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團故事

這裡是兵團丨關於兵團,你一定要知道的三五九旅

6月20日,位於阿拉爾市軍墾大道東2號的一師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新一屆兵團黨委常委同志,“七一”前夕,他們懷著敬仰之情走進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

640

6月20日,新一屆兵團黨委常委同志到一師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參觀。圖為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兵團黨委書記、政委李邑飛帶領其他兵團黨委常委同志一起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鑫 攝

640 (1)

6月20日,新一屆兵團黨委常委同志到一師阿拉爾市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參觀。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鑫 攝

三五九旅從何而來,與兵團有著怎樣的淵源和聯繫?本期這裡是兵團,我們一起推開了歲月的閘門,追溯時光中的三五九旅記憶與榮光……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南泥灣》,使三五九旅這支功勳卓著的英雄部隊“能戰鬥,能生産”的事跡家喻戶曉。

80多年前,在抗戰期間陜甘寧邊區物資供應最艱難的時候,這支部隊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響應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號召,開赴南泥灣地區。 

一邊練兵打仗,一邊開展大生産運動,將延安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三五九旅的前身是誕生於井岡山的紅六軍團,當年延安大生産後,這支英雄的部隊又去了哪兒?

1949年10月,新疆和平解放。部隊迅速進駐庫爾勒、阿克蘇、喀什、且末、阿勒泰等地,開赴和田、焉耆、庫車、伊犁平叛剿匪,接管了千里邊防。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王震將軍的這首詩就是寫給跟隨他兩萬五千里長征、南泥灣大生産、挺進新疆屯墾戍邊的部隊指戰員的。

三五九旅就此紮根在新疆、轉戰在天山南北,用熱血和汗水,在新疆創建了四大墾區,從伊犁河谷到崑崙山下,從開都河畔到塔裏木河兩岸。

他們把自己撒向大漠戈壁、雪域高原、草原大山,紮根在新疆的每一塊土地,流淌在兵團人的血脈裏!

據史料記載:

兵團第一師一團、第四師七十二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的前身就是紅六軍團十七師,就是南泥灣大生産的三五九旅,就是凱歌進新疆的二軍五師。

兵團第五師的前身就是紅一方面軍一軍團偵察連、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就是金盆灣大生産的教導旅,就是凱歌進新疆的六軍十六師。

兵團第六師一〇三團的前身就是紅三十一軍九十一師一部。

可以説,兵團是在進駐新疆的三五九旅老部隊基礎上成立的。

三五九旅之於兵團是血脈是靈魂。

歷史證明,兵團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堅定理想信念的特殊組織——

一桿紅旗從井岡山舉到天山,80多年過去了,幾代軍墾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兵團人的紅色基因始終如一,理想信念始終如一。

640 (2)

“冰峰五姑娘”在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合影留念。

從井岡山精神到長征精神,從南泥灣精神再到兵團精神,兵團人傳承弘揚了這四種精神,如今,兵團正闊步前行,推動新時代兵團工作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為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定格了兵團的歷史與榮光。

這座獨特的建築形態猶如一顆種子破土而出,象徵著三五九旅部隊猶如一顆革命的種子播撒到了亙古荒原塔克拉瑪乾大沙漠之中,將塔裏木盆地的鹼殼頂了起來,在這裡生根發芽……

2009年9月26日,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正式開館。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是以新中國屯墾戍邊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展內容的紀念館。

其中,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元帥服和一級自由勳章、“八一”勳章、解放勳章3枚,賀龍元帥使用過的雙管獵槍;王恩茂使用過的筆筒;1948年,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編印的《毛澤東選集》首印本;上世紀50年代從朝鮮進口的“千里馬”輪式拖拉機;一幅長4.5米、寬2.5米的毛主席像羊毛挂毯等珍貴文物。

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先後被評為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AAAAA級國家旅遊景區,國家第二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它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更是一部歲月凝聚的史詩。

這次的追尋初心之旅走進兵團誕生之地,正是新一屆兵團黨委常委班子啟航新征程、奮發向未來的新起點與錚錚誓言。

來源:兵團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這裡是兵團丨關於兵團,你一定要知道的三五九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