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天下雄關今猶壯麗 網媒西望絲路新篇

旌旗獵獵,風動,沙動,城不動。坐落在絲路上的嘉峪關如同喉結,扼守在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處,可勝雄兵十萬。10月12日,“協同發展向西望 續寫絲路新篇章”網路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有著“天下雄關”之稱的嘉峪關。

“協同發展向西望 續寫絲路新篇章”網路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嘉峪關關城裏 李果繁 攝

“協同發展向西望 續寫絲路新篇章”網路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嘉峪關關城裏 李果繁 攝

來嘉峪關的遊客中有一部分是過來“追星”的,嘉峪關不僅有雄關,還有穿著明式將軍服,威武霸氣的“關長”。專門給過往遊客發放“通關文牒”。

作為嘉峪關“關長”,李森留了十年絡腮鬍,把自己打造的更像一個穿越歷史煙塵的大將軍。為了帶給遊客沉浸式的體驗,李森專門研究了有關古代甲胄的資料打造了明朝的仿製將軍甲,不同於普通的戲服,李森的這身盔甲重58斤,穿起來需要些體力,他的工作便是穿戴好“戰甲”,在關城景區迎來送往。

嘉峪關“關長”李森給遊客辦理“通關文牒” 李德宇 攝

嘉峪關“關長”李森給遊客辦理“通關文牒” 李德宇 攝

他的短視頻賬號上有一段“自我獨白”:人生短短幾十年!要麼活的絢爛,要麼死的安然,能為家鄉的旅遊事業增光添彩,我輩不勝榮幸!理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

他有一手絕活兒,可以不假思索地報出遊客給出的古代地名兒,被人發現放在網上,李森也體驗了一把“小火”的感受。“全國就293個地級市,仔細説起來,大小地方名字也就一千個左右,基本上都記住,遊客來了就想聽聽古地名兒,也是對於傳統文化的一種傳遞。”李森手寫的通關文牒最多的時候一天得幾百本,遊客排著隊,報出自己的故鄉,聽著遙遠歷史裏濃縮成精華的古代地名,心滿意足地拿著“通關文牒”或留或走。

這是李森作為一個嘉峪關人家鄉情懷的生動體現。城市的魅力在各種細節裏面熠熠生輝,所到之處的一點一滴展現著嘉峪關這座城市獨特的英雄氣。

“站上城墻那一剎那不得不驚嘆老祖宗的智慧,觸碰到每一塊磚瓦的時候,你很難講述那種跟歷史觸碰的感覺,好像就是古代的匠人實實在在地跟你對話。嘉峪關的風吹在臉上,自然帶著西北獨特的滄桑感。”來自成都的王阿姨跟著旅行團來到了甘肅嘉峪關,十月份的嘉峪關秋風勁頭十足,但是依舊沒有吹滅旅行團打卡拍照的熱情,王阿姨在攤點前買了塊好看的圍巾,她也要在嘉峪關關城裏的城墻上留下自己的西北行記憶。

媒體人體驗關城內的“擊石燕鳴” 李果繁 攝

媒體人體驗關城內的“擊石燕鳴” 李果繁 攝

據了解,嘉峪關長城防線兼具人工墻體、壕塹、天然險三大類于一身,堪稱轄域規模巨大、軍事設施佈局嚴密的巧奪天工之作。嘉峪關關城建造于明朝,是萬里長城的第一關,當時製造關城的磚石,責任到人,每塊磚石都刻有姓氏,雖然經過長年磨蝕,留下了深深的歲月印記,但至今仍依稀可辨。就像萬里長城,飽經滄桑但還是巍然屹立。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嘉峪關市共接待遊客4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23%、29.17%。嘉峪關·關城裏著眼于打造河西走廊獨特地域地標,舉辦國風漢服及人偶巡遊、秦腔唱大戲、國風樂器演奏等活動,4A級旅遊景區鴻翔孔雀苑推出“鹿島公園”+河西版“香山紅葉”等主題活動,成為嘉峪關市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

文/閆琴雯 圖/李果繁 李德宇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天下雄關今猶壯麗 網媒西望絲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