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能源革命:“碳”尋新路徑

一場能源革命正在榆林全面推進:推進大型煤礦智慧化建設與改造;建設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我國首個千噸級、全流程、標準化CCUS技術研發和評價中心;打造國內領先的多能融合創新平臺……

新時代坐標下,榆林正奮力創建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範區,更好支撐我國高品質發展。

保供!煤油氣風光電齊“上陣”

最高日産4萬噸、連續3個月産量突破100萬噸!

在位於榆林的陜煤集團小保當礦業公司,2號礦井全國首套中厚煤層450米高度智慧化超長工作面,又創造了一項新紀錄。

為提高煤炭保供能力,榆林著力向“智慧化”“智慧化”要産能,新建大型礦井工作面無人化、採煤機械化率超95%,年産能120萬噸以上的煤礦實現全流程智慧化決策和自動化協同運作,使優質煤炭産能進一步釋放。2021年,榆林原煤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13.35%、全省總産量的78.83%。

榆林不僅全力緩解“燃煤之急”,而且開展煤、油、氣、化、電一體化清潔能源綜合示範,建設千萬千瓦級智慧化高效風電基地和千萬千瓦級智慧化高效光伏發電基地,開展氫能全産業鏈示範,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全力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

如今,在靖邊縣等地,山峁間矗立著許多發電風機。這些風機不但顏值高,更有大能量。單華能靖邊風電場,每年就能向社會提供8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創造工業增加值約3億元。

“目前,榆林新能源發電量佔全省新能源總發電量約70%。”國網榆林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調度班長王紅紅説。

在榆林高新區(榆橫工業園區),總投資180億元的中國西部氫谷(榆林)華秦氫能産業園項目如火如荼建設。“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完成90%,設備安裝工作完成50%,管廊、管道安裝完成45%。”榆林華秦公司行政主管李卓説。

榆林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和品質進一步提升。2021年,榆林原油産量佔全國總産量的5.5%、全省總産量的42.85%;全市天然氣産量佔全國10.31%、全省72.76%,天然氣外輸管線設計年輸氣能力達到1200億立方米;向陜西省關中地區及省外分別輸送電量217億千瓦時、542億千瓦時。

“碳”尋新路徑 延伸煤化工産業鏈條

7月20日,走進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榆神工業區),計劃今年9月投料試車的全球在建規模最大的煤制乙二醇裝置——陜煤集團榆林化學180萬噸/年乙二醇裝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在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榆神工業區),分佈著國家能源集團、陜煤集團、延長石油集團、榆林能源集團(中科煤制油)和江蘇恒力集團5大産業集群,每個産業集群總投資都達千億元。

以這些重大産業集群為引領,榆林瞄準建設世界一流煤化工基地目標,“碳”尋新路徑,促進煤化工與石油化工互補發展,建設“煤頭化尾”現代煤化工産業示範區;突破關鍵技術,加快煤化工産業鏈與油氣及新能源等多産業耦合、與數字資訊産業融合整合;一次佈局高端合成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産品鏈,打造煤基特種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基地,推動煤化工産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目前,榆林已建成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等多個大型化工項目。2021年榆林煤間接制油、甲醇、乙烯産量分別佔全國産量的9%、4%、5%。

科技引領 推動多能融合發展

坐落在榆林科創新城的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即將揭牌。

“落戶榆林,一方面是因為榆林主動積極推進能源技術創新研究。”執行院長任曉光説,“另一方面是因為榆林富集8大類48種礦産資源,是國家九大煤電基地、四大現代煤化工基地之一,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和技術基礎。”

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將在國家能源産業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截至目前,榆林已累計投入各項經費3億多元。

近年來,榆林著力打造國內領先的開放型多能融合整合創新平臺,依託榆林中科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打造能源産業科研創新基地,積極建設榆林榆橫綜合中試及示範基地、榆林多能融合科教融合基地,加快技術突破和應用。

“我們已與國內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簽訂了2個中試項目、4個産業化項目合作協議,總投資208.07億元。項目將於榆橫綜合中試及示範基地建成後陸續入駐。”中科榆林能源技術運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世英説。

同時,榆林積極推動我國首個千噸級、全流程、標準化CCUS技術研發和評價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推進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目前,榆林的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水準走在全國前列。建成投用的國能錦界電廠15萬噸/年CCS示範項目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燃燒後二氧化碳捕集與驅油封存全流程示範項目,為我國燃煤電站實現“近零排放”提供了技術支撐。延長石油榆林煤化公司30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項目,實現製造業與採掘業協同耦合發展,對促進我國CCUS技術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楊曉梅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能源革命:“碳”尋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