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科技助農奏響“致富曲” 特色産業鋪就“幸福路”

9月15日,第29屆楊淩農高會的“巾幗科技助農暨特色産業成果展”展廳內熱鬧非凡。刺繡、編織、剪紙、布藝、面塑等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讓人賞心悅目,食用菌、火龍果面、茯茶等綠色、環保、優質的農副産品則展示了科技助農興農的豐碩成果。

巧手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展廳內,老式的織布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木蘭搖品牌創始人、來自富平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手織布技藝傳承人張永寧端坐在織布機一側,雙手輪換著操縱機杼和梭子,為觀眾展示粗布紡織技藝。“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親自體驗一下啊。”張永寧熱情地招呼過往的客商。

“如今,掌握粗布紡織技藝的人越來越少,這項傳統手工技藝有面臨失傳的風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這項技藝發揚光大。”張永寧表示。

“經過多年研發,我們不僅有粗布床單,還有唐裝漢服、茶席、靠墊等幾百種文創産品。我們在産品設計中融入了原創國潮元素和柿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張永寧告訴記者,“我們採用‘公司+農戶’模式運作,累計帶動300多戶農戶參與粗布加工和銷售。公司已成為富平縣巾幗創業就業示範基地。”

近年來,省婦聯聚焦特色産業,打造“三秦巧娘”婦女手工品牌,開闢了農村穩定就業、傳承文化、文明鄉風的新業態,通過創建經濟實體、打造婦女手工創業就業基地等,為特色産業發展提供陣地支援。全省現有婦女手工經濟實體2846個,帶動33萬名婦女從事手工行業,年産值超過16億元。

“科技紅娘”助力科技成果惠及群眾

“科技助農是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責任,也是農業增産增效的關鍵保障。我們將充分發揮科技帶頭人的引領作用,通過田間知識講座、下鄉現場指導等形式,助力更多科技成果惠及婦女群眾……”第29屆楊淩農高會的“巾幗科技助農暨特色産業成果展”開幕式上,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亢菊俠宣佈“科技助農·巾幗服務到我家”百場送技到基層活動正式開展。

今年以來,省婦聯通過開展“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進鄉村活動,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與巾幗新農人“雙向奔赴、結對聯姻”,助推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截至目前,全省共成立省市縣三級“秦女子科技助農”服務隊98支,吸納科技助農人員916人,開展“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系列活動985場次,受益群眾2萬人次。

直播為特色産業插上騰飛翅膀

“這個虎頭枕上的圖案是巧娘們運用傳統技法刺繡的,以蓮花寓意平安吉祥,代表了勞動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所有圖案都是巧娘們一針一線精心勾勒出來的,每一個枕頭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希望大家能夠喜歡。”省婦女手工藝協會會長崔瑋手持一個虎頭枕,在直播間為“三秦巧娘”手工藝品帶貨。

“農高會期間,省婦聯組織了‘三秦巧娘’直播公益助農活動,邀請省內網路達人、傳媒專業女大學生、婦女手工非遺傳承人做客直播間,並開展了直播帶貨和現場訪談活動,部分陜西省巾幗電商示範培訓班的學員也在省婦聯展廳直播間進行了現場實習。”崔瑋告訴記者,“今年省婦聯展廳增加了女大學生畢業設計展和潮玩區,讓非遺與潮玩、現代文化碰撞出獨具匠心的火花,進一步搭建教學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橋梁。”

近年來,省婦聯帶領婦女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實施“網際網路+特色産業”發展計劃,大力培育婦女手工藝網路行銷人才。舉辦巾幗電商大賽,開展巾幗電商、自媒體人才、直播帶貨培訓,實現800多個示範合作社網店全覆蓋,幫助婦女拓寬了銷售渠道,為傳承婦女手工藝文化、助推手工創意産業發展探索了新路徑。

“婦”字號基地托舉巾幗致富夢

“作為首批陜西省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我們深感榮幸,也增強了不斷前行的信心和動力。”咸陽康大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馮蓮英手持剛剛頒發的牌匾開心地説,“我們公司近幾年來大力發展蛋雞養殖、水産養殖産業,公司員工中女性佔比達90%,員工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我希望能帶領更多的姐妹通過現代化養殖走上致富路。”

據了解,省婦聯堅持把發展特色産業和巾幗現代農業作為婦聯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發展富農産業的發力點,累計投入3879萬元,扶持創辦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産業鏈條全、帶動作用大的“婦”字號婦女創業就業基地748個,引領農業增産增效、婦女創業就業。積極探索農村婦女就近就地靈活就業的新門路,開闢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産業,激發了婦女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活力。本報記者 楊小玲 田芳昕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科技助農奏響“致富曲” 特色産業鋪就“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