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銀川:“國際濕地城市”的靈動“眼眸”

親水、湖畔、湖城——這些銀川市住宅小區的名稱,蘊含了居民對“臨水而居”的嚮往。濕地,是湖城的靈動之“眼”。濕地治理,不僅關注顏值的煥新,還重視內裏的貫通。

典農河工程、西部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系連通工程……近年來,銀川市先後實施了一批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合理、完整的濕地保護體系。

在銀川,人與紅嘴鷗在濕地邊,履行每一季的約定,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表達。

濕地的“生長”,改善了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讓人們在城市中詩意地“棲居”。

截至去年年底,銀川市區濕地率達10.65%,濕地保護率達83%。當前,銀川市正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濕地的自然“呼吸”,添力“綠色、高端、和諧、宜居”城市建設,濕地保護與利用工作正步入更高層次和水準。

“高光”有我

“鳥類不僅是人類的朋友,更是衡量湖泊品質重要的標誌之一”——2012年,一篇題為《寧夏銀川濕地野生鳥類保護現狀及對策探析》的論文,在開篇這樣寫道。作者建議:通過採取開展野生鳥類普查、建立野生鳥類保護地等措施,加強與完善銀川濕地野生鳥類保護。論文作者:呂金虎、梁楠、李志軍。

2022年9月19日,記者聯繫上了論文作者之一、現任銀川市濕地保護中心副主任呂金虎。從2005年投身銀川濕地保護工作以來,他心中的一汪“湖水”,澎湃如昨。

銀川市入選首批“國際濕地城市”,呂金虎是全程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2017年,在各方支援下,我們積極啟動了相關申報程式,當時,銀川濕地率等各項指標都符合申報要求,我們還負責起草了申報材料的最初版本。”呂金虎回憶。

在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呂金虎和同事都為了同一個目標奔忙。他的高血壓,也是那段期間留下來的“老毛病”。“濕地修復保護,幹了這麼多年,這不僅是工作,也是情懷。”呂金虎説,獲得這一榮譽,説明我們的濕地保護工作,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新、更高的起點。

“這十年,銀川市的濕地品質逐步提升、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鳥類棲息地保護不斷完善,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效加強。”呂金虎介紹,我們科學提升重點濕地的生態功能,並注重提升老百姓的生態獲得感。“比如銀川市寶湖公園,濕地與城市建設和諧相融,為公眾親近濕地、感受濕地文化提供了空間。”

當年論文的另一位作者李志軍,近年擔任寧夏觀鳥協會秘書長。近期,他關注的活動列表重點是“黃河流域水鳥與棲息地調查”。

“觀鳥,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交流方式”;“白頭鵯也來到了我們這座城市生活,期待著更多這樣的‘生態移民’,來銀川安居樂業……”他習慣在微信朋友圈裏,記錄日常對濕地、候鳥的觀察和思考。和李志軍一樣,在銀川有越來越多持續關注濕地、保護鳥類的人群,為城市濕地修復注入更多的力量。以濕地為“平臺”,生態文明有了更多的踐行者。

展望

當年,《一座城,半城湖》的稿件,記者在結尾寫道:“人在城中,城在湖中,不光是城市一景,還在改變銀川人的現在和未來”。

如今,未來正在“發生”。

如何用好濕地這張“名片”?在呂金虎看來,要繼續做好濕地生態恢復,特別是做好黃河灘地修復,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同時,堅持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相互促進,科學發展濕地生態旅遊,滋養濕地文化,寫好全域旅遊的濕地“篇章”。銀川市將打造“鳴翠湖荷花文化旅遊節”“燕鴿湖紅嘴鷗觀鳥節”品牌項目,放大“國際濕地城市”品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記者 毛雪皎)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銀川:“國際濕地城市”的靈動“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