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早令”下的陜西獼猴桃
縣域內農産品批發市場、超市、果品商行、鎮(街道)集市、公路沿線市場、臨時攤點等,不得經營未成熟的獼猴桃産品;
全縣所有果業企業、合作社不得購銷早採的獼猴桃,更不得提價收購誘導果農過早采收;
在各品種獼猴桃鮮果規定采收期之前,縣內各果品電商企業、物流及快遞公司不得收購運銷早採獼猴桃鮮果。
……
此前,一則《眉縣人民政府關於禁止獼猴桃早採早購的通告》(簡稱“禁早令”)引起了廣泛關注。“禁早令”明確,禁止早採、運銷獼猴桃鮮果,要按照各品種獼猴桃生理成熟指標適期采收。“禁早令”同時公佈了今年各品種獼猴桃指導采收期。
近年來,每年8月獼猴桃採摘季來臨前,我省獼猴桃主産區眉縣、周至縣、武功縣等地就會發佈類似“禁早令”。相關禁令的效果如何?日前,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A 禁止早採,為何“大動干戈”?
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軍懷介紹,從2016年起,眉縣每年都發佈“禁早令”,要求各鎮(街道)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縣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巡查,對獼猴桃違規早採行為進行查處。
獼猴桃提前上市,在很多人看來“算不了什麼大事兒”,為什麼值得如此“大動干戈”?
獼猴桃是我省傳統優勢産業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位於秦嶺北麓獼猴桃適生區的眉縣、周至縣等地就開始人工栽植獼猴桃。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省獼猴桃産業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變強,已成為多地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目前,眉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30.2萬畝,年産量53.5萬噸,綜合産值60億元,獼猴桃産業覆蓋全縣90%的農戶。
“‘眉縣獼猴桃’獲‘國家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等國家級榮譽20多項,品牌價值達128.33億元。”眉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史曉峰介紹,對於眉縣、周至縣等獼猴桃主産區縣來説,獼猴桃這塊“金字招牌”,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然而,前些年由於缺少市場規範和政府引導,部分客商為搶先上市賣出高價,不顧獼猴桃生長規律,誘導果農生摘早採,導致果品不達標,消費者對“未軟先爛”的“早産”獼猴桃意見很大。
“每年8月和9月是獼猴桃營養物質積累、著色升糖的關鍵時期。早採的獼猴桃發硬、含糖量不達標,口感和正常成熟後採摘的獼猴桃相差甚遠,貯藏期和貨架期也明顯縮短。” 眉縣農業農村局産業辦主任陳輝説。
事實上,由於類似的“短視行為”,我省獼猴桃産業發展一度面臨困境。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由於過度使用以“大果靈”為主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俗稱“膨大劑”,正常劑量使用對植物生長無害),我省獼猴桃主産區的果品品質持續下降,市場上價格大幅下跌,銷路越來越窄。
“如果政府不及時對早採早銷現象加以制止,任由低品質、‘一口扔’獼猴桃存在,長此以往,‘膨大劑’獼猴桃的悲劇很有可能再次上演,損害的是果農的利益,砸的是我省獼猴桃這塊‘金字招牌’。”陳輝坦言。
B “禁早令”之下,如何讓果農不犯愁?
8月30日,“禁早令”之下的眉縣、周至縣、武功縣等地的市場冷清不少:部分果品銷售專館裏,展示獼猴桃的冷櫃空空如也;各大網路直播平臺上,銷售獼猴桃的主播都用顯眼大字標明瞭“預售”;多家陸續開業的季節性水果快遞代收點門可羅雀。“政府不讓早採,其實還是為我們果農好。”在周至縣一家快遞店預約發貨事宜的果農彭海軍説。
“整體看來,這幾年果農、客商、快遞行業都很自覺。”眉縣果業中心主任屈學農表示。
這樣的行動自覺來之不易。
曾經,不早採的倡議讓我省獼猴桃在市場中佔不到時間優勢,賣不上好價。甚至,獼猴桃因為晚上市而一度滯銷,果農怨聲載道,政府很是頭疼。
事實證明,只“堵”不“疏”,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何做到保證品質的同時,讓果農不為銷售發愁?政府部門通過鼓勵果農和企業創新銷售方式,解決了果農的後顧之憂。
位於周至縣的陜西初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網路直播間裏,數十人組成的直播團隊正“火力全開”推銷獼猴桃。“這幾天銷量最好的時候,一天就能賣出7萬多單,預售20萬斤獼猴桃。”公司負責人韓沛説。
不早採,不等於不能早銷。近年來,在政府的指導下,借助越來越發達的網路和電商平臺,眉縣、周至縣等地的獼猴桃往往在成熟前就已在網路平臺上通過預售方式賣得熱火朝天,給果農和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的中秋節來得比往年早一些,如果錯過了這個重要節點,獼猴桃很可能滯銷。”陜西金橋果業有限公司副經理李寶祥説,“不過現在,果農和企業都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裏,因為大家只需要耐心等待獼猴桃成熟,就能給客戶依次發貨。”
近年來,在市場環境的逐漸成熟和政府的正向引導下,從“別人都摘我家為啥不能摘”到“不能砸了自家招牌”,果農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以前客商敢收,果農就敢賣。”眉縣湯峪鎮郝口坡村黨支部書記張曉斌説,早採的獼猴桃不但品質不過關,重量也不達標,單價雖然高一些,算下來總價卻相差無幾。
現在,果農大都花心血培育了自己固定的客戶群。“基本都是往年的老顧客、回頭客直接通過微信和我們訂貨。”金渠鎮寧渠村果農楊寶平告訴記者,果子品質直接影響老顧客的口碑和産品銷售,所以沒人會發不熟的獼猴桃砸自家招牌。
更重要的是,隨著消費需求持續升級,消費者對水果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越來越規範和透明的市場環境下,搶先上市就能賣出好價的情況早已不復存在。”李寶祥這樣解釋。
C 力保“金字招牌”,還要做些啥?
“企業、合作社要繼續擦亮獼猴桃這張名片,適時采收,科學儲存,誠信銷售,還要注重品牌效應,用好地理標誌和區域公用品牌,維護好眉縣獼猴桃的品牌形象,讓好果賣出好價錢。”對於獼猴桃産業的發展,眉縣副縣長祁亞軍這樣要求。事實上,為保證獼猴桃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各地政府不但出臺了相關政策和規定,還提供了相應的配套服務。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現在,各地果農不但嚴格遵守各品種獼猴桃指導採摘時間,還嚴格按照“先檢測,後採摘”要求,檢測合格後再採摘,而這離不開越來越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8月30日,眉縣金渠鎮寧渠村一片果園裏,獼香緣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專家們正在用無損測量儀檢測獼猴桃的含糖量和營養成分。“託管的果園,我們會用更專業和科學的方式管護果園,用數字化手段檢測各項指標,根據結果適時采收。”眉縣獼香緣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育説。
如今,在省內的獼猴桃主産區,像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有很多。他們通過開展技術服務、農資配送、統防統治、訂單收購等社會化生産服務,不但解了果農管護果園的後顧之憂,還保障了果品品質穩定。
力保獼猴桃“金字招牌”,眉縣、周至縣等地政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等高校和平臺深度合作,連續16年實施獼猴桃産業技術示範與科技入戶工程,全面推進“四改五提升”,持續加大“兩品一標”認證,堅決禁止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濫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約束之外,行業自律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為了規範行業發展,眉縣、周至縣、武功縣等地的果業企業和果農,紛紛自發成立了獼猴桃産業協會,廣泛吸納合作社、種植戶等會員單位加入,大家達成共識,承諾科學管理、適時采收、誠信經營,維護好當地獼猴桃的品牌聲譽。
“面向企業、合作社和廣大果農,我們大力推廣以‘精準施肥、綠色防控、生態迴圈’為代表的十大關鍵技術,全縣獼猴桃綠色標準化生産技術普及率達到85%以上,品質越來越可控,價格越來越穩定,生摘早採的現象也沒了。”8月11日召開的眉縣獼猴桃行銷座談會上,眉縣獼猴桃協會理事長任建社説。
看似簡單的禁止早採背後,是我省多地為保護獼猴桃“金字招牌”所做的不懈努力。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陜西獼猴桃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逐年提升,全省獼猴桃産業高品質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本報記者 李宛嶸 段承甫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