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人工合成鉛白:春秋時期的美白“秘方”

“膚如凝脂”“粉白黛黑”等記載,表明在古人心中白色具有美、純潔、高貴的內涵

考古證據表明,在全國不同地區的春秋時期貴族墓葬中出現了一批微型化粧品容器。這一現象説明當時的諸侯國之間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審美趨同,大家都嚮往美麗、追求美麗,進一步印證了春秋時期是中國化粧品的興起階段

韓城市梁帶村芮國遺址出土的白色殘留物經綜合實驗分析,結果顯示為鉛白。因為舊木效應的影響,這批樣品的碳十四測年結果略早于墓葬埋藏年代,但它仍然反映了樣品的人工合成屬性。由此,我國使用人工合成鉛白的歷史提前到了春秋時期,比歐洲早300多年

本報記者 楊露雅

“沒想到春秋時期的人就開始追求美白了呀,果然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工合成鉛白化粧品是不是相當於今天的粉底呀?”

近期,韓城市梁帶村芮國遺址發現迄今世界最早人工合成鉛白化粧品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

網友熱議源於韓賓博士發表的一篇題為《美容與化學:亞歐大陸東西兩端合成鉛白的獨立起源》的論文。韓賓是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以下簡稱國科大考古係)特別研究助理,是論文第一作者。論文發表在人文社科期刊《人文與社會科學通訊》上,與之相關的古代殘留物分析工作由國科大考古係聯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的支援下共同完成。

鉛白通常由水白鉛礦、白鉛礦或兩者的混合物組成,在古代長期被用作美白化粧品,在人類的美白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9月14日,記者採訪了韓賓,聽他講述古人的美白“秘方”。

見微知著 殘留物分析揭開謎團

在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裏陳列著眾多展品,其中有一組小巧精美的微型銅容器,包括圈足匜、貫耳罐、圈足鍑、單把罐等。與常見的青銅重器不同,它們的高度在10釐米左右。就是在這小小的“身軀”裏,考古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鉛白,也揭開了微型銅容器具體功用的秘密。

據韓賓介紹,微型銅容器在春秋早中期十分流行,在山東、陜西、甘肅等地都有出土。但對於微型銅容器的具體功用,學界的觀點並不統一,有人認為是化粧品盒,有人認為是首飾盒或者有其他功用。

“大家通常會從器物的形制或考古背景去分析它的功用,對器物裏殘留物的研究可以為其功用提供關鍵的證據,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開展得較少。”韓賓説。

為此,韓賓所在的課題組專門去往韓城市,在梁帶村芮國遺址出土的微型銅容器中提取了白色殘留物帶回實驗室,對這些白色殘留物進行綜合實驗分析。結果表明,殘留物樣品由白鉛礦(碳酸鉛)或白鉛礦和角鉛礦的混合物組成,也就是常説的鉛白。

確定梁帶村芮國遺址出土的白色殘留物為鉛白後,韓賓接著要解決的就是這些鉛白是天然白鉛礦還是人工合成鉛白。“在對古代鉛白的研究中,鉛白是天然白鉛礦還是人工合成的一直是學界比較關注的問題,區分天然白鉛礦和人工合成鉛白的重要技術手段是碳十四測年分析。”韓賓説。

原則上,天然白鉛礦的碳十四測年結果會明顯早于墓葬埋藏年代,因為天然白鉛礦中的碳源較早,會導致碳十四測年結果和墓葬埋藏年代相差數千年甚至上萬年。

人工合成鉛白的碳源則利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或人為提供的碳源(燃燒木頭或制取的碳酸鹽)。這些提供碳源的物質會攜帶同時代的碳十四信號,所以如果是人工合成的鉛白,其碳十四測試結果通常與墓葬埋藏年代相近。

“因為舊木效應的影響,這批樣品的碳十四測年結果略早于墓葬埋藏年代,但它仍然反映了梁帶村樣品的人工合成屬性。由此,我國使用人工合成鉛白的歷史提前到了春秋時期,比歐洲早300多年。”韓賓説。

科學論證 獨立起源的鉛白合成工藝

有學者認為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是由歐洲傳入的腐蝕法合成技術,但通過對梁帶村芮國遺址發現的鉛白進行分析,證明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為獨立起源,並非由西方傳入。

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是獨立起源還是由西方傳入?具體工藝是什麼?這些問題在學術界還沒有定論,但此次梁帶村芮國遺址的新發現為回答這些問題提供了新證據。

韓賓介紹,鉛白的人工合成工藝主要有腐蝕法和溶液沉澱法。腐蝕法最早出現在西元前4世紀的希臘,具體方法是:將醋倒入一個容器內,然後在容器內放一個小架子,再將鉛片放在小架子上,最後將封好口的容器放到一個有熱源的地方。醋受熱蒸發後到達鉛表面,鉛被醋腐蝕後會産生一層白色物質,將白色物質刮下來再經過後續處理就得到了鉛白。鉛白可進一步加工成化粧品或顏料。

“因為缺乏考古證據和相應的科技分析,中國合成鉛白出現的年代和具體技術在科技史上還存在爭論。有學者認為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是由歐洲傳入的腐蝕法合成技術。但通過對梁帶村芮國遺址發現的鉛白進行分析,證明並非如此。”韓賓説。

晶體的形貌是區分不同鉛白合成工藝的重要指標。通過腐蝕法合成的鉛白通常為短棒狀、顆粒狀晶體,但在梁帶村芮國遺址中發現的鉛白晶體呈現假六面體、長針狀和棱柱形,其晶體的形貌特徵符合溶液沉澱法。

韓賓介紹,根據梁帶村遺址出土的人工合成鉛白的晶體形貌,可以推測鉛白晶體的形成過程:首先讓氧化鉛和醋酸反應生成可溶性醋酸鉛,再與燃燒木頭産生的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鹽(草木灰中的碳酸鉀)在溶液中反應産生碳酸鉛沉澱。這種方法與歐洲長期使用的腐蝕法工藝有顯著的差異,同時證明中國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為獨立起源,並非由西方傳入。

“雖然我們了解了梁帶村芮國遺址出土的人工合成鉛白技術,但其所需的具體原料配比以及詳細步驟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韓賓説。

古人尚美 我國濕化學實踐早見於春秋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認識到醋能溶解金屬氧化物,將濕化學實踐從東晉時期提前了近千年,為研究我國濕化學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梁帶村芮國遺址中,除了在仲姜墓和一位女性貴族墓葬中發現人工合成鉛白外,在芮桓公的墓中也有發現。同時,考古人員在劉家洼遺址的一處男性墓葬中發現了美白化粧品,由此推斷古人可能嚮往白皙膚色。

考古人員在山西、河南、山東、甘肅等地的春秋早中期貴族墓葬內,都發現有形制類似的微型化粧品容器。對於這個現象,韓賓認為,春秋時期不同諸侯國之間存在一定的交流和審美趨同,大家都嚮往美麗、追求美麗,進一步印證了春秋時期是中國化粧品工業的興起階段。

除了用作化粧品外,自漢代以來,鉛白不斷被用於壁畫、建築物墻壁上的粉飾,以及中藥和丹藥。人們對白色的喜愛催生了對化粧品的巨大需求。這種文化和社會背景促進了人工合成鉛白技術在中國的發展,也推動了我國古代的濕化學實踐。

濕化學即溶液化學,是指以液體為反應媒介進行的化學反應。之前學界有觀點認為,我國的濕化學實踐始於東晉時期。而在梁帶村芮國遺址發現的溶液沉澱法合成的鉛白説明,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認識到醋能溶解金屬氧化物,將濕化學實踐提前了近千年,為研究我國濕化學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參考。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