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馬球圖》:一千年前的“馬球世界盃”

馬球又名波羅球(polo),發源於波斯(今伊朗),後來傳入中國,又名擊鞠,在唐朝時成為風靡全國的運動。包括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是這項運動的鐵桿粉絲。唐朝有民謠“三郎少時衣不整,迷戀馬球忘回宮”,説的則是唐玄宗李隆基從小酷愛打馬球,以至於連飯都忘了吃的典故。

民間關於馬球的記載很多,但令人遺憾的是,“擊鞠”這一盛極一時的體育運動,因缺乏實物資料,而文獻記載又過於簡略、零亂,始終撲朔迷離。我們很難直觀地領略當年這一風靡朝野的運動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直到《馬球圖》被發現。《馬球圖》在地下沉睡了1300年,于1971年在乾縣章懷太子墓中被發掘。章懷太子名李賢,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在他的墓穴裏發現的這幅壁畫高229釐米,寬688釐米。因畫面巨大,揭取時將其分割成了5塊。壁畫之中,20多位騎手,均戴幞頭,穿窄袖長袍、墨靴,腰間束帶,為首數人左手執韁,右手執偃月形球杖,躍馬賓士,各逞技藝,爭擊一隻彈躍的紅色丸球。擊球手分穿黑、白兩色服裝,似分兩隊角逐。其餘十騎,或佇立觀望,或馳騁于山谷間,似為觀眾或等待上場的球員。畫中以青山、古樹為背景,表明這場馬球運動開展于郊野之中......千年之後的人們,駐足壁畫之前,仿佛還能夠聽到場上廝殺時發出的叫好和吶喊。

唐代初年,馬球運動已在我國宮廷開始流行了。由於唐太宗的大力提倡,馬球運動迅速風靡全國。金城公主遠嫁吐蕃時,唐玄宗還專門組織了以自己為首的4人“皇家球隊”打敗了10人組成的“吐蕃代表隊”,可見當年的“皇家馬球”隊的實力確實非同小可。據陜西歷史博物館壁畫研究中心專家介紹,唐代長安有三十多處馬球場,成為長安城一大文化景觀。不論在他們長期居住的王宮裏,還是在他們的離宮禁苑都築有馬球場,1955年在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東內苑出土的方形石碑,上刻“含光殿及球場等,大唐大和辛亥歲乙未月建”,這是唐宮廷內有馬球場的實物證據。史書記載,唐天寶年間,玄宗大肆擴建華清宮時,還修築了大小馬球場,供他們幸時玩樂。除帝王們的球場外,長安城內還有一些公共球場,一些大臣也築有私人球場。那時凡考中進士的人,都要去慈恩寺登塔題名,然後到月登閣打馬球,那才叫引領時尚潮流。月登閣村名今尚存,在西安市東南浐河西岸等駕坡附近。

本報記者 趙爭耀  

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馬球圖》:一千年前的“馬球世界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