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黑科技”加持 我國萬元GDP碳排放連降五年

我國邁入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發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21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有專家表示,這離不開碳達峰碳中和“1+N”體系的支援,也離不開減排“黑科技”的應用。

65%與50.8%

《報告》顯示,2021年以來,我國積極落實《巴黎協定》,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經初步核算,2021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此前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連續下降,其中2019年底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2020年,我國提出新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並在2030年實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下降65%以上。2021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已累計下降50.8%。

此外,《報告》還顯示,2021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6%,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6.35億千瓦,單位GDP煤炭消耗顯著降低,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連續30年實現“雙增長”。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顯示出我國能源利用效率、集約化程度的大幅度提升,也顯示出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經濟發展對資源能源投入的依賴降低。

“我國經濟發展的綠色底色和科技成色更足了,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其中一個方面的內容。”楊海平説。

政策、舉措壓茬出爐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續下降離不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支撐。“1+N”政策體系中的“1”就是出臺一個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的指導性文件,“N”就是針對不同的領域出臺一系列指導性的政策和方案。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共同構成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以及多項分行業、分領域的方案。我國還制定了中長期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戰略,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並編制實施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今年,我國印發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對標美麗中國建設,統籌謀劃我國到2035年的適應氣侯變化工作。生態環境部將指導地方編制省級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積極拓展適應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面,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李高表示,總的來看,經過第一個履約週期的建設和運作,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關鍵流程環節,初步發揮了碳價發現機製作用,有效提升了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和能力,實現了預期目標。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一週年,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金額84.92億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96億噸,累計成交額85.8億元。

“1+N政策體系的內容,既有總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也有分領域細化方案和具體措施,將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壓降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向前。”楊海平認為,從能源供給側看,將按照先立後破原則,逐步推進以新能源為主的現代能源體系建設;從能源需求側看,將逐步推進新能源的使用、低碳工藝的使用。

“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穩妥有序地推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李高説。

“黑科技”頻助攻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減碳減排成效顯著,這還有賴於“黑科技”的廣泛應用。

今年5月16日,由華中科技大學相關團隊參與的“以空氣為載體基於餘熱蒸發濃縮高鹽廢水及零排放技術”項目通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鑒定。11位行業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這項成果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同意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作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關鍵,如何發揮好燃煤電廠的調峰保障作用,同時兼顧煤炭低碳清潔化利用,是一項重要課題。根據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軍營估算,全國電廠如能廣泛採取該技術,預計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150萬噸。

“黑科技”同樣運用於建築行業。位於杭州市拱墅區東新街道的三塘安置房項目憑藉鋼結構裝配式住宅技術以及一系列“黑科技”,獲評成為杭州市新型建築工業化示範項目。該項目採用全鋼結構裝配式建造,是浙江省首個全鋼結構裝配式安置房項目。

“我們做了一個測算,與傳統的混凝土現澆及PC體系項目相比,我們能減少碳排放約300噸。”項目負責人介紹,一方面是因為鋼材生産能耗要比混凝土小得多,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新型節能建築材料的廣泛運用,讓房屋的建造能耗和保溫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科技創新能推動高能耗、高碳排、低效率的城市體系向新科技、新能源、新工業、新交通、新建築的低碳社會形態演變。

“雙碳是經濟發展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和社會發展模式的全面轉型,涉及領域、行業眾多,需要有健全有效的綜合機制來協調推動。”吳琦説。記者 方彬楠 袁澤睿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黑科技”加持 我國萬元GDP碳排放連降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