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 壯美畫卷

八月的青海高原,天高雲淡,芳草如茵。收割機在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金黃的麥浪裏來回穿梭,河湟谷地萬畝小麥開鐮收割,江源大地迎來豐收時節。

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青海、兩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對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關於“三農”發展的重大部署,真抓實幹、銳意進取,高位推動全省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

每一段壯美的航程,都會在歷史長河中鐫刻深深的印跡。打開時光的卷軸,上面刻滿了青海“三農”在非凡十年中的璀璨記憶。

十年來,青海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精準施策、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合力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個個特色産業帶動鄉村發展,一項項改革舉措推動農民增收,鄉村改革、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鄉村振興步履鏗鏘,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在高原大地徐徐展開。

鄉村振興

——新潮熱涌廣袤高原,具有青海鮮明特點和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子越來越清晰

數臺工程機械緊張作業,發動機的轟鳴震耳欲聾……盛夏七月,驕陽似火,地處青海東部的化隆回族自治縣沙連堡鄉下塔加村建設工地上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兩座標準化養殖棚圈土建項目即將建成投運。

“養殖棚圈總投資510萬元,是鄉村振興重點建設項目,建成後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60多萬元的收益,同時還能解決10個勞動力就業問題。”下塔加村村委會主任馬乙奴四向記者介紹説。

這是青海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縮影。

青海曾經是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區域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省份,集中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高原地區、貧困地區的所有特徵,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青海考察,為青海發展擘畫藍圖、指明方向。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提出“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青海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四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的總體部署,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堅決有力推進精準脫貧,減貧成效逐年顯現。

通過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在對口援青力量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大力幫扶下,青海打贏了這場硬仗,提前一年實現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摘帽、162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偉大實踐中,高原大地廣大農牧民群眾住進磚瓦房、喝上放心水、走上小康路,廣大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困擾青海大地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

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三個村為例,貧困率曾高達56%的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告別了出行難、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務工難、娶親難,現在是新村新貌新生活;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徹底告別燒牛羊糞和煤炭的時代,通過發展旅遊業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一變為現實,村民們鉚足了勁,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

這三個村的發展變化,是青海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也是青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寫照。

2021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指出,要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農畜産品標準化、綠色化生産,做大做強有機特色産業,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牧民素質,繁榮農牧區文化。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後,青海廣大幹部群眾乘勢而上,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接續推進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確保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隨著一項項強有力舉措的制訂落實,不斷激發出鄉村發展的動力活力,2021年全省脫貧群眾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01元,較上年增長12.3%,廣袤江源大地正繪就一幅“田園景、山水韻、鄉愁味、多彩業、共奔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村美民富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白墻、青瓦、紅檐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綠水間,乾淨整潔的柏油路貫穿全村通到家家戶戶,古香古色的路燈沿路整齊地排列著,村中公共廁所、分類垃圾箱一應俱全,生態景區、玻璃棧道、網紅橋、打卡地等熱門景點吸引遊人接踵而至……

初秋時節,走進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卓扎灘村,不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鄉間小徑,處處呈現出業興、民富、村美、人和的喜人景象。

誰曾想,十年前,這裡還在被貧困籠罩,是出了名的“採砂村”、貧困村,長期的採砂活動嚴重破壞了河道生態。當脫貧攻堅的號角正式吹響,卓扎灘村由此開啟了蛻變之旅。

關停採砂場,依靠特有的地理、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建設綠色鄉村,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網紅村”,集體經濟分紅累計達426萬元,從貧困村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卓扎灘村正是青海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代表,也折射著青海“三農”發展的十年巨變。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十年來,青海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積極推進農牧區住房、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加快鄉村環境品質提升,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這十年,青海農牧區面貌煥然一新。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覆蓋97.5%的行政村,58%以上村莊實施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的村莊分別佔91.7%、12%,改造農村戶廁近23.46萬座,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8.27%。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四好農村路”建設和新一輪農牧區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有序開展,20萬戶農牧民危舊房得到改造,農牧區260.6萬人的飲水安全得到鞏固提升。

這十年,是農牧民得實惠最多,收入增長最快的十年。2021年,全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長了143%,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生活消費支出達13300元,較2012年增長149%,農牧民生活實現相對富裕。

如今,行走在高原大地,從河湟谷地到草原深處,從瀚海戈壁到環湖流域,無論是在農村,亦或是牧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鄉村“顏值”大幅提升,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攀升。

産業興旺

——以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夏末秋初,充沛的降雨讓位於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的蒙旗草原成為碧綠的海洋,藍天白雲之下,牛羊星星點點散落其中,悠閒自在,美如畫卷……

以牦牛、藏羊為主的草原畜牧業是青海重要的特色産業。蒙旗草原在綠色有機畜牧業中探路子、謀發展,河南縣通過“企業+合作社+牧戶”模式,生態畜牧業初步形成綠色産業體系,不僅促進了鄉村振興,還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環境。

這正是青海以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構建人富、草美、牛羊壯的美麗田園的真實寫照。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和考察青海時,兩次提出青海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的重大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青海“三農”工作高品質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指明瞭新方向、賦予了新內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及時作出全面決策部署,高位推動,與農業農村部共同成立了共同打造輸出地領導小組,部省聯合印發了《共同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行動方案》;青海省委農辦印發《2022年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正在組織編制打造輸出地5年專項規劃。

牢記總書記囑託,省農業農村廳感恩奮進、踐行使命、主動擔當,以部省共建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示範省為載體,研究起草實施方案,農業農村部14個司局及單位、青海省直19個廳局共同參與,落實綠色有機農畜産品示範省創建舉措,齊心協力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建設。

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面積佔到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牦牛藏羊追溯體系覆蓋到39個縣(市),認證有機牦牛藏羊445萬頭(只);農畜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2%;認證綠色有機草場超1億畝,成為全國取得草地認證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産基地……隨著一項項工作緊鑼密鼓的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建設成效初顯。

立足青海獨有資源稟賦和冷涼氣候特點,充分發揮青藏高原“超凈區”的地理生態優勢,青海著力做好綠色有機農牧業這篇大文章。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國家作物種質復份庫就在西寧。十年間,青海牛肉、枸杞産量分別增長1.2倍和2.4倍,油菜雜交育種水準國內領先,“青雜”系列16個油菜品種在全國80%以上春油菜産區種植,“青薯”系列馬鈴薯品種每年在全國推廣1000萬畝以上,青稞、蠶豆等品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全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同比增長140%,馳名商標同比增長100%。

時間是奮鬥的見證者,鐫刻著前行的足跡。這十年,是青海“三農”發展進程中厚重的十年、非凡的十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青海將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重大要求為根本遵循,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偉大征程中勇擔當、善作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本報記者 于瑞榮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鄉村振興 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