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秦嶺保護歷程|綠水青山 自當世代共用

三千里大秦嶺,五千年文明史。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蘊育了周秦漢唐四大鼎盛王朝及長安、洛陽兩大千年帝都,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秦嶺發源了黃河第一支流渭河和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是我國的中央水塔,也被譽為“綠色水庫”。

秦嶺之美載于山、寄于水、成于林、靚于獸。這山巍峨雄壯、承載萬物;這水蜿蜒流長、福澤生靈;這林瓊林玉樹、四季常青;這獸珍稀奇麗、綽約多姿。常言道萬物有精、山水有靈,守護、治理這綠水青山之“精、靈”,實現秦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讓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當是吾輩之任,更是吾輩之責。

太白山——開啟保護之路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有雲“太白山南連武功山,于諸山最為秀傑。”無論從地理、人文、歷史、生態資源等各個方面,太白山皆可謂“笑傲天下群峰”的秦嶺主峰。1965年,我省建立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太白山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建立的首批自然保護區之一。秦嶺海拔最高、生態功能最完整的生態空間率先進入了保護地體系,開啟了秦嶺保護之路,標誌著秦嶺保護進入“片區保護階段”的1.0版本。

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在秦嶺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33個,總面積850萬畝。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4個。主要分佈在秦嶺主峰太白山及秦嶺主脊南北兩側,是“秦嶺四寶”分佈最集中的區域,形成了小規模的秦嶺保護區群,並取得顯著成效。目前,秦嶺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9.65%,森林蓄積2.7億立方米,有種子植物3800多種,陸生野生動物580多種。“秦嶺四寶”種群數量明顯增加,棲息地面積不斷擴大。秦嶺大熊貓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109隻增加到345隻,增幅全國最高,野外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朱鹮種群數量由7隻發展到全球5000多只,被稱為“世界拯救瀕危物種的成功典範”。羚牛數量4000多頭,金絲猴數量超過5000隻。

樓觀臺——豐富保護之路

1982年,我省在秦嶺地區建立了第一個自然公園——樓觀臺國家森林公園,也是我國最早批建的森林公園之一。這裡不僅是遊憩、療養、科學研究的最佳場所,同時也肩負著保護區域內自然生態資源及宣傳推廣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職責。多年來,我省秦嶺地區已先後建立50個森林公園、11個濕地公園、8個地質公園等自然公園,積極發展生態旅遊、生態康養、自然體驗等生態服務業,建立青少年森林體驗(教育)基地16處,年均接待10余萬青少年參加體驗(教育)活動,進一步拓寬了秦嶺保護之路,為保護秦嶺、弘揚生態文明作出了積極貢獻。

禁伐令——邁向保護新階段

1998年,陜西省人民政府頒布《關於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立即停止省屬森工採育企業採伐天然林的命令》,1999年,我省實行全面禁伐,啟動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生態修復工程,秦嶺轉向以生態建設為主,標誌著秦嶺保護進入“全面修復階段”的2.0版本。2001年,秦嶺成為首批國家級生態功能區建設試點之一,同年秦嶺國家植物園獲批建立。

我省秦嶺地區天保工程涉及6市、39縣(市、區),總面積8745萬畝。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點,點線面結合”的管護網路體系,累計完成人工造林300多萬畝、封山育林600多萬畝、飛播造林1000多萬畝、森林撫育600多萬畝,有效擴大了秦嶺地區森林面積。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1200余萬畝。2014年以來,年均550萬人次參與現場植樹、以資代勞、認種認養、植樹宣傳、保護古樹名木、營造紀念林等活動,植樹2400余萬株。

一部法——創山脈保護之先河

2007年,《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實施,《陜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發佈,在全國創山脈保護之先河,率先為一座山脈立法,賦予了秦嶺生態保護的法律意義,標誌著秦嶺保護進入“整體保護階段”的3.0版本,也開啟了世界山脈保護的“秦嶺模式”。

2018年,在深刻認識、汲取“秦嶺北麓違規建別墅問題”教訓後,陜西開展了專項整治。出臺了《關於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行動方案》,修訂了《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原劃定的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適度開發區,轉變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建立了“海拔+園區+廊道”的秦嶺特色保護模式,形成了“綜合+專業”的秦嶺大保護格局,“開發”變為“保護”,這正是“兩山論”的精神實質,也標誌著秦嶺保護進入全面加強保護措施、全方位抓實扎牢秦嶺保護責任“高品質保護階段”的4.0版本。

十大行動——生態“+”法路線圖

2019年,省林業局發佈實施了《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這是我省林業部門做好秦嶺生態保護修復的“所有”行動計劃和“總抓手”,是實現秦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落實生態“+”法的路線圖。“十大行動”囊括了41項舉措,立足於秦嶺生態空間,圍繞“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生態重建、生態富民、生態服務、生態安全”六條戰線精準施策,保護措施更加系統全面,治理體系更加科學完備。

同年5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派出考察隊深入秦嶺實地考察,形成調研報告,秦嶺國家公園納入國家公園總體佈局。11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省管理局正式掛牌與陜西省林業局合署辦公,並向大熊貓國家公園太白山、長青、佛坪、周至、寧太管理分局授牌,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初步形成。

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秦嶺區位於秦嶺的核心區域,涉及西安、寶雞、漢中、安康等4市8縣的19個鄉鎮,包含了12個自然保護區、2個森林公園、2個水利風景區、3個省屬林業局、16個林場,總面積43.86萬公頃。

目前,按照“佈局合理、區劃清晰、管理順暢、精簡高效”的原則,將試點區內原有14個保護地管理機構進行優化整合,組建5個管理分局。對原保護地管理機構的保護站(監測站、林場)、管護點進行優化整合,將原有50個各類保護站(監測站、林場)調整為36個管護站,管護點由69個調整為74個。形成了“省管理局—管理分局—管護站—管護點”四級管理體制。試點以來,修繕管護站17個、巡護道路556公里,新增動植物監測、森林防火、病蟲害預警監測系統29套,野生動物救護基礎設施4處。建立了“秦嶺大熊貓興隆嶺核心種群保護聯盟”,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和礦産、水電站退出等相關工作,對改善試點區基礎設施,加強生態保護恢復起到了積極作用。

祖脈論——秦嶺保護新時代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第一站就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調“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職責,當好秦嶺生態衛士”,這標誌著秦嶺保護進入“頂格保護階段”的5.0版本。

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對秦嶺保護提出的新的高要求是林業人的職責所繫、使命所在。新時代林業人“奉綠水青山之命,舉生態空間之治,圓山清水秀之夢”,是生態空間治理的先鋒隊專業隊和主力軍,其理想和追求就是數量更多、品質更高、生態功能更強的綠水青山,根本工作方向就是加快實現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在5.0版本,在秦嶺保護新時代、新起點,陜西林業人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以創建秦嶺國家級生態空間治理示範區為引領,落實落細《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全面提高保護治理標準,加快推進秦嶺生態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加快實現秦嶺生態空間山清水秀,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者:杜扶陽)

來源:陜西省林業局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