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大動脈”齊發力 為雙迴圈注入“陜西動能”

X8155次中歐班列滿載貨物,從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國際港站緩緩駛出。 記者 袁景智攝

處於“一帶一路”重要支點的陜西,主動應變、乘變而上,以中歐班列長安號牽引“軌”上發力,助推形成高效率的“雙迴圈”,為世界透視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打開了一扇窗——

5月18日,1300噸來自哈薩克的小麥通過長安號運抵西安。這是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以下簡稱愛菊)2022年第三趟哈薩克小麥專列。後續還將有小麥專列抵達西安。

受國際形勢影響,愛菊的合作企業增加了哈薩克糧油收購訂單,今年已進口哈薩克小麥3900噸。愛菊董事長賈合義幾乎每天都要與愛菊駐哈薩克經理方龍飛通電話,詢問收購事宜。

長安號是愛菊糧油産品進口的主要通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賈合義一度擔心長安號開行受到影響。沒想到,長安號逆勢上揚,開行列數不降反升。賈合義現在與方龍飛的視頻內容變成了如何抓住機遇,穩定拓展愛菊在哈薩克的業務,增加糧油産品進口量。

今年前4月,長安號累計開行1061列,運送貨物總重達84.6萬噸,重箱率100%。

不斷開拓新線路和站點 全力保障供應鏈産業鏈

4月13日,長安號開通跨裏海、黑海海鐵聯運新線路。這是繼長安號經土耳其到歐洲的線路之後,又一條經南線通往歐洲的新線路,可輻射中東歐多個國家。

新的線路和站點不斷開拓,飛馳在亞歐大陸上的長安號正是陜西全力保障供應鏈、産業鏈的一個縮影。

身為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袁小軍,不僅見證了“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帶來的一個又一個驚喜,更親歷了長安號把許多個“不可能”變成了一個個“可能”。

“長安號是目前全國運作時效最快、智慧化程度最高、輻射範圍最廣、服務功能最全、綜合成本最低的班列。”袁小軍説,“如果把長安號目前開行的國際幹線在地圖上標記出來,一個連接北歐、西歐、南歐、中東歐、中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陸路國際貿易通道網路就清晰可見。”

從第一個開行西安至波蘭斯瓦夫庫夫寬軌直達專列到第一個開行跨裏海穿越馬爾馬拉隧道線路,再到第一個開行經聖彼得堡、穆克蘭至曼海姆線路……長安號通道網路中的每條“大動脈”、每根“毛細血管”,都是精心考量。

“能否與陜西的産業鏈形成互補?是否符合全球産業轉移趨勢或者滿足全球産業佈局需求?運輸時效能否更快?這些都是開拓一條新線路之前首要考慮的。”袁小軍説,如今的長安號,不僅國際幹線直通國際貿易熱點地區,國內“+西歐”線路也可直達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等主要貨源地。目前,在全國60多個城市開行的中歐班列中,長安號成為最快避開擁堵路段的班列。

站點的不斷增加,讓陜西乃至周邊省市深耕國際市場的企業有了更多選擇。

“今年本地貨源佔比從原來的30%提升到50%以上。一個重要原因是外地企業落戶西安發展,外地貨源‘轉化’成了本地貨源。”西安國際港站副站長張宏偉説。

疫情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中歐班列作為開拓海外市場的物流首選。截至目前,東南沿海300余家外貿類企業、300余家物流企業已落戶西安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五礦集團等央企齊聚西安,馬士基、美國安博、普洛斯等國外行業龍頭相繼與西安本地企業合作。

物流通道高效暢通 良好營商環境加速産業聚集

一條條高效暢通的物流通道營造出良好的營商環境,賦能企業海內外戰略佈局,不斷創造出發展新機遇,帶動産業聚集和産能轉移,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向縱深。

“近期,甘肅、寧夏、四川等地的企業也相繼和我們達成了採購意向。”賈合義説,“我們有哈薩克150萬畝種植基地和加工物流園做保障,能確保糧油産品收購品質、數量和供應時效。”

西安國際港中林産業園是中國林業集團(以下簡稱中林集團)在內陸地區佈局的第一個點。中林集團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國際木材加工交易中心。

“希望借助西安的區位優勢和長安號的通道優勢,實現資源優勢互補。”中林集團所屬中國林場集團副總經理屈永軍日前在西安國際港中林産業園項目開工時説。

該項目自去年開工後,張宏偉就一直積極跟進項目建設。2月底,因疫情影響而暫停的工地重啟,張宏偉一直忙於協調、安排項目施工前期工作。“目前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張宏偉説,“建成投運後,有望3年內達到貨物裝載量超過100萬立方米,産值達到100億元,入駐企業100家。”

趕進度的不止中林集團一家。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五礦集團、山東港口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紛紛加快推進在陜西西安投資建設項目進度。這些項目涉及全産業鏈,瞄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陜西最大的優勢在於構築起一條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 參與長安號關聯的多個項目的招引,袁小軍對這一點感受深刻。

如今,在這裡,跨境電商、多式聯運等新業態、新模式落地生根,蓬勃發展:日韓貨物通過海鐵聯運在西安轉机集結開拓第三方市場;漢中西鄉茶葉搭乘長安號首次走出國門飄香海外;西安國際港站鋼鐵加工中心實現就地加工鋼材打包發運,節省企業物流成本……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連通亞歐大陸、輻射全國,集散轉机貨物的樞紐作用正在日益顯現。前4月,陜西進出口貿易總值1532.1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陜西省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301億元,同比增長38.4%。

“今年,陜西將強化土地、資金、人才培育等綜合保障打造臨港産業集群,優化長安號開行線路和海外倉等境外網點佈局,完善金融和商事法律服務體系,加大啟運港退稅、多式聯運等政策支援力度,加速陜西融入雙迴圈。” 陜西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説。

從“站到站”到“一對一”“倉到倉”

4月1日,西安國際港站揭牌啟用滿一週年。16條到發線、2條調車線、26條貨物線、4條集裝箱中心站配置裝卸線和15台門吊,集裝箱年吞吐量最高可達90萬標箱,運輸能力比2013年提升了280.37%……這個從前僅能辦理列車會讓、沒有貨場、不能辦理貨運業務的四等小站,如今已變身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站。

“我們充分發揮西安國際港站戰略通道作用,打造陸港型多式聯運鐵路物流樞紐,加速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張宏偉説。

從 “公交化”開行長安號,到加密“+西歐”線路,再到開展鐵鐵、空鐵、海鐵等多式聯運業務,開行中老鐵路國際貨運班列……陜西鐵路貨運通道越拓越寬。截至目前,西安國際港站已形成與青島、寧波、上海、廈門等主要港口城市“牽手”的外環沿海線和與襄陽、徐州、洛陽等中部腹地城市連接的內環節點線,輻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晉陜豫黃河金三角等主要貨源地,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的貨物在這裡集散分撥。

從原來的“站到站”服務擴展為“一對一”“倉到倉”精準服務,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不斷探索運營新形態,降低物流成本、優化作業流程、提升通關效率,並聯合海關、西安國際港務區積極探索高效、便捷的國內外貨源集結和分撥方式,使得陜西鐵路貨運量創新高。截至4月25日,今年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已累計發送貨物突破1億噸,同比增加1785萬噸,同比增長21.4%,貨運增量和增幅均居全國第一。

鐵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陜西著力把鐵路交通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形成新支撐,助力構建雙迴圈。

當前,西十、西康、西延高鐵加速建設,延榆鄂高鐵加速推進,陜西“米”字形高鐵骨架網即將建成。(記者 王向華 楊曉梅)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大動脈”齊發力 為雙迴圈注入“陜西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