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稿件

中華聖山 祖脈秦嶺

秦嶺,已經贏得了無數讓眾山仰望的尊名。在習慣上,人們以地理學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國中央山脈”,以環境堪輿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華龍脈”,以生態倫理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華父親山”,以水源生態視野把秦嶺稱為“中央水塔”,以生態學視野把秦嶺稱之為“生態根脈”“生物基因庫”,以比較山脈學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國山脈領導者”,以中華民族文化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華聖山”……

秦嶺,實在太重要了!如果要濃縮出一個字來,即是“芯”。秦嶺是中國芯。無論是地理還是生態,抑或是人文,在任何一個視野裏,秦嶺都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舉足輕重的作用。秦嶺,地理中國芯,絲路中國芯,生態中國芯,人文中國芯,美麗中國芯。用網路流行語言來説就是,秦嶺佔據了中國地理、生態、人文的“C位”。

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光頭山落日余暉 郭朋勃攝

2018年5月,作者在耶魯大學訪問時提出:“中國,從秦嶺走來”“從秦嶺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秦嶺是最早的“中國”所在,“中國”二字出自寶雞青銅器“何尊”。秦嶺是“華夏”本部所在,華夏族群形成的時期以華山為中心。秦嶺最美關中彎。在秦嶺關中彎有最美的山水、最美的人文。這裡有秦嶺主峰太白山、天下險絕太華山、帝都院落終南山以及典藏8000年中華故事的驪山……這裡是中華文明濫觴之地,有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女媧氏,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神農氏、軒轅氏,順承轉接“三皇五帝”及至夏商週三代,更有開創2000餘年中華帝國先河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值得中華民族世代景仰的大漢盛世、大唐雄風。長安、洛陽,兩個“千年級”的“古都”皆在秦嶺腳下。由“三代”至大唐,3000年的中華史,核心就是“長安-洛陽”史,也就是秦嶺史。上古神話傳説,河圖、洛書,易經,詩經,諸子百家,儒、釋、道,數千年中華經典故事,也就是輝煌的秦嶺時代秦嶺故事。

“三千里大秦嶺,五千年中華史”。如果以大河特性而言,中華文明即是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中華文明也是“兩河文明”。秦嶺博通東西、和合南北、原創華夏、澤被天下。如果以大山特徵而言,中華文明就是“秦嶺文明”。與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形態相比,中華文明的特色,不在於是“大河文明”——黃河文明、長江文明,而在於是“大山文明”——秦嶺文明。

雨後的終南山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 陳團結攝

秦嶺是“天地氤氳,萬物化淳”境域。秦嶺從崑崙山走來,走進華夏中央,走向華北平原,左手挽著黃河,右手牽著長江,就像是自然帝帶領著兩個女兒,妙手神功造化出“一山兩河”大格局。這就是獨一無二、舉世無雙、極為顯明的中國地理標識。從而也向世界表明,中華文明就是“一山兩河”文明。這“一山”,即是秦嶺。秦嶺是中國芯,也是一幅幅套裝的錦繡山水,這裡有山曰“華”,即華夏之“華”,中華之“華”,這裡有水曰“漢”,即漢人之“漢”,漢字之“漢”。單説一個“秦”字,本身就暗合“春”“秋”二字,而“嶺”即“嶺”,暗合“山脈領導者”之意。英文china,本義即是chin,就是“秦”之古音。在魏氏拼音中,秦嶺即譯作chin ling。可見,秦嶺文明是中華文明最顯著的特徵。

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指出,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祖脈。

祖脈,也即祖山。中華民族祖先生存繁衍所依靠的山脈,就是中華民族的祖山、祖脈。簡單地説,秦嶺就是中華祖山、中華祖脈。

秦嶺主峰太白山跑馬梁 馬建奇攝

驪山晚照 黨雙忍攝

祖山秦嶺、祖脈秦嶺,令中華兒女肅然起敬。中華祖山,熠熠生輝。中華民族,從祖山秦嶺走來,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生生不息,萬世不竭。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秦嶺不是一省一市的綠水青山,而是中華民族世代共用的綠水青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陜西當幹部,要“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衛士”“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是對陜西幹部特別是林業人的厚望和重托。我們一定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忘我拼搏,銳志創新,持之以恒,搞好秦嶺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加快建設秦嶺國家公園,整合優化秦嶺自然保護空間體系,切實守護好秦嶺生態空間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讓秦嶺的山更綠、天更藍、水更清,讓秦嶺生態系統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數量更多、品質更好的生態産品和生態服務。

來源:中國林業新聞網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