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從這裡開始,了解大秦嶺

秦嶺國家植物園遷地保護區一角。

今年4月,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人員在園內就地保護區科考時發現,區內分佈著大約40畝、數量超萬株的野生蕙蘭種群,且生長情況良好,棲息地保護完整。

此次野生蕙蘭種群的發現,是秦嶺國家植物園清查與保護秦嶺植物種群工作的一項重要成果。建園以來,秦嶺國家植物園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先後開展了陜西本土植物清查與保護、引種保育及秦嶺山地多樣性植物研究等工作。截至目前,園內分佈植物1641種、動物154種、昆蟲2000余種,生物多樣性豐富,溫帶植物“基因庫”初具規模。

初夏的一天,我們跟隨幾位科研人員走進秦嶺國家植物園,從這裡開始,了解秦嶺。

從一項科研課題開始

秦嶺國家植物園位於秦嶺北麓中段西安市周至縣境內,北起省道107環山旅遊專用公路,南至秦嶺梁,西起黑河,東至周至縣與鄠邑區交界,規劃總面積639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的植物園。

秦嶺國家植物園的建設,源於一項科研課題。

1998年6月,時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分院、陜西省科學院副院長的沈茂才研究員結合自己承擔完成的“秦巴山區優勢生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保護”的課題結論,以及全國眾多研究秦嶺生物學的專家的研究成果,醞釀並提出建設“秦嶺植物園”或“秦嶺生態示範園”的建議。

“我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對秦嶺生物資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通過建設秦嶺植物園,對恢復秦嶺特有的生態系統、保育珍稀物種意義重大。”説起當年提議建設秦嶺國家植物園的初衷,沈茂才説,“我們希望能發揮秦嶺優勢,建成具有科學研究、科學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旅遊等功能的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基地,從而為西部地區乃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示範作用。”

這一提議得到了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等各界的支援。在沈茂才的帶領和主持下,科研人員10余次對園址進行植物學考察和論證,最終確定秦嶺植物園建於周至縣田峪河流域,面積639平方公里,佔秦嶺總面積的1.1%。同時,眾多科學家齊力完成了《陜西省秦嶺植物園可行性研究報告》,形成了《關於陜西省秦嶺植物園立項報告》和《陜西省秦嶺植物園總體規劃》。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5月30日,陜西省政府、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西安市政府聯合在周至縣集賢鎮隆重舉行了秦嶺國家植物園奠基儀式,拉開了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的大幕。

研究秦嶺的平臺

“導致植物瀕危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為繁育難,有的因為生長條件要求苛刻,有的是人為破壞所致。這些年,我們在秦嶺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上取得了一些成績。”在遷地保護區珍稀瀕危植物園,沈茂才指著這裡的植物説。這個園區,不僅有百餘株被譽為“秦嶺雙嬌”的紅豆杉和珙桐,還有在小麥進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華山新麥草。

截至目前,10平方公里的遷地保護區內已引種保育包括華山新麥草、秦嶺紅豆杉、珙桐、翅果油樹等珍稀瀕危植物30余種,基本建成木樨園、秦巴園、芳香植物專類園等23個專科專類園。

“遷地保護區的目標是引進1萬種同緯度世界各地的暖溫帶植物物種,並進行物種改良和新物種的培育馴化,為科學研究和經濟發展作貢獻。因為當今世界,哪個國家掌握的遺傳基因越多,就會越主動,我們要盡可能多地收集和保存物種,為子孫後代儲備戰略資源。”沈茂才説。

在沈茂才看來,秦嶺國家植物園的意義不光是“基因庫”,還是研究秦嶺生態系統的一個平臺。秦嶺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是我國具有全球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之一,有種子植物3800余種,其中192種屬秦嶺特有。

“植物園建設是森林保護的高級形態,在生態保護、環境治理以及可持續發展方面都具有很強的示範引領作用。秦嶺國家植物園的建設發展對於我國戰略生物資源網路部署和秦嶺生態保護及我國南北植物區係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沈茂才説。

秦嶺國家植物園是亞行在中國扶持的第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項目實施前,亞行聘請多國專家組成考察組前來進行長時間嚴格的考察。考察結束後,各國專家給出了高度的評價:“這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秀項目,可以縮小中國環境保護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秦嶺國家植物園對世界具有示範意義。”

2019年底,秦嶺國家植物園科研中心成立。“我們希望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通過這個平臺,更好地研究秦嶺,認識秦嶺的生態,帶動相關領域的進步。”科研中心負責人朱琳博士表示。

了解秦嶺生態的窗口

秦嶺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動物區係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分界線,也是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區,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代表地區之一。秦嶺已探明的有3436種植物、722種動物、312種蕨類、440種苔蘚和425種地衣。

如果不是有這麼一個專門的地方,相信很多人一生都不會有機會看到這麼多植物。即使看到了,也可能不認識。但是現在,在秦嶺國家植物園,遊客不僅能看到,還能在科普館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更直觀地了解它們。

到這裡認識植物只是一個開始。朱琳介紹,如今在秦嶺國家植物園的遷地保護區,已經有朱鹮安了家,工作人員時不時能看到朱鹮在園中嬉戲。“這説明園區的生態系統越來越好了,它是了解秦嶺生態的一個窗口。”

為了讓更多人在這裡認識秦嶺的植物,了解秦嶺的生態,秦嶺國家植物園的科普工作幹得風生水起。秦嶺國家植物園組建了專業的科普團隊,不斷完善科普設施,豐富課程體系,開展各種各樣的科普公益活動。每年這裡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青少年研學活動,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青少年參加。

據了解,這個我國首個被冠以“國家”頭銜的植物園,已被中國科學院納入全國五大核心植物園之一。目前,秦嶺國家植物園已和美國舊金山植物園、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簽訂了合作協議,也與中國植物園聯盟、南京植物園、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範大學、西北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合作機構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向公眾講述秦嶺的故事。

這裡已經成為了解秦嶺的一個窗口。(記者 張梅)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