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建設美麗新寧夏 天更藍 地更綠 水更清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寧夏的生態文明法律和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全社會生態文明的認識和理念明顯增強,政府各部門協同抓環保的局面基本形成,生態環境系統自身能力建設和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執法力度空前加大,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寧夏生態環境部門凝聚力量、引導群眾,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風清氣正”涵養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隊伍,精心守護自然生態的“山清水秀”,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廣泛凝聚正能量。

制度建設不斷完善 生態系統持續修復

10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寧夏各級黨委、政府工作計劃必不可少的“關鍵詞”,“環境優美”作為寧夏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之一,生態優先戰略被確立為“五大戰略”之一。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法治,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近年來,寧夏先後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於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先後頒布了《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促進條例》《自治區污染物排放管理條例》《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基本建立起覆蓋各類環境要素的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體系,推進寧夏生態環境保護頂層設計不斷提標,推動美麗新寧夏建設邁出新步伐。

寧夏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突出問題,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高位推動這場全社會參與的戰役。建立健全省級領導包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機制,出臺實施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法,實現了地級城市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專項督察的全覆蓋。

2017年至2021年,自治區財政累計用於生態環保領域的投入資金達到762.9億元,年均增長11%。10年來,一系列亮眼的數據和成果,轉化為助力建設美麗新寧夏的綠色“成績單”——

國土空間進一步優化。編制完成“三線一單”,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基本完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正在壓茬推進。

賀蘭山整治成效持續提升,保護區內169處人類活動點位、保護區週邊45處整治點位全部得到治理,關閉退出煤礦28家,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效得到國家肯定,列入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十大典型案例”。

率先在黃河流域編制完成“四水四定”方案,紮實推進兩岸堤防、河道控導、灘區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設,開工新建黃河右岸頭道墩至都思兔河56.26公里濱河道路工程,星海湖水域面積從21.1平方公里減少至10.55平方公里,不再耗用黃河水。

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142項,水土流失面積減少至1.57萬平方公里;建成沙化土地封禁區5個,沙化和荒漠化土地面積實現“雙縮減”,成為全國首個“人進沙退”的省區。

紮實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2017年以來,完成營造林667.6萬畝,修復退化草原134萬畝,保護恢復濕地60萬畝,治理荒漠化土地450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達到16.91%和52.65%;西華山、香山寺列入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

環境品質持續向好 污染防治縱深推進

日漸優美的生態環境,讓美麗抬頭可見、讓幸福觸手可及。

藍天、碧水、凈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硬指標。近年來,寧夏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目標,大力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標准保衛藍天碧水凈土,堅持方向不偏、力度不減、措施不軟,持續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上下功夫,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和依法治污,建設天藍、地綠、水美的美麗新寧夏。

2015年至2021年,全區地級城市年平均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由296天增加至306天,隨處可見的“寧夏藍”生動詮釋了群眾的高品質生活。2021年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0%,較2016年上升11.7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穩定“清零”,黃河干流寧夏段水質由“十二五”的Ⅲ類提升到目前的Ⅱ類,連續五年保持Ⅱ類進Ⅱ類出,已成為寧夏生態環保事業的“亮麗名片”。土壤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定,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截至2021年底,全區共有各類生態環境品質監測點位1750個。

擴大“四塵”同治成果,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大力實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等攻堅行動,確保環境空氣品質持續穩定向好。

擴大“五水”共治成果,大力整治不達標水體、入黃排水溝和黑臭水體,紮實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和重點河湖治理,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持續改善水環境,確保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黃河干流寧夏段斷面水質繼續保持Ⅱ類進Ⅱ類出。

擴大“六廢”聯治成果,持續加強建設用地、農用地環境監管,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理,提高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水準,嚴格涉重金屬企業環境準入管理,加大化學品和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力度,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碧水藍天也是幸福……寧夏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並向縱深推進。

逐綠而行低碳迴圈 綠色發展成效凸顯

如果説寧夏在污染治理、節能減排上做的是減法,那麼在綠色發展上做的就是加法。

綠色是美麗寧夏靚麗的底色,高品質發展必然是綠色發展。10年來,寧夏不斷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奮力跨越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的重要關口,推進“碳達峰”行動,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低碳迴圈的發展新路。

——寧夏加快推進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建立覆蓋區、市、縣的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開展取用水專項整治,2021年單位地區生産總值用水量較2018年下降15.6%。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能源結構優化工作取得實質進展。

——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推廣清潔生産和迴圈經濟,推進煤炭減量替代,啟動實施能耗“雙控”三年行動計劃,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佔比降至26.6%,2018年以來累計退出煤炭産能1046萬噸,淘汰落後産能1448萬噸,化解過剩産能773萬噸。

——新能源産業高速發展,新能源裝機佔電力裝機比重、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量佔比分別達到45.7%和28.8%,2021年較2018年分別提高6.9個百分點、3.6個百分點。銀川市、吳忠市獲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

——“兩高”項目勢頭得到初步遏制。緊盯存量、在建和擬建的220個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管,狠抓違規“兩高”項目問題整改。對不符合要求的39個“兩高”項目堅決叫停、嚴肅查處,減少新增能耗1725萬噸標準煤。嚴控“兩高”項目準入,對擬建“兩高”項目全部停批、停建,244家重點用能單位建成能耗線上監測系統。

數據顯示,2021年全區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為5312噸、2693噸、1794噸、123噸,均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任務。

如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在寧夏生根發芽,寧夏正朝高品質發展之路闊步前進。

打造生態環保鐵軍 六大領域實現突破

天藍地綠水凈,是群眾期盼的一座幸福城市的底色,也是城市管理者給群眾承諾的民生工程。為了這份優秀“成績單”,寧夏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和服務企業力度,不斷在改革創新、環保能力提升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在服務高品質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支援和服務沿黃生態經濟帶、銀川都市圈建設,完成“三線一單”編制,明確空間、總量和準入環境管控策略。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等制度,優化建設項目環評分類管理,壓縮時限、精簡環節、提高效率,對自治區重要規劃、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先期介入,主動服務,對不符合規定、不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建設項目設置“防火牆”。

在生態環保監管執法上實現新突破。完成省級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聚焦突出環境問題,用重典、出重拳,開展專項執法,排查治理環境風險隱患,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屢查屢犯、弄虛作假的企業加密監管頻次,集中查辦一批典型環境違法案件,以最嚴格的執法監管守住環境安全底線。

在改革創新上實現新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統一全區生態環境系統權力清單指導目錄,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重點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進度,嚴格落實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後監管。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加強綠色金融協作和聯合懲戒,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強化企業環境污染風險評估和環境信用評價管理,及時向社會公開評價結果。

在生態保護與修復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區勘界定標,建立生態保護紅線數據庫,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鞏固和深化“綠盾”專項行動成果,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著力加強自然保護區綜合監管力度。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工作。

在環保能力提升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構建全區生態環境監測網路體系,完成全區3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100個區控水質監測斷面實現採測分離。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科技支撐與生態環保投入,深化先進治污技術成果轉化。加快生態環境資訊化建設,構建生態環境數據平臺。持續強化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監管,推動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全覆蓋,全面完成放射性廢物庫安保升級改造。

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上實現新突破。切實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開展“擔當作為、轉變作風、服務發展”主題活動,對標黨中央要求,看齊一流標準,著力解決幹部隊伍在思想作風等領域的突出問題,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不斷強化規矩意識,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堅持挺紀在前,突出教育預防,切實做到業務工作部署到哪,黨風廉政建設就延伸到哪,營造風清氣正、山清水秀的良好政治生態,以政治清明促進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建設美麗新寧夏 天更藍 地更綠 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