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沙漠學府”變人才“綠洲”

“天當房,地當床,田野當課堂;手拿筆,肩扛鋤,大地寫文章”。60多年前,在新疆塔裏木河畔、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邊緣,誕生了一座“沙漠學府”。

7月22日,“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網路主題宣傳採訪團來到第一師阿拉爾市,走進塔裏木大學,見證它“以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的發展傳奇。

以胡楊精神育人

7月的塔裏木大學,綠樹成蔭、風景如畫。在該校校史館內,泛黃的照片、陳年的物件,讓塔裏木大學的建校史、發展史濃縮于兩層樓的展覽空間。

圖片6

1958年,塔裏木大學建校初,19名老師、500多名學生,深入沙漠、開荒造田、半耕半讀。他們住地窩子、睡紅柳床。白天,學生們背著書包、扛著鋤頭,一邊修建學校,一邊把沙漠、胡楊林當成實踐課堂。晚上,馬燈和黑板挂在羊圈旁的胡楊樹上,學生們坐在沙土上,書本就放在他們的膝蓋上,在胡楊林裏開起了課堂。這就是剛成立的“塔河農大”。

1960年,“塔河農大”更名為“塔裏木農墾大學”。1982年,學校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塔裏木農墾大學”更名為塔裏木大學。

近些年,塔裏木大學成為“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進入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300強,並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進入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60多年來,在抗大精神、南泥灣精神以及兵團精神、胡楊精神滋養下,作為全國面積第五大學校的塔裏木大學,以“用胡楊精神育人,為興疆固邊服務”為理念,已發展成為以農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醫、文、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現有教職工1435人,在校生2.4萬餘人,形成了16個學院、79個本科專業。學校就業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連續10年穩居新疆高校前列。

為邊疆輸送數萬人才

“我在1999年考入塔裏木大學,二十多年過去了,經歷了艱苦的環境、歲月的洗禮,從一名懵懂的青年大學生,成長為了今天具有愛國愛疆情懷、擔當奉獻精神的新時代戍邊人。”塔裏木大學宣傳部部長陳蕾説,“胡楊精神哺育了我,讓我願意付出自己的所有青春、力量和才華,來培養出更多為祖國邊疆事業發展、為南疆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

圖片7

和陳蕾一樣,在塔裏木大學就讀,最終把青春、人生獻給南疆的塔裏木大學學生,已有數萬人。

此外,塔裏木大學每年組織“萬名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多年來已有3萬多人次參與;年均開展管理幹部、技術人員、職工群眾等培訓130余場次,培訓人數超1.5萬人次;持續開展“百名專家、千名學生”走訪基層活動,組建25支科技服務專家團隊,在兵團南疆37個團場、地方12個縣開展服務,年均舉辦紅棗整形修剪等培訓班、現場會680余場次,培訓人數9.85萬餘人次。

“塔裏木大學的師生始終秉承胡楊精神,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紮根邊疆、甘於奉獻。”陳蕾説,“不管我們能力如何,我們始終認認真真、扎紮實實、勤勤懇懇做好每一件小事,始終保有激情、熱情,為這片土地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希望有更多熱愛新疆、熱愛兵團的有識之士,和塔裏木大學學生一起,在護疆戍邊一線奉獻力量。”(吳軍禮)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