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國之重器”十年成就不負眾望
“大國重器”亮點紛呈,創新成果世界矚目。
9月6日上午,工業和資訊化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裝備製造業優化升級,加快新能源汽車、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農機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電力裝備等産業高品質發展情況。
C919試飛、“蛟龍”潛海、雙龍探極、“嫦娥”攬月;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白鶴灘水電站順利投産;“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機組全面建成投運並實現“走出去”;“深海一號”和國産首套深海油氣水下生産系統投産採氣;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和産業規模全球領先;臥式雙五軸鏡像銑機床、8萬噸模鍛壓力機實現突破;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等工程機械交付應用;大馬力無人拖拉機、六行採棉機等農機裝備成功研製;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三代人工心臟等醫療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裝備製造業發展,我國裝備製造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獲得了産業規模與結構的雙向提升。
據工業和資訊化部數據,2012年—2021年,我國裝備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2%,至2021年底,裝備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10.51萬家,比2012年增長近45.30%;2021年,裝備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産業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0萬億元,同比增長18.58%。
工業母機是工業現代化的基石,中國起步雖早,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距離,當前,行業整體能力如何?
王衛明説:“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産業體系,整體處於世界第二梯隊,為國防安全和製造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王衛明介紹,我國以“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抓手,組織開展創新攻關和推廣應用,持續補齊産業鏈供應鏈短板,工業母機取得重大突破。
十多年來,我國工業母機産業自主開發能力和技術水準顯著提升,突破了全數字化高速高精運動控制、多軸聯動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在産業配套體系方面,國産高檔數控系統實現從無到有,國産機床市場佔有率由不足1%提高到31.9%,五軸擺角銑頭等功能部件市場佔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數字化刀具市場佔有率由不足10%發展到45%;在滿足國內重點行業對製造裝備基本需求方面,飛機結構件生産裝備實現自主可控,航空發動機渦輪盤、葉片等製造裝備從無到有,汽車衝壓生産線國內和全球新增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80%和40%,發電設備製造領域實現了由進口為主到走向出口的轉變。
王衛明坦言,整體看,我國裝備製造業處在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但尚有産業基礎薄弱、産業鏈供應鏈存在斷鏈風險、産業發展環境需繼續改善等問題待進一步解決。
王衛明強調,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産業,其數字化轉型是牢牢掌握裝備製造主導權、開闢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的必然選擇,是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數字中國的迫切要求。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推動裝備數字化發展已刻不容緩。
據了解,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制定發佈專項政策文件,加快推動裝備數字化發展。記者劉艷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工信部:“國之重器”十年成就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