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絲路新篇章】“天下第一雄關”:回望歷史 續寫繁華
中國網嘉峪關訊(姬文艷)俯瞰祖國河山,長城如同一條矯健的“巨龍”,蜿蜒曲折的蟠伏在中華大地上,人們熟知的明代長城,由嘉峪關與山海關遙相呼應,共同構築起中華長城“龍”的首尾。10月12日,“協同發展向西望 續寫絲路新篇章”網路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位於甘肅省的嘉峪關關城景區,了解這座位於明長城最西端,已經有600多年曆史的關城——嘉峪關。
“協同發展向西望 續寫絲路新篇章”網路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關城,雄據萬里長城西端終點,是明代長城沿線修築時間最早、建築規模最為壯觀、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雄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也是古代萬里長城防線上的重要軍事要塞、河西第一隘口,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必經關隘。
“不登長城,不足語長城;不知長城,不足語華夏。站在關城城墻上我才感受到這句話的內涵與氣魄,很難想像到如今的祖國西北絲路重鎮曾經是怎樣一副場景,金戈鐵馬、商旅來往……生在華夏,這些歷史文化就是我們一部分的根,非常有意義。”來自江蘇的吳女士與家人來嘉峪關旅行,面對雄偉的關城建築和壯闊風景,他們不斷按下相機記錄著。
遊客們正在城墻上拍照
莊嚴雄偉是對嘉峪關關城建築的第一印象。外城、內城、甕城、羅城、城壕五部分組成整個關城,三重城廓,多道防線,形成重城並守之勢,構成了一座城內有城、城外有墻、墻外有壕、層層設防、壁壘森嚴的古代軍事防禦體系。
嘉峪關關城建築莊嚴雄偉
行走在嘉峪關城門下,地面石條兩側深深地凹槽引人注目,關城建築風貌不僅展現著軍事重地的威嚴雄偉,也記錄下了古代絲綢之路的包容與繁華。河西長城與絲綢之路相伴而生,共同開通了中西文明直接對話的渠道,保障西域道路的暢通,在河西長城的護衛下,絲綢之路的民族交流,諸侯與商旅往來也日益頻繁,曾經嘉峪關城門中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過往車輛在石磚上兩側壓出深深的車轍印跡,向後人們傳遞古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的時代資訊。
國慶假期已過,嘉峪關遊客數量仍然較多
1961年,嘉峪關以它古代軍事防禦體系保存完整、古代建築結構精巧獨特、歷史地理環境風貌猶存、人類文化資訊蘊含深厚、自然景色雄奇壯觀,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嘉峪關作為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文化遺産地。2007年,以關城為依託而興建的嘉峪關文物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遊客獲取通關證件“關照”
“我們景區距離市區只有十五分鐘的車程,遊客來吃、住、玩、行都非常方便,每年三四月開始就進入旅遊旺季,除了參觀關城,遊客還能在景區附近看劇目、賞風景。”嘉峪關關城景區講解員周美佳介紹。
歷史文化對嘉峪關青睞有加,多處歷史遺跡猶如明珠撒落在此。在沒有烽火和硝煙的今天,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和地區文旅融合發展的機遇,嘉峪關依舊以包容交流的姿態迎接著五湖四海賓朋,近五年,嘉峪關關城景區已接待遊客733.7萬人次,共計門票收入57867萬元。截至9月,2021年已接待遊客132萬人次,收入7227萬元。
“協同發展向西望 續寫絲路新篇章”網路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主辦,陜西省委網信辦、甘肅省委網信辦、青海省委網信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黨委網信辦以及人民網、中國網承辦,旨在發揮中省主流網路媒體優勢,集中宣傳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強開放合作、實現協同發展的的積極舉措和典型經驗。活動9月23日在陜西西安啟動後,第一階段分別走進陜西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開啟全媒體報道之旅。10月10日-15日,中省主流媒體採訪團繼續走進甘肅、青海,掀開本次網路主題活動新的一頁。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