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在寧夏,邂逅最美秋天

寧夏的秋天,很美。美在一片秋葉、美在一襲秋風、美在一湖秋水,還美在那秋天的田野……

今天,讓我們從寧夏的秋色中去感受“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寧夏”的賡續努力,通過一個個人與景的故事,見證人人共用生態文明成果的喜悅與滿足。

鳥舞金秋 躍動精靈增活力

如果你足夠幸運,或許能在這個深秋遊覽銀川某處濕地時,偶遇卷羽鵜鶘。

那是一種碩大的白色水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因為失去棲息地及人為捕獵,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數量驟減,已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

然而,這種極其珍貴的大鳥卻連續3年出現在銀川黃河濕地。

2019年深秋,兩隻南遷途中迷失方向的卷羽鵜鶘誤打誤撞落入銀川黃河濕地,戰戰兢兢、謹小慎微,小住10多天,補足精神匆匆南飛;次年秋天,4隻卷羽鵜鶘現身銀川黃河濕地,不緊不慢、優哉遊哉,足足住了1個多月,樂而忘歸;2021年,又是金秋,6隻卷尾鵜鶘組團而來,吃住遊玩,自在非常,住了3個月,直至秋黃葉落、冬寒襲人,才不得不戀戀向南,意猶未盡。

卷羽鵜鶘連續3年“銀川遊”,被寧夏觀鳥協會的“鳥友”們一一記錄。

“隨著寧夏生態環境的日益向好,湖泊濕地面積增多,越來越多的候鳥將這裡作為它們南遷北歸的中途‘驛站’,短則幾天,多則數月,補給食物、休養生息,為下一段漫長的飛行積蓄能量。”寧夏觀鳥協會秘書長李志軍説,監測顯示,僅銀川市各湖泊濕地每年春秋兩季就能迎接10余萬隻候鳥過境,其中不乏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還有很多候鳥一度放棄了在銀‘轉机’,另覓良處。近幾年,銀川市加大湖泊濕地管護力度,為候鳥提供了水草豐滿、環境適宜的居住地,吸引著曾經的‘過客’舊地重遊,繼而重新愛上這裡。”李志軍2007年曾在銀川閱海公園見到6隻小天鵝優雅戲水,此後10年間,在寧夏各處濕地再未能親見它們的身影。

“2019年,銀川的湖泊濕地及沙湖等地又出現了小天鵝集群,或三兩隻獨行,或幾十隻結伴,點點白羽點綴湖面,煞是好看。”寧夏的美景吸引著小天鵝呼朋引伴來度假,2021年,在銀川市西夏區某處濕地,李志軍觀測到300多只小天鵝在湖面嬉戲,這是寧夏有記錄以來觀測到小天鵝集中數量最多的一次。

寧夏美景吸引著鳥兒聚集,種類繁多的鳥類又給寧夏秋景增加了最富詩意的色彩。

紅嘴鷗是銀川市民熟悉的老朋友,每年春秋過境銀川,在北塔湖、燕鴿湖等地,紅嘴鷗妙舞蹁躚,與市民互動。“其實,鳥類非常注重‘隱私’,通常不會與人近距離接觸,‘鳥友’們觀鳥拍鳥時,也必備一些隱蔽設備,也僅限于遠觀。但隨著城市湖泊綠地面積的增加及市民素質的提高,有的鳥兒會主動進城,與人親近。”李志軍説,據統計,每年有約2萬隻紅嘴鷗過境銀川,其中有20%的紅嘴鷗會選擇進城。

人鳥和諧相處,正是對銀川城市生態文明的禮讚。(記者 秦 磊)

葉染金秋 色彩斑斕添詩意

每年深秋,銀川市民陳女士都會約三五好友到銀川鳳凰公園打卡拍照。

“我覺得鳳凰公園最美的景色在秋天,落葉鋪滿道路,一片金黃。”陳女士説,這些年,銀川種植的樹種越來越豐富,一到秋天,層林盡染,色彩斑斕,放眼遠眺,各種色彩盡收眼底,如詩如畫。

在50歲的陳女士的記憶裏,10多年前,銀川的秋天還沒有這麼多彩。那時候銀川樹種單一,多以本土樹種為主,秋天到了,滿眼都是楊樹、柳樹單一的黃色。而現在的銀川,秋天不僅有綠色、黃色,還有金黃色、紅色、紫色,各色秋葉把銀川的秋天裝扮成一幅油畫。

“這些年,銀川引種樹種以色葉樹為主,比如葉片是紅色的、黃色的、金黃色的、紫色的樹種。現在,市民在路邊、公園裏看到的美國紅楓、元寶楓、冰川紅葉、四季丁香、太陽李、紅葉榆葉梅、金葉衛矛、高接金葉榆球等,都是一些色葉樹種,可以豐富城市園林景觀色彩。”銀川市園林管理局管理科負責人説。

在銀川市金鳳區親水大街與六盤山路交叉口處,一簇簇楓葉格外醒目。銀川市綠化二處綠化管理室副主管方明介紹,這裡的美國紅楓和元寶楓是2020年引進種植的。“美國紅楓是經典的彩葉行道樹。”方明説,這種樹之所以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很受歡迎,除了它生長迅速、樹榦筆直高聳、樹形規整外,還有變色效果好,葉片會隨著四季變化出不同的顏色,春季新葉泛紅色;當葉片大一點,在光合作用下合成大量的葉綠體和葉綠素,樹葉顏色也逐漸變綠;到了秋季,氣溫降低,葉綠體、葉綠素分解成能量進行儲存,準備過冬,於是葉片又開始變紅。元寶楓的葉片比美國紅楓小一些,葉片像手掌一樣,秋季的元寶楓葉片會變成黃色或紅色,是最美的時候。

“園林植物的美最主要表現在植物的色彩上,如垂柳初發葉時由黃綠逐漸變為淡綠,夏秋季為濃綠;銀杏的葉子春季為綠色,到了秋季銀杏葉片變為黃色;火炬樹葉在9月下旬就會變紅,到10月初葉片顏色會變成火紅色,紫葉李的葉色為紫紅色,五葉地錦的葉片春天是綠色,到秋季變成紅色。這些色葉植物隨季節的不同,變化出複雜的色彩,我們這些年充分運用植物色彩的變化規律,科學合理配植樹種,可以提升銀川市的整體景觀效果。”方明説。

為了讓城市園林整體景觀更豐富多彩,增加園林景觀的層次感,銀川市園林部門還注重在主幹道路兩側及道路節點綠地、廣場、公園等基礎設施和綠地進行彩葉樹種種植,在延綠添彩、增添生態園林色彩上做文章,打造靚麗、舒適、整潔、大氣的新園林風景。(記者 張 濤)

湖潤金秋 水天一色勝江南

秋日,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副主任呂金虎喜歡在午飯後漫步寶湖公園,看一看層林盡染的樹林、賞一賞五顏六色的野花、聽一聽鳥鳴……順著一汪湖水望向遠方,盡享湖城水天一色秋景醉人。

“我和其他人欣賞美景的心情不大一樣,因為親身經歷了這裡每一處湖泊水系的發展,從它們‘咿呀學語’到‘風華正茂’,我將對銀川湖泊濕地的感情融入血脈。”呂金虎説,2003年銀川市濕地管理辦公室成立後,從最初兩個人到今天的十幾人,從政府的下設機構到多次重組,近20年來,他始終堅守在這裡。

“曾經有一段時間,隨著城市建設、工農業生産用水增加,銀川市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一些湖泊亟待恢復和保護。”呂金虎説,比如老銀川“七十二連湖”中知名度最高的寶湖,因缺乏保護,一度景觀規劃無序、湖泊淤積嚴重;華雁湖泥沙淤積、水體渾濁,被稱為“亂河灘”;西大溝、銀新幹溝、平二支溝等12條長達94公里的“龍須溝”,讓周圍居民“叫苦不迭”。截至21世紀初,銀川市湖泊濕地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7萬公頃銳減到1.2萬公頃,城內外千畝左右的天然湖泊只剩下十多個,且彼此相隔甚遠、水源枯竭、灌排不暢、生態退化,濕地成為“失地”。

“銀川市濕地保護經歷了2002年至2012年恢復階段、2012年至2022年修復階段兩個重要的十年,才出現了今天百姓傍水而居、幸福感滿滿的生活景象。”呂金虎説。

近年來,銀川市發掘“塞上湖城”特色,先後編制了《銀川市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規劃(2005—2006)》《銀川市濕地保護規劃(2007—2020)》等系列規劃,明確城內湖泊濕地以治理、保護為主,加強保護與合理利用,建設濕地公園;城邊湖泊濕地以恢復、保護為主,恢復濕地水和植被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開展生態旅遊。2009年以來,銀川市累計投入濕地保護工程項目資金約34.5億元,並先後啟動中部水系典農河、東部水系濱河、西部水系銀西河三大水系工程建設。截至目前,銀川市濕地面積達5.31萬公頃,擁有1處國家重要濕地、14處自治區重要濕地、5處國家濕地公園、1處國家城市濕地公園、6處自治區級濕地公園。

湖城之秋,美景如畫,名副其實。

如今,漫步湖畔,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銀川市形成了一道水不斷流、綠不斷線、景不斷鏈的濕地生態屏障和“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濕地景觀。“持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實現治水與治綠、治林、治田有機結合、整體推進,著力構建綠色‘大水網’體系,讓水活起來、動起來。”呂金虎對湖城未來充滿期待。(記者 劉惠媛)

山映金秋 層巒疊嶂披彩衣

10月16日9時,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護林員翟昱如常外出巡山。山上一片青翠,山下樹木樹葉紅綠相間,草色金黃一片,繽紛秋色十分宜人,即便是在這裡工作16個年頭,翟昱仍覺得眼前景色驚艷,讓人心曠神怡。

賀蘭山是我國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線和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寧夏大力實施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賀蘭山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目前,賀蘭山有天然林41.4萬畝,維管植物647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218種,昆蟲102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3種。

“岩羊,馬鹿,這些保護動物,現在數量多了很多,我們在巡山的時候經常會碰見。以前很多區域岩石裸露、植被稀疏,這幾年基本覆蓋了各種野草,保護區很多地方遠遠看去就像茫茫大草原。”工作多年的翟昱在賀蘭山的多個護林點工作過。和賀蘭山所有護林員一樣,翟昱每天會外出巡山,進行森林防火巡查、林地資源管護、野生動植物保護,還有森林病蟲害監測。在護林員的眼裏,賀蘭山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都格外珍貴。

10年前,賀蘭山周邊人類活動較多,山裏廠礦、山外餐飲店引來無數訪客,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漸顯現,攀折樹木、濫採花果的現象時有發生;隨地亂扔煙頭、山上偷著放牧的情況也時有存在。“人類活動頻繁對賀蘭山植被影響很大,尤其是近山處。那會兒我們的防火壓力很大,因隨意在野外野炊燒烤、亂扔煙頭、在林區燃放煙花爆竹等引發的火災每年都會發生。”翟昱説,森林一旦受損再次恢復原貌非常困難,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

翟昱説,賀蘭山氣候偏乾旱,植物生長水量不充足,每一棵草木都生長不易。近年來,寧夏實施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啟動保護區週邊嚴重損害生態功能和品質的重點區域綜合整治,制定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五年規劃,先後清理整治保護區內169處人類活動點,關閉退出83處礦山礦坑並依形就勢恢復地形地貌,讓曾經的生態“痛點”徹底變為“亮點”。

“目前已治理修復面積34萬畝,完成封山育林2萬畝,建設沿山林廊、農田林網、經濟林帶45萬畝。寧夏、內蒙古林草局聯合啟動賀蘭山國家公園創建工作,簽訂了共同創建賀蘭山國家公園和建立生態保護協同監管、聯合執法機制合作協議,研究會商國家公園設立方案、創建方案,創建局省共建聯席會議機制,目前賀蘭山國家公園創建方案已上報國家公園管理局,賀蘭山國家公園設立工作正在積極穩妥推進。此外,我們還成功放歸雪豹‘四王子’,賀蘭山生物多樣性進一步得到恢復。”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相關做法被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推薦為十大中國特色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公開發佈。(記者 智 慧)

寫意金秋 天高雲淡寧夏藍

秋日,藍天高遠,登高遠眺,賀蘭山蒼茫的輪廓清晰可見。連日來,銀川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支隊永寧大隊隊長劉建武一直忙碌在工作崗位上,稍有空閒,他總要仰頭凝視湛藍的天空,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性動作。

時間倒回到201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霧霾席捲了我國大部分地區,寧夏也未能倖免。至此,一個新名詞——PM_2.5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治理PM_2.5也成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從那時起,劉建武和同事們的工作愈發忙碌。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情形歷歷在目。”劉建武説,大氣污染可不分節假日、上下班。污染來之前,劉建武和同事們要針對重點區域開展預警分析;污染來了,他們要隨時出動,時刻關注各類管控措施落實情況;污染結束,他們要分析原因,進一步細化日常管控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下次污染過程。

日子久了,劉建武的家人也習慣了他的上下班沒個準點,只要看到天氣不好,就知道他今天肯定會加班。“別人看到污染要躲,我們卻要追著污染跑。”劉建武説,在政府、市民和主管部門的不懈努力下,時至2017年,寧夏的PM_2.5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如今,劉建武的手機上安裝了“寧夏空氣品質監測監管平臺”,平臺上空氣品質數據每小時更新一次,只要看到PM_2.5、PM_10、臭氧等數值高了,他就能判斷出污染源在哪,隨即展開調度工作。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仿佛“打怪升級”,控制住一種污染物,又有其他污染物跳了出來。在PM_2.5得到有效控制後,臭氧污染又給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污染物減排控制也從曾經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逐漸過渡為揮發性有機物。而相應地,生態環境執法部門對企業的監管範圍也擴展到所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從大型化工企業到家庭作坊式的小印刷廠,從加油站的油氣揮發到建築外立面的噴塗作業,劉建武和同事們一個污染源接一個污染源去排查,一個行業接一個行業去整治。

2021年,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以中心城區及周邊縣區為重點區域,劃定了120個大氣污染熱點網格,安裝520個空氣品質監測微站,搭建大氣污染熱點網格智慧監管平臺,劉建武的手機裏又裝上了一個智慧平臺——“熱點網格”。

“有了這個平臺,哪有人焚燒秸稈、垃圾造成大氣污染,我們都能立即鎖定位置,現場處置。”劉建武説,守護“寧夏藍”,我們一直在路上。(記者 李錦)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在寧夏,邂逅最美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