態融合發展態勢,實現了規模種植、産銷對接一體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渠口鄉永光村村民種植菟絲子已有10餘年,但都是零散種植,面積小、産量低,經濟效益不明顯。近年來,渠口鄉瞄準菟絲子藥用價值高、經濟效益好、市場前景廣闊等優勢,鼓勵農民重拾“老本行”,擴大菟絲子種植品種和數量,通過“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規模化種植菟絲子,並與寧夏仁源藥業有限公司簽訂種植收購合同,拓寬農民群眾增收渠道。“我們採用小麥套種菟絲子模式,為農戶提供制種技術指導和産銷服務,每畝收入3000元左右,相比種植常規農作物增收21%以上,實現村集體增收9萬元左右。”永光村黨支部書記安玉寶説。
近年來,平羅縣採取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合作經營的發展模式,引導各鄉鎮立足區域優勢發展特色農業,促進特色農産品加工業探索多元化發展,構建起多方共贏、農民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堅持“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定位,持續調優種養結構、調大經營規模、調長産業鏈條,推動村集體經濟提檔升級。
如今,通伏鄉因地制宜,推動了水稻種植、稻米加工、稻草編制等産業發展;寶豐鎮結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延長肉羊養殖、羊肉加工流通等産業鏈條;陶樂鎮、紅崖子鄉與優質沙漠瓜菜産業深度結合,村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能力不斷提升。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平羅縣“農業+”拓寬群眾增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