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社會救助”讓民生陽光更有溫度
長春市南關區桃源街道文廟社區是長春市535個社區中的普通一員。在社區幫扶弱勢群體過程中,有一條無形的紅線串起四面八方的顆顆紅心,那就是基層黨建工作。在文廟社區,黨建與社會救助深度融合,既有“三長聯動”機制貫穿全程,又有社會組織開展的公益項目,既有政府部門接地氣的政策,又有志願者協會、黨建聯盟的穿針引線,社會救助工作有溫度、有情誼。社區先後榮獲長春市文明社區、長春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今年年初,居住在長春市南關區桃源街道文廟社區的郝玉德大爺做了心臟搭橋手術,現在的他可以在網格長劉玉秀的陪伴下,進行簡單的身體鍛鍊了,他逢人便説:“秀兒就像我親孫女一樣!”
像郝大爺這樣的困難群眾,在文廟社區都得到了適當的照拂。社區黨組織不斷創新為弱勢群眾服務的方法,將基層黨建與社會救助工作深度融合,讓社會救助工作變得更有溫度。
好制度 奠定“四梁八柱”
常在樓棟走一走、常在單元看一看、常進家庭聽一聽、遇到困難幫一幫……説的就是文廟社區“三長”的工作常態。在社會救助中,文廟社區黨委充分發揮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密切聯繫群眾的作用,讓“三長”協助社區主動發現救助對象,開展救助政策宣傳,“三長”真正成為了社會救助工作的眼睛、耳朵、喉舌。
社區黨委還在街道的統籌下對“三長聯動”進行升級,建立了“五長聯動”工作體系,讓街道科長任“巷長”,領導班子成員任“街長”,並聯動共建單位和上級職能部門,建立起工作微信小程式,群眾發現待救助情況可直接通過微信小程式上報,由街道“五長”聯動工作室進行接單、派單處理。
今年年初,單元長白淑清在樓道裏發現了一位步履蹣跚的大爺,隨即拍下照片上傳到小程式,“五長”聯動辦公室接單後,派單給了街道救助中心。最後,救助中心幫助大爺辦理了低保和臨時救助,並找到一家環境和設施都比較好的養老機構,讓大爺安享晚年。
“五長聯動機制”實施半年以來,社區為困難群眾解決生活訴求56件,調動了“三長”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的積極性,打通了社會救助的末梢網路。
好政策 “走街串戶”
準備高考的孤兒邱艷雯一直由伯母養育,生活比較拮據。在社區政策宣傳日中,她了解到2021年“幸福南關”行動計劃中,再一次提高助學金標準,對全區低保家庭中新升入“雙一流”高校本科的學生,一次性給予3萬元助學補貼。邱艷雯徹底放下思想包袱,更加刻苦努力學習,在學業上取得了很大進步。
文廟社區黨委通過支部推動、黨員帶頭、黨群互動的模式,將社會救助工作與疫情防控、人口普查、殘疾人專項調查等工作相結合,通過居民微信群、入戶走訪、LED螢幕等形式廣泛宣傳社會救助政策。社區黨委每季度組織一次政策宣傳日,將民政、婦聯、殘聯、老齡、勞動、衛健等部門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幫扶措施進行整合宣傳,確保這些救助幫扶措施被困難群眾知曉和享有,有效發揮了政策組合拳的倍增效應。
好項目 精準“一對一”
社區有一個孩子,上小學5年級才來到在長春打工的父母身邊。他對新環境很不適應,與母親也時有衝突。社區推薦孩子與家長參加國學文化課堂項目,配合老師的疏導,他接受了孝親敬老理念,也逐漸理解了母親的難處。在一次活動現場,他主動給母親洗了腳,最終母子倆激動得抱頭痛哭,打開了心結。這樣的項目雖小,卻滿足了困難群眾多元化的需求。
文廟社區建立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引入社會組織20余家,以黨建為引領,激活社會組織服務,運作各類有針對性服務的公益項目近30個。
由於轄區弱勢群體較多,所以項目主要集中在扶危助困方面。如“適老化改造項目”是對困難家庭的老年人、殘疾人的家庭設施進行改造,以方便他們的生活。“小修小維——低保殘疾家庭關愛項目”是組織轄區志願者幫助低保家庭維修水電氣熱等設施。此外,還有針對殘疾人的“有愛無礙助殘理髮”等項目,針對困境青少年的“團體沙盤培訓項目”等。
好助力 “聚合力”
北鋪農業科技發展公司黨支部為社區困難群眾定向捐贈價值10萬元的大米;省健身健美協會黨支部為社區10位孤寡老人捐助燃氣報警器;文廟博物館黨支部為困難家庭孩子捐助了300本文化書籍;寸草愛心居家養老服務公司常年慰問轄區的困難老兵;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泛認領群眾微心願……
文廟社區充分發揮大黨委作用,廣泛吸納轄區內外的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兩代表一委員、社會愛心人士,成立了“聚源紅”黨建聯盟,匯聚了社會多方力量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社區還引入民建南關區基層委員會資源,在社區建立了“南關民建之家”,常態化開展同心環保行、同心書屋、同心光明行、同心慰問等慈善活動,每年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救助困難學生。社會力量的廣泛加入成為了社會救助的有益補充。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黨建+社會救助”讓民生陽光更有溫度——長春市南關區文廟社區開展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