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秦嶺國家植物園發展歷程|你所不知的影響力

秦嶺國家植物園,秦嶺保護的旗艦生態名片。

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植被分帶最清晰、最具自然風貌的植物園。

全國唯一冠以“國家”頭銜的植物園。

這裡地處中華地理自然標識及素有“生物基因庫”之稱的秦嶺,位於秦嶺北麓中段周至縣境內,總規劃面積639平方公里,區內落差2000多米。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宗旨,兼具物種保育、科學研究、公眾教育、生態旅遊四項功能。

園區整體劃分4個功能區,其中植物遷地保護區10平方公里、生物就地保護區575.31平方公里、珍稀動物遷地保護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16平方公里,複合生態功能區37.69平方公里。

植物園遷地區林、草、園、湖、館綜合配套,已形成樹成林、景成線、鳥成群的美麗生態景觀。目前已建成面積達4.2萬平方米的科普館、溫室館、標本館和遊客服務設施,建成秦嶺珍稀瀕危園、木樨園、木蘭園、竹亞科園等23個專科專類園,形成水生植物區6處,恢復濕地140公頃。園區“一河兩場三湖四館六區十八園”的基本格局形成。

近年來,通過多年的建設與保護,園區面貌日新月異,珍稀瀕危植物的數量也在逐步增加,在全國植物園界獨樹一幟,已成為展示大秦嶺保護的標桿和示範。

擁有完整的立體生態系統。秦嶺國家植物園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分界線,園區海拔從480米延伸至3000米,由北向南依次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五種地貌單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立體生態系統。園區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植物分帶很清,低海拔為雜果林帶、闊葉林帶,海拔2000—2400米為針闊混交林帶,2400—2600米為紅樺林帶,2600—2800米為巴山冷杉林帶,2900米左右為太白紅杉林帶,2900米以上為草甸、灌叢林帶等。這裡水量豐沛,有13條河流水系,其中田峪河流域面積255平方公里,流長57.6公里,位於河內的秦嶺大峽谷神秘、浪漫,風景如畫。

保護秦嶺野生植物的資源庫。秦嶺地區有種子植物164科1052屬3839種,分佈于秦嶺的中國特有種1943種,佔中國特有種的50.6%,秦嶺特有種318種。自2017年9月27日開園以來,園區內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珍稀瀕危植物數量逐年增加,秦嶺動植物保護工作卓有成效,野生動物活動軌跡前移,園區現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水杉、珙桐、銀杏、華山新麥草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巴山榧樹、連香樹、翅果油樹、紅豆樹、厚樸、長序榆等22種,陜西地方重點保護植物廟臺槭、馬蹄香、猬實、中華蚊母樹、山白樹等24種。截止2020年5月已收集保存植物種質資源1740余種,以秦嶺野生植物資源為主。

秦嶺北麓自然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最好最豐富的區域

以打造秦嶺保護窗口和抓手為目標,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植被恢復重建等項目,採取移民搬遷、關閉水電站和禁止河道挖沙採石等措施,對園區的植物、動物、水文、自然景觀等進行全面保護恢復。園區內發現大面積中國最北端的野生蕙蘭種群和罕見的水晶蘭種群,已成為秦嶺北麓自然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最好最豐富的區域。

秦嶺科研科普的綜合平臺。三年來,秦嶺國家植物園始終以建成國家戰略生物資源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目標,突出暖溫帶特色,重點收集、保存、挖掘秦嶺及周邊過渡區植物,成為瀕危植物保護的重要載體。科研人員攻堅克難、接續奮鬥,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逐步開展了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省科技廳、省林業局支援的《秦嶺山地植物多樣性研究》、《果用與觀賞海棠優良品種繁育及栽培技術研究示範》、《西北-陜西本土植物清查與保護》、《珙桐引種馴化及繁育試驗》等27項科研項目;《獼猴桃種質資源引進、利用技術研究》、《亞洲百合與OT百合引種及栽培繁育技術研發》、《周至縣域生態空間的劃分與治理策略》等5項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國際植物園聯盟(BGCI)資助的《秦嶺地區受威脅植物翅果油樹綜合保護研究》項目;遷地保護區引種植物1740種,採集植物標本2萬餘份;出版專著2部,在科技期刊發表研究成果30余篇,獲得各類獎項4項。2020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准我園為 陜西珍稀野生植物保護與繁育國家長期科研基地。

舉辦“科普進校園”等各類科普活動600余場,積極開展“保護秦嶺生態,愛我家園”、“保護秦嶺生態,探索秦嶺植物奧秘”等活動,每年吸引10多萬中小學生來園研學實踐,入園研學人數居全國植物園前列。西安交通大學、陜西師範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安文理學院等高校分別在這裡設立“教學實習基地”。

促進秦嶺周邊設區互利共贏。園區共流轉土地6600畝,建園至今共搬遷居民800余戶3000余人。植物園直接為當地群眾安排就業崗位220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7人。同時積極搭建民宿、山貨交易等産業平臺,進一步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條園區建設與周邊社區發展互利共贏的新模式,真正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明顯增強。

了解秦嶺的最佳選擇。秦嶺國家植物園在全國首創了以大規模就地保護為主和遷地保護相結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模式,注重建立生態流域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促使區內生境得到了有效保護,成為大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最好的區域。聯合有關部門,先後舉辦了“中國植物園聯盟植物分類與鑒定培訓”“愛鳥周”、“國際生物多樣性宣傳日”、“《中國秦嶺》出版發行研討會”“大秦嶺中國脊梁攝影展”、“西安高新雲直播”等活動,在大秦嶺保護中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現在年均來園遊客約40萬人次,成為人們了解秦嶺、親近自然最佳選擇,形成了“東有兵馬俑,西有植物園”的人文生態旅遊格局。(作者:韓瑩)

來源:陜西省林業局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