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下流傳著一顆棗的故事
作為“玉棗之鄉”,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因盛産紅棗而出名。那麼,和田玉棗到底有多奇特?這裡的紅棗有個怎樣的故事?
7月18日,“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網路主題宣傳採訪團來到昆玉市紅棗精品示範園和崑崙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實地探訪一顆小紅棗是如何撬動起當地綠色大産業。
田間地頭有了致富果
二二四團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全年日均光照達15小時,全年220余天的無霜期,無污染鹼性沙質土壤,萬年崑崙山冰川雪水的灌溉,給予了紅棗最優的生長條件,每顆紅棗的長成,可以説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在民間素有中國紅棗看新疆、新疆紅棗看和田、和田紅棗看二二四團一説。因此,這裡的紅棗因品質持續優良,個大、皮薄、肉厚、口感甘甜而深受全國各地人民喜愛。
近年來,二二四團始終堅持“優棗”路線,確定了“穩定面積、調優結構、提質增收、加工升級”的發展戰略,堅持打造紅棗種植先鋒示範園。
二二四團二連職工劉福春
“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抓好紅棗品質,種出受市場歡迎的高品質紅棗,讓紅棗樹成為了搖錢樹。”二二四團二連職工劉福春説。他自從2004年種植紅棗以來,已經整整18年。
“我們灌溉的水是崑崙山的雪水,採用的是滴灌模式,種植上採取統一管理。”劉福春説,目前畝産能達到600公斤/畝,而銷售範圍也覆蓋了全國各地。
同時,當地紅棗行業協會發揮第十四師昆玉市紅棗資源優勢,依託紅棗産業振興,實現鄉村振興。
引導紅棗産業由傳統落後的生産管理轉向科學精細化的管理,幫助加工企業向現代科技水準的深加工發展,努力打造師市紅棗實現標準化和品牌化。
充分利用技術力量,研製開發適銷對路、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新産品,制定適應現代市場的銷售策略,開拓穩定的銷售渠道。
此外,他們還強化服務意識,制定紅棗品質標準,大力發展會員,開展業務培訓,發揮橋梁組帶作用,履行協會的基本職能,探索和創新協會運作機制、運作方式,誠信服務、致富棗農、做活紅棗産業、實現多方“共贏”。
地方企業亮出新名片
就在棗農們為一年高過一年的紅棗價格歡欣鼓舞的同時,在和田地區的另一處,紅棗正從地頭收穫到車間,經過加工後包裝成商品,以一種更成熟的形態走向市場。
銷售經理吳憲提起“和田玉棗”有説不完的話題
公司銷售經理吳憲介紹説,在每年11月採摘旺季,他們廠房內的自動化生産線幾乎停不下來,經過粗選、洗果、揀選、乾燥、分級等多個環節,地裏的紅棗成了包裝精美的産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
和田崑崙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10月,隸屬於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公司專業從事紅棗的生産、加工和銷售。2006年11月,公司被認定為農業産業化兵團重點龍頭企業,2011年11月公司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作為一家擁有20萬畝紅棗生産基地、每年紅棗加工能力5萬噸、在2016年登陸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崑崙山棗業公司的成立初衷,卻只是幫當地紅棗找個銷路。
沒有品牌就試創品牌,沒有包裝就請人設計,沒有市場就艱難開拓……
從一線城市贈送試吃開始,從最初的1噸小訂單開始,從沒錢打廣告到遍佈全國主要城市的行銷宣傳,和田棗終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而就在今年4月,經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核準,兵團生産北屯瓜子、圖木舒克冬棗、和田玉棗和哈密瓜4個産品的8家企業可使用國家地理標誌專用標誌。其中,第十四師昆玉市和田崑崙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准使用“和田玉棗”地理標誌專用標誌。
“農文旅商”有效銜接成新目標
為充分挖掘全團15萬畝紅棗潛力,近年來,二二四團著力打造紅棗文化品牌,通過“農文旅商”有效銜接,提升紅棗旅遊文化品味。
今年,團場又投資近400萬元,修建了寬2米,長300米的生態木棧道及相應配套設施,淩空就可觀賞萬畝棗園,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劉福春家的紅棗精品示範園
劉福春家的紅棗精品示範園,一直是各地遊客來二連時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現在園裏修了遊覽步道,每到下午,附近的村民和遊客都會來我們棗園納涼、參觀。”劉福春説。
此外,為進一步挖掘紅棗文化內涵,2017年年底,二二四團投資近300萬元,專門建了3300平方米的紅棗文化館,從二二四團建團之初紅棗種植的探索引進到種植成功時的一路艱辛,再到大規模直播建園推廣,成為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生態林、致富果,再到如今成為全團、乃至全師支柱性産業,通過紅棗文化館講述了一顆棗的故事,這棵棗,它凝聚了兵團人的無數汗水,也折射出兵團人不屈的精神和智慧。(周金柱)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