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投身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國慶節剛剛過去,海原縣賈塘鄉賈塘新村一派繁忙景象。一筐筐辣椒、紅薯等蔬菜被村民們手提肩扛裝上車,銷往全國各地。看著村民們臉上燦爛的笑容,寧夏“最美”退役軍人、賈塘新村黨支部書記馬志虎的言語間透著自豪:“賈塘新村2020年就脫貧了,但‘摘帽’不是終點,我們要想辦法讓村集體更強,讓村容更美,讓鄉親腰包更鼓。”

2019年賈塘新村剛成立時,脫貧攻堅戰到了最吃勁的時候,需要配備年輕有為的帶頭人。就這樣,在銀川闖蕩的馬志虎進入了組織視野。

不同的崗位,一樣的奮鬥;不同的戰場,一樣的衝鋒。接到組織電話,馬志虎毫不猶豫放棄了舒適的都市生活回到了家鄉賈塘新村。

賈塘新村是丘陵地貌,乾燥冷涼,適合牧草生長,且村裏一直有養牛的傳統。可目前全村只有300多頭牛,戶均還不到半頭,有一半還是老品種的秦川牛。如何將資源優勢發揮最大效益?如何帶領群眾增産增收?一心求變謀發展的馬志虎把目光聚焦在特色産業上。

“我要先幹出個樣子,讓養殖戶看到希望、嘗到甜頭!”馬志虎帶著“兩委”班子積極奔走,協調相關水務部門讓家家戶戶都通上了自來水,解決了肉牛飲水問題。同時,自己賒了50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流轉了幾百畝土地種飼草。經過一段時間的悉心照料,馬志虎家肉牛繁育到了100多頭,養牛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良好經濟效益。鄉親們看在眼裏,心裏很是羨慕,紛紛到府來“取經”。

“母牛生一頭小牛,就給補1000元。”馬志虎借機向鄉親們現身説法,大力宣傳海原縣“見犢補母”政策。“要是建檔立卡戶,買進1噸飼料,國家就給補300元錢,3噸封頂。”

眼見養牛賺錢,又有好政策配套,村民們紛紛開始養牛。如今,賈塘新村有300多戶養牛,肉牛存欄達到600多頭,80%以上是西門塔爾肉牛,實現了擴群和更新換代的“雙贏”。

和別的村子一樣,賈塘新村也有很多年輕人外出務工,村裏很多土地被撂荒。馬志虎覺得很可惜,就協調了4100畝連片土地流轉給寧夏普天瑞農農業有限公司種植玉米、雜糧等。這樣,鄉親們既能獲得土地流轉費,還能就近務工。去年,賈塘新村裏引來了黃河水,為未來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如今,寧夏普天瑞農農業有限公司搭起了拱棚,種起了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白色的拱棚一座連著一座,一眼望不到頭,在陽光下明晃晃的,仿佛照亮了賈塘新村的産業發展路。

脫下軍裝,告別軍營,再出發的起點在哪?在寧夏,一批又一批退役軍人像馬志虎一樣,在鄉村振興的火熱“戰場”找到了答案。“鄉村振興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需要能吃苦、能堅守、能鑽研、能把父老鄉親放在心上的有擔當的人,這些特質都能在退役軍人身上找到。”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思想政治和權益維護處處長楊立山介紹,作為退役軍人的“娘家人”,他們將退役軍人鄉村創業指導納入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積極探索退役軍人賦能鄉村振興的多種途徑,目的就是緊扣鄉村振興需求,讓更多返鄉的退役軍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貢獻退役軍人的力量。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投身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