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讓群眾富在産業鏈上

安康市推動新社區工廠擴量提質促進群眾就業,壯大特色産業帶動百姓增收,發展“歸雁經濟”增添鄉村發展活力

鄉村振興,關鍵是産業要振興。在地處秦巴山區的安康市,産業發展的生動畫卷描繪出百姓日新月異的生活。

新社區工廠擴量提質,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一縣一業”支撐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歸雁經濟”吸引人才返鄉,增添鄉村發展活力……安康市著眼于當地資源稟賦,量身打造特色産業,為穩就業和鄉村振興注入動能。

新社區工廠蹚出就業新路

把支援新社區工廠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政策措施,優化企業服務,落實精細化管理,促進新社區工廠擴量提質。目前,安康市穩定經營的新社區工廠達到1016家,為當地3.2萬名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

金秋時節,旬陽市城關鎮四海逸家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一派繁忙景象。裁剪、縫製、檢驗、打包……工人們正忙著趕制一批出口訂單。

36歲的屈先麗認真檢驗著每個毛絨玩具的品質。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産業工人,她在這家工廠工作已有5年多。“出了家門進廠門,我每月至少有5000元的穩定收入。”屈先麗説,“我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了這家工廠。”

有了廠子,增收就有了路子。在安康,像屈先麗這樣通過新社區工廠實現就近就地穩定就業、家庭面貌和生活水準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群眾數以萬計。僅四海逸家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就提供了1500多個就業崗位,工人們實現每人平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十三五”期間,安康市易地扶貧搬遷10.54萬戶33.52萬人,佔全省搬遷總人數的39.7%。安康市把支援新社區工廠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政策措施,優化企業服務,落實精細化管理,促進新社區工廠擴量提質,構建以毛絨玩具、電子線束為重點,地方特色産品深加工、特色手工藝品製作為補充的新社區工廠産業發展新格局,推動新社區工廠成為興産業、促就業、穩收入的新引擎。

目前,安康市穩定經營的新社區工廠達到1016家,為當地3.2萬名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其中包括8400多名脫貧勞動力;100戶以上移民安置社區實現新社區工廠全覆蓋。

“一縣一業”助力富民強縣

將富硒茶、魔芋、核桃、生豬、生態漁業五大富硒特色産業,以及蠶桑、中藥材、烤煙、木瓜、拐棗等特色産業定為“一縣一業”主導産業,構建“龍頭企業+産業園區(合作社)+農戶”的産業鏈模式。目前,安康市特色經濟林總面積達到937.34萬畝,建成各類農業園區1530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90家

9月,正值茶葉管護關鍵期。在紫陽縣向陽鎮營梁村,茶農們忙著在茶園修剪、除草、施肥。

“脫貧戶不僅靠賣鮮葉獲得收入,還可以在茶園務工增加收入。”紫陽縣營梁茶葉專業合作社創辦人謝志愛説。

2015年,有著30多年茶葉種植、銷售經驗的謝志愛在營梁村成立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統一管理著530多畝茶園,對茶園管護、採摘、生産、銷售等各個環節實行標準化管理。據了解,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脫貧戶)”的産業幫帶模式,每年帶動群眾增收300多萬元,幫助本村及周邊300多戶脫貧戶就業。

富硒茶是紫陽縣的名片。近年來,紫陽縣將茶産業作為富民興縣的第一産業,紮實推進“八大創新”工程,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産業鏈條日益完善。在紫陽縣,茶葉企業有400余家,年産茶葉8800噸,實現綜合産值50億元以上,茶葉從業人員超12萬人。

安康市緊緊圍繞綠色迴圈發展理念,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託,將富硒茶、魔芋、核桃、生豬、生態漁業五大富硒特色産業以及蠶桑、中藥材、烤煙、木瓜、拐棗等特色産業定為“一縣一業”主導産業,構建起“龍頭企業+産業園區(合作社)+農戶”的産業鏈模式。

目前,安康市茶園等特色經濟林總面積達到937.34萬畝,實現總産值225.37億元,帶動18.53萬農戶增收;建成各類農業園區1530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90家。

返鄉能人激活一池春水

出臺相關政策,為能人返鄉創業就業提供城鎮落戶、子女就學、社保和醫保轉移接續、住房等方面的保障。今年,安康市將就業基金增加至1000萬元,預計吸引返鄉創業就業農民工、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4000人以上

如今,在旬陽市構元鎮,5000畝規模的金銀花産業每年帶動5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每人平均增收1.5萬元以上。這一産業的振興,得益於旬陽市大力推進“歸雁經濟”。

2017年年底,瞄準金銀花産業的市場前景,“80後”樊仁恭回到家鄉構元鎮,成立秦蕾金銀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此前,他在外地闖蕩10多年,從一個小職員幹到企業高管,可深感“根在農村,在外總是沒有歸屬感”。縣上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經過一段時間考察,樊仁恭下定決心辭去了工作。

回憶創業初期,樊仁恭頗為感慨:“起步階段就遇到了困難,當時政府組織我們外出學習,還從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援,幫我渡過了一道道難關。”如今,樊仁恭建立的金銀花育苗基地已從最初的800畝擴大到5000多畝,輻射帶動周邊15個鎮62個村、18個合作社、1500戶農戶,年銷售額達到1200萬元以上。他的合作社已是“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他本人也成長為高級職業農民。

昔日雁南飛,今朝雁歸來,像樊仁恭這樣的創業故事在安康市還有很多。近年來,安康市先後出臺《關於以高品質産業項目建設保障高水準産業振興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歸雁經濟”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為能人返鄉創業就業提供城鎮落戶、子女就學、社保和醫保轉移接續、住房等方面的保障。今年,安康市將就業基金增加至1000萬元,預計吸引返鄉創業就業農民工、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等4000人以上。

興一個産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群眾。“今年以來,安康市穩步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不斷加大中央、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對産業幫扶和就業幫扶的力度,用於發展産業的銜接資金佔比達到55.29%。”安康市鄉村振興局局長陶勇俊説。目前,安康市形成了毛絨玩具文創産業、富硒食品、文旅康養、勞務加特色産業的幫扶産業體系,正努力打造更具競爭力和支撐力的産業集群,讓更多群眾富在産業鏈上。通訊員 張兆群 記者 孟珂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讓群眾富在産業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