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杭州歷史建築保護成“全國典範”

“杭州的歷史建築,是杭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遺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之一。”杭州市園林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説,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歷史文化積澱十分深厚,1982年由國務院頒布為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自2005年啟動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工作迄今,搶救性保護了歷史文化街區28處,其中15處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1677處,其中37處上升為文保單位——它們涵蓋傳統民居、花園別墅等20多種類型,這些門類齊全、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傳遞了杭州各個時期的歷史資訊。

十餘年來,杭州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夯實法律保障、精細保護手段等,走出一條文脈保護、民生改善與城市更新發展協調並進的杭州特色之路,也因此多次獲得聯合國“人居環境良好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等榮譽,杭州經驗向全國推廣。

創新優化 讓歷史建築煥發“新光彩”

“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杭州建立歷史建築保護體系,在全國都算早的。”杭州市文物遺産與歷史建築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説。2005年杭州成立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領導小組,十餘年來投入100多億元用於搬遷安置、保護修繕等工作;2013年杭州出臺了《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管理條例》,讓保護工作有“法”可依。

2018年杭州被住建部列為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名錄——杭州以此為契機,探索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新路徑、新模式和新機制。

“創新優化歷史建築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模式是杭州亮點。”該負責人説。杭州立足於歷史建築“排查推薦—預備名錄—基礎管理—建築修繕—日常維保—活化利用”全生命週期,實施全程監管。目前,杭州已完成822處歷史建築價值評定工作,完成1639處已公佈歷史建築的測繪建檔和掛牌工作,評出歷史建築測繪建檔優秀案例16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十多年來,杭州不斷探索保護修繕技術,完成10項國家級、省部級、市級重大項目與課題,2021年“浙江杭州歷史建築保護利用標準化試點”被國家標準委員會列入試點項目;同時,主持和參與制定標準21項,形成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建築保護修繕的地方標準和技術規程,2020年底“杭州歷史建築標準化體系”建設被評為省級優秀項目向全國推廣經驗;同年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年度工作會議上,杭州在保護和利用中積累的經驗和做法也成為全國典範。

活化新生 讓歷史建築融入百姓生活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最好的保護是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用起來”才能“保起來”。

“十多年來,我們立足文脈傳承與現代經濟價值提升,成功探索出功能延續、商業開發、創新創意、文化展示等4類歷史建築‘活化新生’模式。”該負責人説。

杭州先後推出杭絲聯歷史建築(創意産業園)、南山路206號(咖啡館)、湖邊邨歷史建築群(精品酒店)等50余處類型多樣、影響廣泛的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示範項目,形成南山路、北山路、中山路等多條歷史建築活化利用集中線……為杭州市乃至全國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提供樣板。

此外,杭州利用測繪建檔結果,試點將主城區364處歷史建築精準定點並錄入衛星圖,“星巡”+“人巡”進行常態化保護監測,305處歷史建築完成了“智慧消防”建設工作。

杭州還構建多層次“網格”體系,助推共治共用讓公眾積極參與到保護利用中來。

“我們成立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委員會,發揮專家、學者群體對杭州名城保護的會診把脈,同市政協文史委、高校等開展課題研究;組建一支由100多名市民組成的保護志願者隊伍,協助開展舊房普查、日常巡查、文史挖掘、保護宣傳等活動。”該負責人説,推出“紅色印記”“杭城跡憶”等活動,打造“歷史建築蝶變新生”“歷史建築全景漫遊”“足不出戶逛杭州”等欄目,不斷將各區、縣(市)歷史建築基礎資訊錄入公眾號,目前已有894處歷史建築納入雲端檔案並對全民開放。

日前,《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成為今年正式立法項目。《條例》創造性地設置了歷史地段、傳統風貌建築兩類保護對象,提出了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合理利用的措施,加大數字化應用力度,加強農村歷史建築保護等規定,進一步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管理,讓其真正的“活”起來。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杭州歷史建築保護成“全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