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房前屋後做文章 閒地變成致富田

——鎮安縣“五小經濟”富了群眾美了家園

“我現在年齡大了,出門打工不好找活,聽説縣上支援村民利用房前屋後閒置的土地搞庭院經濟,我立刻就參與了。這樣不僅可以照顧家庭,還能在家門口賺錢。”9月22日,鎮安縣柴坪鎮桃園村村民陳德輝笑呵呵地説,他家現在不但發展養殖業,還建起了桂花苗圃,年收入有5萬多元。

鎮安縣針對境內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分散、産業規模小等問題,用活政策、精準施策,在全縣156個村(社區)大力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田園、小加工、小商貿庭院經濟項目,讓農民富起來、生態美起來。

“説實話,以前村上房前屋後的雜草基本沒人管,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時,大家才清理一下。現在縣上有了好政策,群眾建小菜園、種果樹,政府給補助,大家都搶著把房前屋後的閒地拾掇出來。這樣不光吃的瓜果蔬菜有了,還能掙錢,不用幹部催,大家積極性都很高。”柴坪鎮和睦村邊緣易致貧農戶李榮朝笑著説。

在李榮朝家的院子裏,記者看到,方方正正的小菜園整潔又美觀,時令蔬菜長勢喜人。李榮朝家20棵李子樹挂滿了紅果子,他正忙著採摘鮮果。

村民發展小産業,技術培訓要跟上,科學管護是關鍵。

“聽説給茶園、桑園進行科學管護縣上有補助,我就專門跑到培訓班學習。學到技術後,我給屋後的2畝茶園和3畝密植桑園‘理個了平頭’,精細管護的園子看著漂亮多了,産量也提高了。”柴坪鎮桃園村村民許勝祥指著自家的茶園、桑園,滿是自豪地説。

桃園村是養蠶種茶大村,許勝祥就是養蠶種茶大軍中的一員。村上為種植戶配發有機肥,政府還有補助,許勝祥幹起活來很帶勁。

“今年,我光茶葉就賣了2萬元,我還養了2張紙的蠶,蠶繭賣了3000元,科學管護之後的桑園桑葉産量也增加不少,蠶沒吃完的桑葉還能用來喂豬,自家的産業越做越紅火。”許勝祥説。

像許勝祥這樣的家庭在鎮安還有很多,農戶把房前屋後的“荒廢地”變成了“致富田”,大家的口袋慢慢鼓了起來。

秋高氣爽,在高峰鎮三台村,漫山遍野的核桃樹碩果纍纍。“紅仁核桃的特點是個大、皮薄、好吃、好看,用手一捏就開口,吃起來非常方便。”三台村“土專家”齊榮緒滿臉笑容地介紹。

2017年,齊榮緒將紅仁核桃引進鎮安縣,種到了家門口。2021年第一批幼苗開始挂果,附近群眾爭著買來嘗鮮,齊榮緒的紅仁核桃産業做得越來越火。

為了擴大種植,齊榮緒註冊成立了三台村五家山專業合作社,專門吸納想種紅仁核桃的群眾,目前已有26戶群眾加入合作社。如今三台村五家山片區發展紅仁核桃200多畝。三台村村民姜天來説:“前幾年按照老齊的指點,我在屋後種植了紅仁核桃,並且在林下發展了10坑天麻,去年一下就賣了3000多元,聽老齊的安排準沒錯。”

齊榮緒種核桃15年,被大家稱為“核桃哥”。他告訴記者,接下來他想把核桃産業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做好,增加村民收入,帶動更多的群眾通過發展核桃産業走上致富的道路。

近年來,鎮安縣用好用活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技術力量,大力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田園、小加工、小商貿項目,支援廣大群眾和經營主體發展小産業基地。一家一戶的小基地串聯成線,既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又綠化美化了庭院,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目前,鎮安縣培育産業大戶5300戶、産業基地113個,發展茶葉、烤煙、魔芋、板栗、核桃、中藥材等産業122.7萬畝,畜禽存欄96萬頭(只)。本報記者 王晨曦 通訊員 陳風軍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房前屋後做文章 閒地變成致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