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圈”時代 誰是廣東“帶頭大哥”?
大城市“單打獨鬥”漸成過去時,以大帶小、以小託大的都市圈時代漸行漸近。行業專家認為,未來城市間的競爭,會上升到都市圈競爭。城市群的競爭,也將上升到以都市圈為主力的角逐。
目前,全國範圍內的都市圈已達數十個。近期,隨著廣東五大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出爐,都市圈再次成為熱點話題。進入“五圈”時代的廣東,誰能坐穩圈中頭把交椅,也備受關注。
廣東廣州小蠻腰周邊建築群
國家僅批復5個都市圈
據了解,都市圈概念源於日本。其又被稱為都市區或者大城市圈。目前,學界對於都市圈較為認可的概念是“以一個或多個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發達的聯繫通道為依託,由核心城市及週邊社會經濟聯繫密切的地區所構成的城市功能地域”。
中國目前有660多個城市。對於小城市來説,加入都市圈是分享大城市發展紅利的捷徑。對於大城市而言,小城市會帶來眾星捧月的待遇,利好産業協同發展和産業鏈階梯式佈局,進而增強“功力”,提升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範圍的綜合競爭力。
縱觀全國,目前已有數十個都市圈在加緊建設和培育。但到目前,只有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等5個都市圈獲國家批復。
2021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同意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復函》,標誌著南京成為全國最早獲得批復的都市圈。據了解,南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組織跨省經濟圈試點。作為首個獲得國家批復的都市圈,它擁有的城市數量,在五個獲批都市圈中也最多,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淮安、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等市和常州市的溧陽、金壇等市區。2021年,南京都市圈10個地區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近4.7萬億元,總量佔全國比重為4.1%。
今年3月,《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西安都市圈成為全國第五個獲批的都市圈,也是目前西北地區唯一獲批的都市圈。該都市圈規劃範圍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鹹新區),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部分縣(區)和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到2020年底,西安都市圈規劃範圍內常住人口1800多萬,地區生産總值約1.3萬億元。
5個都市圈獲得國家批復的背後,還有數十個都市圈在排隊等候,這其中也包括廣東劃定的都市圈。
深圳蓮花山俯瞰福田全景
有無“縮水”引熱議
8月3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佈《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由此開始,關於都市圈的話題再次走熱。
《指引》明確了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在國土空間規劃中需要重點協調的地域空間範圍。
根據《指引》,廣州都市圈聚焦廣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慶市的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清遠市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深圳都市圈聚焦深圳市(含深汕合作區)、東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珠西都市圈聚焦珠海、中山、江門三市全域;汕潮揭都市圈聚焦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全域;湛茂都市圈聚焦湛江、茂名兩市全域。
有媒體發現,相比廣東省“十四五”規劃,《指引》在五大都市圈空間範圍表述上有所不同,廣州都市圈少了韶關、雲浮兩市都市區,深圳都市圈少了惠州市龍門縣、河源市區、汕尾市區,珠西都市圈少了陽江市,汕潮揭都市圈少了梅州都市區。
據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次明確各大都市圈聚焦發展範圍,是根據其他都市圈批復情況進行的優化。因為在已經獲得國家批復的5個都市圈,除了南京都市圈外,其他4個涉及地級市都不超過5個。因此,都市圈範圍設計越合理、越實際、越緊湊、融合度越高,才越可能儘快獲得國家批復。
對此,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洋向媒體指出,《指引》中提到的都市圈不是政策分區概念,而是聚焦空間開發與保護協調問題的城鎮化空間概念。廣東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更關注産業和區域聯動發展,《指引》則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專項規劃,目的是協調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中的一些特定問題。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商務部專家委員曲建向《絲路文明》表示,指導一個區域發展的規劃一般有兩步。第一步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第二步是國土空間規劃。這次的《指引》由自然資源部門規劃。自然資源部門關注的主要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情況。因此《指引》主要是基於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構架和安排,此次“縮編”僅僅是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方面。“一個完整的都市圈內容,除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以外,更主要的是經濟。而經濟聯繫是跨區域的,比《指引》裏面的範圍要大得多。”曲建説。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表示,這次《指引》聚焦的是都市圈核心城市跟周邊城市有無交界的地區,是基於“人的移動”而不是僅僅基於經濟聯繫,並關注“人的移動”所帶來的設施需求。因此,韶關不在廣州都市圈協調範圍內,就是因為韶關跟廣州更多的是一种經濟(商務)聯繫而非通勤關係。同樣,深圳都市圈的惠州龍門不在此次協調範圍,也是因為人口通勤量非常小。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曾回應稱:“文件中提到‘都市圈’,是為了指出都市圈內需要重點協調的空間範圍,並非對這五大‘都市圈’範圍的重新劃定”。
深圳、廣州都市圈兩家獨大
據統計,五大都市圈佔廣東省45%以上的土地面積,覆蓋80%以上人口。2021年五大都市圈GDP合計達11.26萬億元,佔廣東全省90%以上。
有觀點認為,都市圈會加劇城鎮化“馬太效應”,讓發展良好的地區更上一層樓,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則可能面臨進一步的人口流失等困境,帶來更嚴重的發展掣肘因素。
“最富的地方在廣東,最窮的地方也在廣東”,這樣的表述流行于網路,雖有誇大之嫌,卻説出了廣東區域發展不均衡的隱痛。五大都市圈的劃定,將促進區域平衡還是加劇區域不平衡,也在引起熱議。
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經濟增長極理論認為,一個國家要實現平衡發展只是一種理想,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通常是從一個或數個“增長中心”逐漸向其他部門或地區傳導。因此,應選擇特定的地理空間作為增長極,以帶動經濟發展。
曲建表示,廣東每人平均GDP水準在全國名列前茅。深圳市的GDP總量也已經超過香港,估計未來廣州也會超過香港。因此,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裏面,已經形成了多極格局。
“考慮到廣東在全國的經濟帶動作用,特別是當前經濟、國際形勢下,我認為廣東省進一步做大做強經濟增長極非常重要。廣東經濟如果再向前邁進一步,就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進入發達經濟體,從這一方面來看也需要經濟增長極的帶動。”曲建説,“目前幾個都市圈的規劃,就是為了培養經濟增長極。等經濟增長極實現了由要素投入型增長向創新投入型增長的過渡,其他地區才能騰出發展空間,進入到要素經濟增長的大發展階段,進而逐漸實現均衡發展。”
五大都市圈中,深圳都市圈2021年GDP近4.5萬億元,廣州都市圈2021年GDP約4.3萬億元。
珠西、湛茂、汕潮揭都市圈2021年GDP分別為11049.2億元、7258.03億元和6440.15億元,與廣州、深圳都市圈差距較大。
基於不同發展現實,《指引》對五大都市圈提出了不同的空間格局。針對廣州都市圈,提出強化都市圈“強核心簇群式”空間佈局模式;針對深圳都市圈,提出形成“多中心分佈式”的空間拓展模式。針對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珠西都市圈,分別提出打造“緊湊型組合城市+開敞型區域”都市圈空間形態、構建“雙核兩廊多節點”的多中心分佈式結構,以及構建“一極三核多節點、內聯外接多軸帶、藍綠網路高品質”的“多中心環布式”都市圈結構。
市場還是規劃
深圳、廣州都市圈緣何兩家獨大?業內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在劃定都市圈之前,深圳廣州和其他周邊城市,已經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走向一體化。周邊城市既拱衛了廣州和深圳的核心城市地位,深圳廣州兩大城市也起到了輻射幫帶的“帶頭大哥”作用。
廣州、佛山是中國較早開始同城化的城市組合。兩座城市在2009年就簽署協議,開啟同城化進程。2021年,廣佛地區GDP之和已超4萬億元。近年來,深圳、東莞“一小時都市生活圈”基本形成,兩地在交通互聯、産業互通等方面,都形成了極強的“CP感”。
航拍廣州CBD寫字樓珠江新城
“十幾年前有這樣一個故事,深圳和東莞如果高速公路堵車兩小時,全世界的記憶體條價格就會發生變化。這説明深圳、東莞之間在很多年前已經形成了非常密切的經濟往來。同樣,廣州和佛山近乎于同城化。在這種背景下,整個區域就自然形成了都市圈。”曲建説。
他認為深圳、廣州都市圈目前已是成熟都市圈,接下來是繼續做大做強的問題。剩下的3個都市圈,因為核心城市帶動作用不明顯,尚處於培育階段。
“都市圈的形成有兩種思路,一種是依靠市場力量,各地方在競爭合作過程中形成經濟往來和産業密度的加強,進而帶動基礎設施一體化、城市邊界線模糊化。第二種方式是人為力量、行政干預形成都市圈。”曲建説。
對於發展相對滯後的都市圈,應該依靠市場還是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來推進一體化?
曲建表示:“基礎設施要適當超前建設,但過於超前就會大量壓佔資金,導致得不償失,甚至讓財政和社會背負巨大包袱。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其他3個都市圈基礎設施建設要量力而行,根據實際需要謀篇佈局,而不能拔苗助長,不能因為戴了一頂‘高帽’,就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否則很有可能導致地方負債率過高,影響可持續發展。”因此,城市圈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每個城市先把自身做大做強,並出現核心城市帶動作用。
他進一步指出,近些年來,中心城市、都市圈、核心城市等概念層出不窮,但其實這都是文學用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和規劃類用語。“這對於城市宣傳,可以起到一定效果。政府官員也願意運用這些詞語去強調本地區在區域中的作用。但實事求是地説,一個地區不可能出現很多中心。”曲建説,“這些概念作為廣告詞無可厚非,但從客觀來説,無論政府還是社會層面都應該理性看待。誰能在發展中拔得頭籌,自然就會形成中心、樞紐等,也自然會贏得認可。”
3年多以前,在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區域發展的都市圈時代”分論壇上,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開宗明義:“我希望以人的自由流動為前提,來打破區域間的壁壘,消除種種的行政體制的約束,來推動都市圈的發展。”他也認為,要更多地利用市場的機制去自然形成都市圈,需要相關的制度放寬。
“圈內人”和“圈外人”
2010年年初,不到二十歲魏先錄懷揣理想,從湖南老家來到深圳,一直工作到2016年,之後3年去了廣州,2019年又回到深圳。魏先錄告訴《絲路文明》,“十幾年的輾轉中,至少算是半個廣東人”。
魏先錄剛來深圳時在福田區工作。那時候的福田區遍佈城中村,雖然條件艱苦,卻是背井離鄉逐夢者的天堂。這些年來,曾經的打工者天堂變身高樓大廈。但在他看來,只有40多歲的深圳市依然年輕,仍然代表著未來和希望。
“深圳各階層的人都有,雖然不是每個人在這裡都能願望成真,甚至還會向外來者展示它的無情一面,但我們都有一個在這裡立足的夢想。”魏先錄説,“廣州歷史悠久、非常繁華,醫療、餐飲等水準都非常高,那裏也是傳統意義上的精英人士集中區。但對於普通打工者來説,或許會感到幾分壓抑。”這也是他2019年從廣州重回深圳的原因。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是客家文化發祥地。2021年,梅州市地區生産總值為1308.01億元,在21個地級市中排名17。梅州經濟發展在廣東省雖然滯後,但目前正發揮優勢,向著宜居宜遊發展,已形成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在此次的《指引》中,五大都市圈的協調範圍內不包括梅州市,因此該市被指為“出圈”城市。
夜晚的梅江河華燈璀璨。此時划船等水上游樂活動剛剛停止,但正好是計程車司機林師傅出動的時候。每當有外地人來搭乘他的計程車,他都會當起導遊,梅州十八景、時光梅州商業街、客家小鎮……他總會熱情推薦梅州的風景名勝。
近幾天,梅州人的朋友圈不時會出現有關廣東五大都市圈的內容分享。林師傅表示自己雖然看不太懂,但他覺得近些年梅州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的是房價飛速上漲。目前,梅州房地産市場雖然處於低潮時期,但每平方米超6000元的均價,對於梅州市的收入水準來説還是“天價”。林師傅説:“梅州在不在五大都市圈之內我不太懂,但我們希望的是生活成本降低,生活壓力下降。”
此前,網上也有梅州與廣東五大都市圈的討論,有網友自信表示:“我是梅州人,梅州是吉祥地,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擁有一套房,不如擁有梅州一棵樹。”(文/《絲路文明》吳軍禮)
來源:絲路文明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五圈”時代 誰是廣東“帶頭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