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共文化服務為幸福“加碼”
“安黎老師今天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注意到以前沒有重視的方面,我們也要學著當好家長。”近日,在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內舉行的“雨潤三秦 書香為伴——陜西作家走進圖書館”活動中,作家安黎圍繞自己的作品《那些家長》一書,與現場的廣大讀者共同探討“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雨潤三秦 書香為伴——陜西作家走進圖書館”活動由碑林區圖書館與陜西省作家協會聯合舉辦,每期邀請知名作家來到圖書館,與廣大讀者面對面分享交流,並且全程錄影,在雲端惠及更多讀者。這是西安文旅單位不斷創新形式,讓文化惠民活動更貼心、更便捷的一個縮影。
202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指出,“創新公共文化管理機制和服務方式,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互聯互通、一體化發展。”近年來,西安以場館設施的硬體建設和文化惠民活動創新開展為抓手,把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的成果體現在各界群眾的幸福生活中。
強化陣地建設
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2022年9月7日,位於西安幸福林帶南端,掩映在一抹蒼翠之中的西安市新城區“兩館一中心”(文化館、圖書館、非遺保護中心)正式開放。當天,2022第三屆新城閱讀文化節也正式啟動,通過十大閱讀主題活動,為市民群眾提供一場閱讀文化的饕餮盛宴。
“家門口有這樣一個圖書館很方便,館內環境特別好,還讓自己結交到了愛書的書友。”準備考研的馬娜依告訴記者,自從去年蓮湖區圖書館開館以來,她每天都來這裡看書。
記者從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像新城區、蓮湖區圖書館這樣的公共圖書館全市就有14座。
2021年,文化西安建設的標誌性建築“長安雲”“長安樂”與長安書院悄然崛起。畫家劉暢用工筆畫的形式為西安文化新地標畫像,藝術再現了文化西安建設中的文化體驗新空間建築群體。灞河的水將長安書院與“長安雲”“長安樂”及十四運會主場館奧體中心分隔開來,隔河相望,灞河碧水環繞,景色迷人。這些重點文化設施的建設,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館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之一。2021年,在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第五次全國文化評估定級命名一二三級文化館名單中,西安市有三個文化館被評為一級館,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便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由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參與承辦的“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2022西安市夏日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啟動儀式在漢城湖旅遊風景區舉辦,為古都西安的仲夏夜增添一抹靚麗。
“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主義文藝的生命線。西安市加快圖書館、文化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並依託這些設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共用文化盛宴。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西安市共有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963個,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覆蓋率達到100%,“三館一站”免費開放達到100%。
豐富文化供給
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
恢弘沉厚的鼓樂、悠揚婉轉的琴音、精彩絕倫的武術……在“2022年‘春雨工程’西安市非遺保護傳承人志願者隊伍景區行——臨潼站”活動現場,由秦腔板胡製作技藝等26項非遺項目組成的一場文化盛宴,在千年皇家園林華清宮景區內,綻放出了新的意境美,讓眾多觀眾過了一把非遺癮。
借助“春雨工程”這一品牌,西安市堅持開展文化志願活動,充分發揮文化志願服務在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為紐帶,豐富和活躍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西安市群眾藝術館文化志願者先後走進廣西、貴州、甘南、青海等地,將祝福和歡樂帶到了祖國的角角落落,提高了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歸屬感。
文化惠民要有廣度和深度,更要有創新的力度。作為對非遺保護和傳承的一次有益嘗試,不久前,由陜西省喜劇表演協會、西安市新城區文化館聯合多家單位精心打造的原創非遺主題情景現代劇《繁華印記》在西安市新城區幸福劇場首演。該劇以戲曲演唱、曲藝民歌、情景表演等相互融合的形式,講述了三秦大地上非物質文化遺産燦爛的歷史及精彩故事。
“宣傳非遺文化,除了展示展演,我們文化館正在通過與專業團體的聯合,用舞臺演出等形式讓優秀傳統文化走上舞臺,以年輕人更易接受的方式打出西安旅遊的文化名片。”該劇出品人之一、西安市新城區文化館館長易婧表示,要以該劇的首演為契機,不斷豐富文化供給,通過文化的張揚、文化自信的樹立,更好地助力西安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數字文化共用
“雲”上文化飛入百姓家
運用高新科技和前沿技術,讓文化“動”起來,讓文化空間“活”起來,才能更好弘揚歷史文化,更便捷滿足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提高全社會文化素養。近年來,西安市加快推進數字文化工程,讓豐富的文化資源借由網際網路平臺“飛入尋常百姓家”。
長安詩會、秦腔展播、廣場舞展演、非遺展示“雲展播”,雲上村晚,雲上音樂會……在2022年新春,西安市推出了一系列“雲享文化”活動,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文化旅遊服務的饕餮盛宴。在科技的加持下,當“在場”與“線上”並存,西安的文藝佳作越來越多地依靠“雲”舞臺,更好地觸達廣大市民。
2021年6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指出,到“十四五”末,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更加豐富,國家公共文化雲等平臺互聯互通體系更加完善,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公共文化數字服務更加便捷、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西安市加快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打造公共文化“雲”服務平臺,推動城市書房、智慧圖書館、社區書屋等建設,豐富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西安市群眾藝術館推出了線上“全景數字展館”,數字館充分整合了西安市群眾藝術館和西安市各區縣文化館的數字文化資源,設置了互動直播、活動預約、藝術培訓、文旅融合、文化非遺、古都文化等欄目。
今年初,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將“大力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定為2022年重點工作之一,全年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開展“西安讀書月”“紅五月音樂會”、市民文化季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發放“文化惠民卡”,組織文化惠民演出1000場,不斷增強文化惠民資源的多方供給,塑造立體文化惠民體系。
“西安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均衡化、服務標準現代化和服務內容均等化,努力構建群眾廣泛參與、普遍受益和整體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文化惠民工程讓群眾普享文化發展成果。”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楊明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西安公共文化服務為幸福“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