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

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鄉村新貌)

“瞧這稻穗,籽粒飽滿,又是一個豐收季!”湖北省大冶市陳貴鎮堰畈橋村種糧大戶程正春開心地説,“這些年有補貼、有扶持,種糧有奔頭,口袋鼓起來。”

廣袤田野稻菽翻滾,億萬農民喜迎豐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説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

豐收賬連著增收賬。産業興旺、政策給力,為農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能。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787元,實際增長4.2%,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0年來,鄉村産業蓬勃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取得新進展,2021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較2012年翻了一番多,農民生産生活水準上了一個大臺階,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農民挑上“金扁擔”

增收基礎更穩固

“稻蝦共作,一塊地有雙份收入。”湖南省南縣昌群水稻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昌建文種了2000多畝稻蝦米。“稻蝦米品種好,減肥減藥,綠色優質,每斤比普通米高出四五角錢。”昌建文説。

10年來,鄉村産業蓬勃發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接連出臺,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的基礎更穩固,成效可持續。

——經營增效,種得好更賣得好。

“既有‘大水缸’,又是‘大花園’,好山好水産出好産品,蜂蜜、水庫魚等特色農産品深受歡迎。”北京神農之鄉養蜂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劉金良自豪地説,“我們生産成熟蜂蜜,建立專業化的蜂王漿生産基地,研發蜜蜂小屋,一二三産融起來。”目前北京密雲蜂蜜産業年産值達1.3億元。

9月13日,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密雲區啟動。密雲水庫魚、平谷大桃、永順獼猴桃等農産品紛紛亮相。活動將持續3個月,預計帶動50萬家商家參加。

鄉村興旺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實的支撐。10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全力推進鄉村産業發展,多措並舉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農産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25萬億元;鄉村休閒旅遊業穩步發展,全國休閒農莊、觀光農園、農家樂等達到30多萬家,年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

廣袤田疇,農業的生態底色更加鮮亮,綠色優質農産品擺上餐桌,成了鄉親們的增收底氣。10年來,各地區依託鄉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鮮明的鄉土産業,創響了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品牌。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産品數量累計達6.2萬個。

——節本減損,會種地變“慧”種地。

稻穀飄香,機器轟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中華鎮育才村,成片的稻田裏“流金淌銀”,一台臺大農機飛速運轉。“以前是揮鐮割稻,打谷曬場,現在十幾套收割、烘乾設備一起發力,收得快、丟糧少,省事又放心!”聯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成功説。

“一田雙收,複合種植效益好。玉米已經處於蠟熟後期,大豆處於落葉期,即將進入收穫期。”眼下,吉林省公主嶺市東興隆農機作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振軍正忙著給農機檢修。今年,他帶領合作社種了220多公頃地,其中大豆種植面積80多公頃,玉米種植面積140公頃。

種地方式升級,省錢更省力。各地通過服務社會化和生産機械化,降低生産成本。目前全國培育95萬多個農業社會化組織,服務面積近17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超過7800萬戶。10年來,我國農業生産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

新業態蓬勃發展

增收渠道更多元

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10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發展産業、穩崗就業、推進創業、投資興業,千方百計保持農民增收好勢頭。

——強幫扶,增收致富有門路。

“9座大棚裏種了香菇5萬袋,年收入達到20萬元。”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易地扶貧搬遷社區脫貧戶李軍偉説。受益於當地的幫扶措施,他多次參加技術培訓,向食用菌專家取經,脫貧産業持續發展壯大。如今,李軍偉帶動5戶村民種植香菇,平均每戶增收10萬元左右。

今年以來,各地區堅持把促進脫貧地區産業提檔升級作為重點,加強指導服務,強化政策扶持。832個脫貧縣每個縣已初步培育2至3個優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産業。截至6月末,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322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6.7%。下一步,相關部門還將強化穩崗就業,確保今年全國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要穩定在3000萬人以上。

——拓銷路,新業態帶火好日子。

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雲桃村,鄉親們正熱火朝天地忙活著。榨出來的花生油剛裝進油桶,碾出來的新米剛裝入口袋,就被一輛輛卡車運走。“我們給網店供貨,過秤、封裝有嚴格標準,發貨季就是我們的收穫季!”村民李萍滿面春風。

在當地政府和幫扶單位的支援下,雲桃村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線上線下相結合,延伸産業鏈。如今全村線上銷售農産品11種,“雲桃匯”品牌米麵糧油産品俏銷全國,村民收入從過去年每人平均8168元上升到如今的15293元。

甘肅省成縣家裕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會林,為了研發出適合網上售賣的核桃産品,租賃場地,建加工生産線,一款“棗夾核桃”打開市場,打響了“同谷家裕”品牌,如今合作社年銷售額已有1000多萬元。

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讓分散的小農戶對接大市場,暢通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産業鏈,推動了農業的轉型升級。看全國,2014年至2021年,我國農村網路零售額從0.18萬億元增長到2.05萬億元,增長10倍多。今年上半年,農産品電子商務較快發展,農産品網路零售額2900億元、同比增長12.4%。

鼓口袋更富腦袋

增收後勁更強勁

10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紮實推進鄉村發展,堅持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致富本領。

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的蘋果園裏,紅彤彤的果子挂滿枝頭。“這100畝果園剛套了100萬個果袋,今年估計能産50萬斤果子。”鳳翔區雨嘉果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雨嘉,不僅會種蘋果,還是教技術的“老師”。

“要想種果致富,必須得懂技術。”作為區裏的農民果業技術指導員,王雨嘉把合作社當場地,搞起高素質農民培訓。目前,鳳翔區培訓高素質農民超過7.2萬人次,全區已建成優質蘋果基地22萬畝。

越來越多的高素質農民涌現在廣袤田野。10年來,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高素質農民為重點,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培訓提高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育儲備一批,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目前全國每年培育高素質農民80萬人,其中種糧大戶17萬人。

——豐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氣質。

“早上或傍晚,村裏的文化廣場就特別熱鬧,村民都會來這裡打打球、跳跳舞,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平時鄉親們遇到什麼事都會商量著來,歡聲笑語多了。”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丹江街道聯星村黨委書記陳新生説。

安源區著力推進文化鑄魂,倡導村民自覺樹立良好社會風氣,鼓勵家家戶戶立家規、傳家訓、美家風,通過宣傳好人好事、道德標桿、美德善行,推進移風易俗,農村風氣煥然一新。

前幾天,湖北省竹溪縣兵營鎮四條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積分超市裏,村民吳志琴一手拎著卷紙,一手拿著牙膏,開心地説:“這都是文明積分兌換的,把自家院子收拾乾淨,不僅自己舒心,還有獎勵。”截至今年8月底,竹溪縣已有14個鄉鎮、96個行政村、2600余戶、8900余人參與“積分制”管理。

10年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紮實開展,移風易俗持續推進,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農民文明生活觀念顯著提升,生活品質普遍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準明顯提升,基本實現乾淨整潔有序。

奮進新時代,啟航新征程,億萬農民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鄉村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