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機收減損新風尚 秋糧入住“智慧倉”

10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啟動。當前正值秋收,記者在産糧大省黑龍江、山東、湖南等地走訪發現,一些地方加快農機具更新,減少機收損失;提供烘乾服務,減少壞糧風險;推廣智慧糧倉,降低儲糧損耗。希望的田野上,節糧減損新風尚讓端牢中國飯碗更有底氣。

機收減損 力爭“顆粒歸倉”

近日,在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的一處大豆收割現場,一台大豆收穫機正在作業。與往年不同,這臺收穫機加裝了擋泥板、防護網,大豆粒落在地裏的情況大大減少。收穫機還加裝了扶倒器,有效減少收穫中因倒伏造成的損耗。

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道光説,今年農場種了20.27萬畝大豆,近年為有效降低糧食收穫環節損失,農場進行了收穫機更新、改進,大豆收穫損失率從原來3%降到1%,力爭“顆粒歸倉”。

在今年秋收中,黑龍江省制定並實施減損技術規範、加強減損培訓、加快機具更新改裝、開展損失率檢測等多項減損措施。在水田收穫過程中,以推廣分段收穫為主,提高收穫品質,降低倒伏風險。

在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大張村一處玉米地裏,6台新型自走式玉米收穫機正開足馬力,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地上留下一層被粉碎的玉米秸稈。

“我們新購置的收穫機,田間作業快,機械性能高,為農戶提供收割服務,玉米收穫損耗率降到了2%。”高城鎮澤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善軍説。

烘乾服務 減少壞糧風險

減少秋糧損失,需加強糧食烘乾能力建設、增加烘乾作業服務供給,進一步挖掘減損潛力。

在湖南省汨羅市羅江鎮千度農業公司的烘乾中心,一卡車稻穀倒入鬥倉,經提升、分倉、近20小時的烘乾後,幹稻穀就可以放心儲存。當地種糧大戶韓文勝説:“以前總為稻穀晾曬發愁,現在收割後就可以烘乾,沒有後顧之憂,今年我多種了700畝水稻。”

汨羅市是産糧大縣,每年水稻種植面積超過90萬畝。近年來,汨羅市積極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購買糧食烘乾設備,開展社會化服務,農民糧食收穫後的晾曬、儲存難題有了解決辦法。

儘管國慶節期間陰雨綿綿,但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澤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烘乾服務讓農民毫無後顧之憂。

“4個烘乾塔一天可以烘140噸,我們24小時提供服務。”合作社負責人張善軍説。説話間,玉米已被烘乾裝袋,金燦燦的玉米粒格外耀眼。

高城鎮狄城村村民信洪芳第一時間把收穫的玉米直接送來烘乾,既節省了大量時間,又避免了玉米霉爛造成的損失。

“智慧倉” 儲糧更科學

在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有限公司,每個標準高大平房倉都配置了智慧化控制系統,相當於在糧倉建了“千里眼”。

目前,中儲糧哈爾濱直屬庫有限公司科技儲糧覆蓋率達到100%,標準高大平房倉採用先進的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高效低碳環保,確保儲糧環節更安全,損耗更少。

在位於湖南省汨羅市白水鎮的中儲糧汨羅直屬庫有限公司,一輛輛大卡車滿載稻穀排隊等候,稻穀通過檢測、過磅稱重後,直接通過輸送帶運送到糧倉裏,確保運輸環節無損耗,不浪費一粒糧食。

“為有效保證糧食減損,我們加強糧食保管工作,通過空調控溫、密閉隔熱、害蟲防治等科技儲糧手段,使糧食在保管過程中不出現高溫、發熱、霉變、蟲蝕等問題,達到保質保鮮、綠色儲糧的效果。”中儲糧汨羅直屬庫倉儲部門負責人王敢説。記者王建、周楠、邵琨、周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機收減損新風尚 秋糧入住“智慧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