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入秦嶺
巍峨秦嶺。
牛背梁。本版照片均為記者 申東昕攝
6月的秦嶺,一定是西安市民最喜歡的地方。夏日的秦嶺,林深草密,空谷幽靜,如畫美景隨處可見。秦嶺陜西段72.95%的森林覆蓋率,將炎炎夏日的熱浪擋在連片的濃厚的樹蔭之外。
兩年前,在秦嶺山中海拔1700米的月亮埡,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了“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的殷切囑託。
厚望如山,責任重大。
陜西自覺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對標對表,牢記“國之大者”,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為己任,嚴格執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總體規劃,加快建設綜合智慧監控系統,建立“天地一體化”、網路化與網格化相結合的監管體系,依法依規推進小水電退出,強化尾礦庫治理,持續鞏固“五亂”整治成效,抓緊制定産業準入清單,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快大熊貓國家公園和秦嶺國家公園建設,秦嶺生態環境持續好轉。
林長“當家” 秦嶺每片山林都有了守護人
近年來,陜西省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印發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方案》,修訂實施《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全面加強保護措施,抓實抓牢保護責任,秦嶺生態進入“高品質保護模式”。
2021年5月,陜西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在全省範圍內全面推行林長制,將全省劃分為5個責任區域,省委書記、省長兼任省總林長。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齊上崗,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讓秦嶺四季常青。
經過日復一日的努力,秦嶺生態環境發生可喜變化。
初夏,安康市石泉縣。漢江兩岸,一排排垂柳隨風擺動;雲霧山上,成片的泡桐花開得絢麗奪目,點綴著滿山的青翠。
5月21日清晨,雲霧山國有林場雲川管護站護林員唐承鵬拿起鐮刀、帶上喇叭,開始了新一天的巡山。
作為林長體系中的一員,唐承鵬對自己管護的山林非常熟悉。從18歲進入林場,25年來,他走遍了這裡的每座山崖、每條河溝。
“這個時節,來山裏遊玩的人增多。我們最重要的工作任務是森林防火,還要防止出現亂砍濫伐、亂採亂挖的情況。”他説。
“林長的身份對我來説不僅僅是多了一個頭銜,更意味著責任。這近5萬畝的山林,是壓在咱肩頭上的沉甸甸的責任。我既然是林長,就要對林子負責,守護好它們。”唐承鵬告訴記者。
隨著林長制在陜西全面推行、全域覆蓋,秦嶺的每一片山林,都有了這樣的責任人。林長像守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秦嶺的每一片林子。
4月6日,省委書記、省總林長劉國中,省長、省總林長趙一德簽發了陜西省第1號總林長令——《關於做好2022年全省林長制重點工作的令》。總林長令要求各級林長堅決扛起保護髮展森林草原資源的責任,切實組織實施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確保秦嶺國家公園2022年底前如期設立,持續開展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
“過去,在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上,都是基層林業部門唱獨角戲,難以滿足林業資源修復、保護和開發的需求,並且常常存在人力、資金不足,執法強制力不夠等問題。”省林業局林長制辦公室秘書處處長張陸軍介紹,“林長制的思路,就是通過抓‘關鍵少數’, 在綠化造林、林業産業發展、森林防火、涉林案件上,讓秦嶺保護工作從單打獨鬥的局面變成了總林長牽頭抓總,各級林長督促落實,林業、自然資源、水利、生態環境、財政等各部門各司其職,聯合施策,解決問題。”
目前,秦嶺陜西段森林覆蓋率達到72.95%,森林蓄積量達2.26億立方米,秦嶺生態空間和生態系統品質不斷提升。林長“當家”,讓秦嶺山更青、樹更綠、風景更美麗。
創建國家公園 秦嶺保護迎來全新時代
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是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和陜西的不懈努力,秦嶺國家公園建設被提上國家議事日程。
2021年10月,秦嶺國家公園創建獲得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批復,秦嶺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行動。這也意味著秦嶺核心資源將得到完整原真保護。
秦嶺具有典型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特徵生態系統和明顯垂直帶譜,保存了許多古老、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物種,具有突出的國家代表性。創建秦嶺國家公園,對維護我國南北分界線自然生態系統平衡、保護中央水塔、築牢我國地理中央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秦嶺國家公園標誌公開徵集初評會”在西安國際設計中心召開。經過激烈討論和嚴謹的評審打分,30個作品突破重圍,進入終評環節。
活動主辦方之一、陜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劉永華告訴記者,截至3月31日,徵集活動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作品300余套。投稿者涵蓋設計師、大專院校師生、企事業單位職工等,其中年齡最大的77歲,最小的只有13歲。“人們在不同的城市,從不同的維度,為秦嶺國家公園標誌設計貢獻智慧,期待秦嶺國家公園正式創建。”劉永華説。
秦嶺國家公園的創建,為進一步完善常態長效工作機制、持之以恒有效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提供了重要契機。
按照創建要求,陜西將從“科學確定邊界範圍和分區”“有序調處矛盾衝突”“提出管理機構設置方案”“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動社區轉型發展”“加強宣傳凝聚社會共識”六個方面抓緊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創建。
圍繞秦嶺國家公園創建,陜西紮實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森林撫育、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5.6億元,完成營造林674.3萬畝,管護天然林5300余萬畝,恢復棲息地7000余畝。
在更多的政策支援下,擬設立的秦嶺國家公園範圍內基礎設施和巡護、監測裝備現代化水準顯著提升,基層一線巡護人員工作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管護能力進一步提升,新建高山視頻監測點245處,布設紅外相機1241台,科研監測體系基本建成。
這一切,都是為即將到來的秦嶺國家公園做前期準備。
“創建秦嶺國家公園,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關係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大局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們作為秦嶺生態衛士所肩負的神聖使命。”秦嶺國家公園前期辦公室葛安新教授説。
秦嶺是一片“綠海”,蘊藏著無限生機。
伴隨陜西在秦嶺生態保護舉措上的一次次“重磅加碼”,“林海”起伏、綠色無邊的秦嶺,將迎來嶄新的面貌。
播撒“綠色種子” 秦嶺保護成為全民行動
秦嶺處於我國腹心地帶,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中華地理自然標識,是中華民族生態的脊梁。
如今,播撒“綠色種子”,守護好秦嶺生態,在三秦大地成為全民自覺行動。
2021年4月,陜西省林業局發佈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空間治理白皮書》顯示,近兩年,秦嶺範圍年均義務植樹人數超過410萬人次,栽植苗木2100萬株,盡責人數及募集資金居全國前列。除此之外,中國綠化基金會、陜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等社會機構積極行動,組織開展“熊貓食堂”“鹮田一分”“愛鳥護飛”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極大調動了社會公眾參與秦嶺生態保護的熱情。
“這是一株珍貴的野生紅豆杉,距今已有250萬年曆史,和銀杏一樣有著植物‘活化石’之稱。”5月19日,來自商洛市柞水縣城區第一初級中學的學生們在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上了一堂有關山水植物的自然課。
講解員帶著孩子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路線進入羚牛谷,一路登上月亮埡,探尋了解各種野生動植物、體驗巡山過程,給他們講巡山過程中發生的有趣故事。
“以前只是從書本中、電視裏認識秦嶺,這一次身臨其境,感受更加直觀。原來,秦嶺裏的樹木和鳥獸,也像人類一樣會呼吸、有情感,這讓我覺得大自然好可愛。我們都應該行動起來,盡己所能去保護秦嶺。”13歲的中學生周煜嵐説。她取下背上背的畫板,就地坐在有些青苔的大石頭上,細細臨摹起紅豆杉的模樣。
如今的牛背梁,成為孩子們“沒有圍墻的教室”。在“森林課堂”中,孩子們近距離觀察植物、土壤、岩石,認識蟲魚鳥獸,培養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讓大家關注秦嶺、走進秦嶺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動更多力量來保護大秦嶺。”陜西牛背梁生態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恒説,“希望更多青少年參與到森林研學活動中來,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成為青少年的自覺行動,讓綠色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今年,來牛背梁的遊客發現,遊客中心前的廣場上,增設了很多生態文明宣傳牌,除了圖文並茂的科普知識,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還會出現相應的視頻介紹。
“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我們能夠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離不開大秦嶺的好環境、好生態。”來自西安的遊客鍾先生説,“愛護秦嶺的一草一木、義務植樹、不亂丟垃圾……從這些小事做起,自覺行動起來,我也要做秦嶺生態衛士!”
春風入秦嶺,列翠滿長安。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陜西全力以赴守護好大秦嶺,讓秦嶺的綠色更加濃厚、秦嶺的景色更加美麗,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之路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記者 申東昕 許奧博)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春風化雨入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