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定西市安定區:文明鄉風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

金秋時節,天朗氣清,定西市安定區西鞏驛鎮安樂村的鄉村舞臺上人頭攢動。安定區秦劇團的送戲下鄉活動,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觀看。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表演的隊伍中,不僅有專業文藝表演團隊,還有從莊稼地裏走出來的農民。

“現在各村都建起了鄉村舞臺、文化廣場,劇團經常巡迴演出,今年已經演了23場戲了。”安定區秦劇團負責人薛勇説,安定區通過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變“送”文化為“種”文化,讓文化下鄉變為紮根在鄉,帶動農民從旁觀者變成了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

“我們村裏有很多資深戲迷,愛聽戲也愛唱戲,區裏派了老師教,大夥兒進步很快。”60歲的王仁是老戲迷,村裏組建戲班,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如今,西鞏驛鎮安樂村的戲班在十里八鄉也小有名氣。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安定區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快補齊鄉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短板,提升鄉村文化活動服務效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不斷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傍晚時分,安定區鳳翔鎮李家咀村文化廣場上好不熱鬧。千余平方米的廣場上,乒乓球、籃球設施和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廣場舞隊的音樂此起彼伏。

“農閒時,大家聚在廣場上跳跳舞、説説話,美得很。”村民王青芳高興地説。

“文化廣場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建好更要用好。”李家咀村村支書趙亮説,現在大夥兒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村村都建了文化廣場,越來越多的村民可以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了。

如今,安定區306個行政村實現了農家書屋、鄉村舞臺、文化廣場全覆蓋。業餘小劇團、舞蹈隊、秧歌隊、太極拳隊……一支支農民文體隊伍活躍在城鄉大地,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新活力。

魯家溝鎮將臺村農家書屋內乾淨敞亮,6000多冊圖書擺滿書架。幾位剛剛放學的孩子衝進書屋,挑選起自己喜歡的圖書。

“大人學農技,孩子讀繪本。”圖書管理員魏曉燕介紹説,農家書屋2020年建成,佔地2400平方米,已經成為集圖書借閱室、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非遺剪紙室、文化活動室、文化長廊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

每天下午學生放學後,農家書屋就熱鬧起來。為有效解決孩子“放學後沒人管”的煩心事、揪心事、難心事,將臺村充分發揮文化陣地作用,調配志願者開展作業輔導、趣味閱讀等活動,讓家長放心、孩子安心。

“這裡有很多繪本故事,阿姨不僅講故事給我們聽,還會教畫畫。”農家書屋成了朱子航和其他小朋友放學後的“第二課堂”。

秋日午後,一場別開生面的“婆媳互誇會”在石峽灣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展開。村民、幹部圍坐在一起,聽“好媳婦”“好婆婆”面對面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和感動瞬間。

“好婆婆何青花持家有道,愛護晚輩,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好媳婦趙淑蘭四十年如一日操持家務,孝敬公婆,毫無怨言。”村民李彥芳説,我要向她們學習,當好“賢內助”,做好“好兒媳”。

近年來,安定區將“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作為鄉村治理有力抓手,通過舉辦評選表彰“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家庭”等活動,大力弘揚崇德向善好家風。

香泉鎮西寨村的“道德銀行”,村民做好事、善事獲得“道德積分”,積分可兌換米麵油、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

安定區推廣“道德銀行”“紅黑榜”等模式,引導群眾崇德向善,增加群眾的歸屬感、責任感,走出了一條推進移風易俗和培育文明鄉風的新路子。如今,村裏紅白喜事比闊氣講排場的少了,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多了,人居環境煥然一新,社會風氣向善向好,處處洋溢著美麗鄉村的文明新風。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通訊員 吳維娜

來源:甘肅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定西市安定區:文明鄉風提升鄉村振興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