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靈武市:綠色食品産業駛上發展集群化之路

“每天能摘200余公斤長棗,一天150元工錢,一年能掙5萬元。”9月16日天剛亮,靈武市東塔鎮果園村村民余濤就來到村里長棗種植基地。眼下,正是靈武市設施溫棚長棗的採摘旺季。

2018年,寧夏大秦棗業聯合社通過土地流轉、轉包、轉租等方式,建成露地靈武長棗標準化生産示範園4個,帶動2個村326戶棗農參與種植。聯合社嚴格按照統一整形修剪、統一使用有機肥、統一灌水除草、統一採摘銷售、統一生産技術數據,集中統防統治,生産綠色無公害靈武長棗。

“目前基地用工40余人,每天可摘4000公斤溫棚長棗,通過線上線下銷售一空,預計9月20日左右大地長棗就可以採摘了。”寧夏大秦棗業聯合社負責人劉傑表示,基地種植的長棗供不應求。目前,設施溫棚以“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實施規模化種植,有效推進靈武長棗錯季上市,每年4月初至9月初可生産設施長棗15萬公斤,實現畝收入4萬元。9月中旬至10月底實現大地長棗銷售55萬公斤以上。

近年來,靈武市緊緊圍繞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興農、品質興農,大力推進綠色食品生産加工,延伸農業産業鏈,推動綠色食品産業向特色化、標準化、規範化、優質化、品牌化方向快速發展,一批極具特色的綠色食品産業逐步發展壯大,促進群眾長期穩定增收。

“先色選、後拋光,兩次分級,四次碾白……通過採用國內先進工藝,讓優質稻穀蛻變成晶瑩如玉的大米。”寧夏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寧告訴記者,公司著力打造升級稻米産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提升稻米産業鏈,走高端化、品牌化的高附加值發展之路。

一粒碎米能幹啥?在很多人看來,它只能用於製作飼料或給酒類加工企業做原料。“你看,我們通過把馬鈴薯等雜糧粉添加到碎米中,經過高科技合成製成的方便米飯,加熱後口感和在家蒸的米飯口感沒有什麼區別。”王建寧表示,公司創新研發的自熱米飯去年銷售額5000余萬元。

今年,公司與浙江大學建立産學研合作,將碎米開發成功能型新産品,拓展寧夏大米産業鏈,增加農戶收入及種植積極性。同時,通過優化工藝,開發出具有健康促進功能的大米主食産品。

“通過項目推進,可使寧夏當地稻穀加工技術裝備得到優化升級,幫助培養一支援續研發能力強的稻穀健康型食品加工科技研發隊伍,完善寧夏稻穀深加工的科技創新機制,推動特色穀物加工産業發展。”王建寧表示。

今年,靈武市啟動了綠色食品加工企業評星定級活動,共有9家企業被命名為綠色食品二星級加工企業。目前,全市規上食品加工企業45家,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綠色食品加工業初步形成了産業發展集群化,涌現出興唐、昊王等一批區域範圍內示範帶動能力強的國家級龍頭企業。全市現有綠色有機食品認證企業17家,靈武長棗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寧夏靈武長棗種植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盛世豐”香菜、“尚品上灘”韭菜、沙壩頭西瓜、夏能“莎妃”蜜瓜等瓜菜特色品牌走俏上海、深圳等東南沿海城市。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