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安徽桐城:激活文化資源“人文勝地”啟新篇

從“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到“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黨的十八大以來,素有“文都”之譽的桐城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緊緊圍繞打造“人文勝地”目標,樹品牌引領,抓重點帶動,強基礎惠民,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取得長足進步,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援和物質支撐。

回首這十年,桐城文脈賡續傳承,文化建設成果廣惠群眾,文化自信之基日漸夯實,人們沐浴其中,感受時代偉大,體會文都韻味,桐城大地呈現出一派社會文化更加繁榮、人民精神更加富有的生動局面。2021年,桐城榮冠“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堅定文化自信 千年文都煥發新氣質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作為“桐城派”的起源地、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源遠流長的桐城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桐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四片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206處、不可移動文物506處、非遺項目71項;“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歷久彌新,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桐城文廟、文和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桐城歌”,安徽省級非遺項目六尺巷傳説、鑄胎掐絲琺瑯、秋石製作技藝、王圩燈會、桐城小花等。

近十年來,桐城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順利落地,一批批具有桐城特色的文化新地標拔地而起。涼風習習,陽光燁燁,坐落在桐城市民廣場旁的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大門敞開,遊人不絕。這裡是全省三個“國字號”博物館之一,一件件或古樸或精巧的展品,正向市內外遊客無聲訴説著桐城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十年來,桐城歷史文化遺産進一步“活起來”,這背後是桐城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取得的非凡成績。走進桐城南大街,這裡是桐城的古城核心保護區和歷史風貌區,腳下是麻條石鋪就的巷道,兩側土木結構的商住樓鱗次櫛比,青磚黛瓦、鏤空雕花,無不展現出歲月的洗禮與文化的沉澱。作為省級重點文保單位的鳳義興商號樓就坐落在這裡,深秋時分,沐浴在秋陽下的鳳義興商號樓靜謐安詳,展現出“古城新韻”之姿。

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遊人如織,新體育館正式落成投入使用,方以智故居對外開放……一座座“文化地標”重現了桐城的輝煌過往,展示了今日桐城的文化自信。截至目前,桐城共建有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四館;15個綜合文化站、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縣級支中心和198個基層服務點;198個農家書屋、21個公共電子閱覽室,221個村(社區)文體活動室。

堅持文化為民 回應群眾需求新期待

人民在哪,哪就是中心;生活在哪,哪就是舞臺。

十年來,桐城市著力加強高品質文化供給,重大節慶文化活動出新出彩,先後舉辦了“我們的中國夢”惠民專場演出暨中國文聯曲藝藝術中心走進安徽桐城、“文風浩蕩·魅力桐城”水彩畫展、唐灣民俗文化節、范崗桂花節、嬉子湖紅花草節、大關美食節、農民豐收節等系列活動,把優質文體資源送到群眾身邊,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其中,線下演出和線上平臺聯動,推出地方特色民俗表演、非遺表演、鄉村網紅展演等,讓城鄉群眾樂享文化盛宴,共用文化發展成果。

十年來,桐城市著力構建以創作為核心任務、以演出為中心環節的工作機制,精品藝術生産喜結碩果:

歌曲《六尺巷》登上央視春晚舞臺,獲“田漢戲劇文學”創作二等獎的黃梅戲《青山鑒》亮相長安大戲院,《幸福茶歌》榮獲安徽省第十三屆皖江八市群藝(原創歌曲)大賽金獎;金音表演藝術團入選安徽省百佳民營劇團……

紅色主題黃梅大戲《風雪歐家嶺》公演為中國共産黨百年華誕獻禮,重大主題宣傳音樂快板《四中全會定航程》、掃黑除惡主題音樂快板《利劍出鞘保平安》、新創扶貧大戲《映天紅霞》等精品力作不斷涌現……

《桐城六尺巷》《桐城方言》《桐城諺語》《桐城記憶》《六尺巷裏的人和事》《桐城歌研究論文集》《桐城派大辭典》等先後出版發行,為“書香桐城”增光添彩。

新征程上,一個個有溫度、有筋骨、有力量的優秀作品層出不窮,文化“為人民”的旗幟愈發鮮艷。

堅持文化惠民 彰顯群眾美好生活新成色

桐城始終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讓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成色更足。

十年來,桐城市各類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不斷深化;年均送戲下鄉224場,送電影下鄉3000多場,舉辦各種展覽60多場次、各類文藝演出300多期次;圖書館年度走訪基層服務70余場次,文化館年度基層流動演出30余場次、展覽15場次……實現了“每人平均參加文化活動時間每週達3小時以上,每個行政村每月看1場電影、每年看3場以上戲劇或文藝演出、每年組織5次以上規模較大的群眾文體活動”的公共文化服務目標。隨著桐城市公共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成為發展文化事業的核心主角。

“‘五’字模樣像腰弓,蒿子粑來香味濃,山粉圓子都愛吃,還有豐糕香噴噴……”在孔城鎮,當地群眾充分活用桐城文化,以非遺大鼓書的形式創作了《十字表桐城》,一人一手打竹板、一手擊鼓説唱,從“一字”唱到“十字”,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文化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也讓桐城文化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截至目前,桐城共有民營劇團和黃梅戲戲迷俱樂部38個,文化志願者隊伍發展到1300多人,群文輔導員隊伍達620人。

今日桐城,非遺活態傳承,古巷重拾風采,老地標再煥生機,文旅融合産業方興未艾,共同擦亮“古城新韻交響”的閃亮名片。“文化惠民、育民、富民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回顧桐城這十年的文化建設,我們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用豐富的公共文化産品和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讓群眾在‘慢文化’中靜享歲月之好、感悟生活之美。”桐城市文化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方勝説。(趙玲玲  金潔)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安徽桐城: 激活文化資源“人文勝地” 啟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